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子桐
【摘 要】作者通過閱讀王小盾新著《中國音樂文獻學初階》,在文章中介紹了此書的主要內容及特點、價值,并形成自己的心得體會,向學界同仁推介了又一中國音樂文獻學頗具實用價值的基礎性讀物。
【關鍵詞】音樂文獻學;《中國音樂文獻學初階》;越、韓、日漢文文獻音樂史料;王小盾
中圖分類號:J60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2-0194-01
王小盾老師在2014年1月出版了又一力作,《中國音樂文獻學初階》。本書結合作者的學術經(jīng)驗,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中國音樂文獻學的知識與方法,具體討論了傳統(tǒng)學術的精髓,以及不同類型的研究者勝任文史考據(jù)工作的途徑。全書分七講,有近四十幅插圖和四個附錄。文字清新、生動,部分內容采用指導練習的方式,對讀者從零基礎開始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學術和音樂文化遺產有重要價值。
第一講,作者總結了十條經(jīng)驗:1.從事出發(fā),而非從原則出發(fā);2.讀原著;3.尋找材料、閱讀材料、分析材料——關于學術能力的三句話;4.即類求書,因書究學——完整地掌握歷史著作;5.讀書得間——兩種比較:同背景比,同相近事物比;6.小題大做;7.看起來難的事情容易做;8.天子狩獵和大禹治水;9.資料與理論并舉;10.做減法。
第二講題為“學會閱讀:以《禮記·樂記》為例”,王老師首先強調要培養(yǎng)閱讀的習慣,以“好讀書不求甚解”“提要鉤玄”“八面受敵”三個方面統(tǒng)領閱讀習慣的要求,然后以閱讀《禮記·樂記》的兩個方案來介紹讀書方法。閱讀之前首先要通過目錄書來了解書的背景,選擇比較好的版本。具體做法為先列通行本,了解書的特點再由淺入深閱讀、對讀;通過比較,認識古書的歷史結構,通過對讀來歷史地看待一本書的結構——“存在就是合理的”。
第三講,作者介紹了掌握文史研究方法的三條途徑。學術是在同它的材料相適應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方法就是適應的方式,聯(lián)系研究者和研究對象的媒介。不看主客體,只是孤立地看作為媒介的研究方法,是行不通的。
第四講,作者從目錄學、版本學、??睂W、傳注學、輯佚學和辨?zhèn)螌W六個方面,介紹了古典文獻學的構成。古典文獻學對于音樂研究的價值,在于它為音樂文獻的整理工作提供了許多可資遵循的原則和典范作品;為音樂研究者提供了一大批可資利用的考據(jù)學成果;為音樂研究者指示了治學的方法和收集資料的途徑。
第五講則通過“借助資料索引搜集有關研究成果”“借助辭書了解某一項事物的語言學記錄”“借助類書建立知識線索,確定主題詞”“借助目錄學著作閱讀古籍”這四個步驟分別介紹了利用工具書搜集專題資料的要領。
接下來的第六、七講,王小盾老師分別介紹了越南、韓國和日本的漢文文獻中的音樂史料。對越、韓、日三國音樂文獻及其研究現(xiàn)狀進行了細致的整理,并總結其特點。
在附錄中,作者分門別類地列出了古典文獻學參考書的解題,并概述了音樂典籍在大型叢書中的分布,還列舉出了各種類書中的音樂資料。最后還整理出了日本、韓國古代音樂文獻目錄。
通過全書的閱讀,可以發(fā)現(xiàn)這本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不光講理論,著重方法和經(jīng)驗的傳授。這本書是基于王小盾老師在各音樂學院的一系列講座和授課內容的,是長期教學經(jīng)驗的總和。例如“做減法”,作者講述了他自己的一個經(jīng)歷,在農場種梨樹,無非四件事:春天疏果,夏天施肥,秋天噴藥除蟲,冬天剪枝。在這四件事中,除了施肥,其他都是做減法,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建立透風透光的樹形,使其結下的果實飽滿甜美。做學問和種果樹一樣,學術主要是靠默默無聞、潛心研究的人推動的。在筆者的學習經(jīng)歷中,對這一點頗有感觸,如果沒有老師嚴格的學術指引,自己也會是一棵“野果樹”。
二、注重方法論上的思辨性。例如第一條學術經(jīng)驗“從事實出發(fā),而非從原則出發(fā)”,作者談到現(xiàn)在學術界學科林立,但“學科”不等于“科學”,若要對這兩者加以判斷,那么就要看這個學科的理論是不是能夠解釋經(jīng)驗事實。
三、寫作方式深入淺出,形式簡練。文中“從日本音樂文獻看唐傳古樂譜研究”這一小節(jié)。作者總結認為:音樂史研究是歷史學的一部分,研究者要懂歷史學。這恰與筆者平日學習研究實踐的心得耦合,這些恰如其分的總結對初學者十分有啟發(fā)性??v觀學術界的現(xiàn)狀,那種“籠統(tǒng)”的研究十分多,例如對音樂中“Trance”現(xiàn)象的研究,確實存在局內人對局外人的主觀性引導,無法深入探究其真實性,也因此缺乏研究的科學性。
四、對越、韓、日三國音樂文獻的整理對域外音樂文獻的發(fā)掘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后學研究這三國音樂提供了指引與便利,附錄中的各國古籍目錄是不可多得的好資料!
當然,書中也有值得商榷的說法,如“建議民族音樂學研究者發(fā)展一種特殊的??睂W,即田野資料的??睂W”。??笔且械妆咀鳛橹蔚模欢镆百Y料中很難找到可以作為底本的內容,這是不同研究領域資料特殊性導致的,但這也說明我們不能輕易照搬概念、貼“標簽”。文獻學的訓練是在實操中完成的,而不是僅僅看看深入、細致的介紹內容就能掌握文獻學研究方法的。
總之,瑕不掩瑜,該書可以說是音樂文獻學領域的一本非常具實用價值的入門性讀物,雖為入門讀物,但該書對音樂學子在研究方法論上的啟發(fā)卻遠超“初階”這一定位,實為一本好書!
參考文獻:
[1]王小盾.中國音樂文獻學初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