陳傳宏 曾產
(本文為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語文主題性閱讀教學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JCJYC17011439)
摘 要:主題閱讀作為人類最高層次的閱讀方式,近年來深受語文老師的關注,一些教學專家紛紛把這種閱讀教學模式引入語文教學過程。在小學、初中階段,都進行了實驗,取得了豐碩成果,并大范圍地推廣。然而,在高中階段卻少有人運用這種教學模式。本文通過詳細的分析,闡述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主題閱讀教學模式的可行性。
關鍵詞:主題閱讀;高中語文;教學模式
以課文主題為中心進行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初中語文階段進行得如火如荼。比如,在小學階段,有清華附小竇桂梅校長和她的教師團隊開展的“主題教學”實驗,有全國知名教育專家劉憲華老師主持的“主題閱讀”實驗,這兩項實驗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初中階段,2006年山東李希貴老師開展了“中學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研究,該課題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從該課題的研究成果看,是在初中階段進行的實驗。然而,在高中階段卻鮮有人去嘗試,究其原因,不外乎高中語文教學工作量大、時間緊、升學壓力大,學生沒有時間進行以主題為中心的大量閱讀。
兩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北京十一學校特級教師、語文學科主任閆存林老師的一篇文章——《行走在變與不變中——我的語文教育之追求》,在文中,嚴存林老師認為“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在于閱讀”。確實,語文學習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和積累,語文核心素養(yǎng)才能提高。如果在語文教學中,只注重對課文撕裂般的分析、講解和習題的練習,而不指導學生進行閱讀,那真確是本末倒置。
那么,什么是主題閱讀呢?
美國學者莫提默·J·艾德勒與查爾斯·范多倫合著的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將人類的閱讀分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且認為主題閱讀是最高層次的閱讀。該書認為:主題閱讀一般是圍繞一個研究主題,閱讀兩本以上的書,找出書中與主題相關的內容,進行比較分析,也稱之為比較閱讀。該書是在閱讀一本書的基礎上進行闡述。針對一篇課文的閱讀,那么語文主題閱讀就是閱讀一篇課文時,閱讀有關的兩篇或兩篇以上的文章,圍繞主題,對幾篇文章進行比較分析,深化對主題的理解,建構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的過程。說得通俗些,就是圍繞一個“單元主題”,將諸多作者、題材、風格、表達方式等相同或各異的文章組合成一個單元,和教材上的課文同時進行學習,通過對文體、表達方式等方面的比較閱讀,深化學生對主題的理解與感悟。既然,主題閱讀教學模式在小學、初中階段應用推廣得很好,受到了小學、初中語文教師的一致認可與好評,那么,高中階段語文難道就不可以進行這種教學模式嗎?顯然是可以的。
第一,主題閱讀教學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要求每位高中學生“必修階段各類文本的閱讀量不低于150萬字”。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很難完成。學生平時學習任務繁重,課時作業(yè)較多,幾乎沒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僅僅閱讀教材上不足100篇課文根本難以完成這個要求。再加上,學生一旦進入高中,學習的重點都放在了英語、數學和理化生等學科,認為語文就是“認真學習成績也好不哪去、不學成績也下不來”,大都對語文放之任之,有的甚至在語文課堂上學習其他科目。我們都知道閱讀是學習語文的最好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中學語文教學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顧之川講過“學語文不能僅靠課本,必須有課外閱讀”。閆存林老師也說“語文教學改革首先要拓展閱讀”。而主題閱讀教學模式就是實行“以文帶文”的教學模式,以教材的一篇課文的學習帶動與之主題相同相近的多篇文章的閱讀和學習,達到擴充學生閱讀量的目的,通過大量的閱讀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第二,主題閱讀教學可以使語文教師轉變教學方式,讓語文教學更加高效。
我們一直強調教學改革,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但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都是滿堂灌,在緊張地進行段落層次的劃分、句子的分析講解,學生在被動地聽。美國國家實驗室進行了一項記憶金字塔的實驗,研究表明:教師講授,學生只能記住5%的內容;學生閱讀,能記住10%的內容;學生討論,能記住50%的內容。很明顯,這種以老師布道式的宣講課堂是十分低效的。如果實行主題閱讀教學模式,則可以改變這種低效的現(xiàn)狀。主題閱讀教學就是讓老師引導學生圍繞課文主題閱讀,自己提出問題,同學相互解答。老師盡量少講或不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疑問、小組討論、相互解答。整個過程老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引導學生生疑、質疑、解疑、釋疑。這樣的教學模式迫使語文教師轉變“自認為自己不講、學生就不能掌握,課文不分析透,學生就不會,教學任務就沒完成”的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剔除無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得語文課堂生動活潑、十分高效。
第三,主題閱讀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主題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編寫“高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叢書。編寫教學叢書,每個學校都有很大的自主權和靈活度。北京十一學校的方法就很值得借鑒,學校每年都修訂教學叢書,修訂前都會征求學生的意見,把學生喜歡的文章編撰進去,這樣學生便喜歡讀,也能夠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通過大量的閱讀,固定的學習模式,讓學生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老師要特別注重教會學生如何閱讀,如何做筆記,如何做批注等等,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讓學生掌握一項終身受益的閱讀技能,這是語文教師最為根本的任務。
總之,主題閱讀教學是一種全新的、高層次的語文學習方法,它強調圍繞文章主題,由語文教材中一篇文章的閱讀帶動多篇閱讀,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學習任務繁重的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不失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很值得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如何閱讀一本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3.閆存林.行走在變與不變中——我的語文教育之追求[J].基礎教育論壇,2015,(07).
(作者單位:河南省商丘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