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摘 要】《洛麗塔》是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小說講述了一位中年男子亨伯特與一位未成年少女之間的不倫之戀。本文將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從人格結構角度,分析《洛麗塔》中亨伯特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形象。
【關鍵詞】《洛麗塔》;人格結構;亨伯特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2-0188-01
《洛麗塔》的男主人公亨伯特在少年時期有一位青梅竹馬的戀人,也就是14歲的少女安娜貝兒,不幸的是,這位少女由于傷寒而過早夭亡了。這件事給年少的亨伯特造成了很大的陰影,使他往后的生活都難以擺脫戀童癖帶來的困惑。亨伯特第一次看見洛麗塔,便愛上了她,甚至為了接近她,不惜娶了她的母親,做了洛麗塔的繼父。當洛麗塔的母親偶然得知亨伯特娶自己是為了接近自己的女兒時,情緒崩潰,意外車禍而死。于是亨伯特就帶著孤苦無依的洛麗塔開始了長途旅行。在途中,兩人發(fā)生了關系,并且一直維持著這種違背倫理道德的關系。期間洛麗塔漸漸有了逆反心理,亨伯特不斷以零食、零花錢以及少女的漂亮服飾來引誘她。最后洛麗塔迷戀上了一位劇作家奎迪,在旅行途中找了一個機會與他私奔了。亨伯特瘋狂地尋找,始終尋而不得。三年后,亨伯特收到了洛麗塔的求助信,于是他帶著自己的全部財產去見了已為人婦、懷有身孕的洛麗塔,希望她能重新回到自己身邊,但是洛麗塔拒絕了。亨伯特去找當年帶走洛麗塔的奎迪決斗,殺死奎迪后,自己也在獄中去世,而洛麗塔也因為難產而死去。
一、亨伯特的本我人格分析
本我是指人的原始本能,指人內心深處的本能欲望或是沖動,尤其是性沖動,本我往往不受理智和道德的約束,遵循快樂原則。亨伯特由于童年陰影,對少女有著一種特殊的偏好。當他第一次在房東家遇見熱情而性感的少女洛麗塔時,便立刻愛上了她,無法自拔。為了接近她,亨伯特住進了她家的房子,甚至娶了她的媽媽,做了她的繼父。每一天他都默默窺視著洛麗塔的生活,滿足自己的原始性欲。在洛麗塔的母親去世后,亨伯特第一時間去接正在夏令營的洛麗塔,在那一瞬間,亨伯特的內心并沒有因為妻子的過世而難過,相反,他在為即將到來的與洛麗塔的二人生活而興奮。在接到洛麗塔后,他洛麗塔的飲料中下藥,試圖猥褻洛麗塔,來滿足自己壓抑許久的性欲望。亨伯特的本我人格很大程度地體現了出來。
但是,亨伯特沒想到,藥對洛麗塔并沒有起到作用,相反,洛麗塔在第二天的清晨勾引了亨伯特,兩人發(fā)生了不倫的關系。亨伯特的本我終于得到了徹底發(fā)泄,但是他仍想要更加長久地追求快樂,所以他告訴了洛麗塔母親過世的消息,洛麗塔失去了唯一的真正意義上的親人,迫于生活的壓力,只能和愛慕自己的繼父繼續(xù)維持這樣的關系。
在與這位正值花季的少女洛麗塔的不倫戀之中,中年大叔亨伯特早已失去了理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與未成年繼女之間的感情是不被社會道德及法律認可的,可他選擇了拋棄理智,以父女的名義,以旅行為借口,用各種手段,將洛麗塔牢牢綁在自己的身邊,以永久實現自己的本我需求,滿足自己不正常的性欲望,實現自己內心的快樂和滿足。
二、亨伯特的自我人格分析
自我是本我與超我之間的調和劑,是以符合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行為來實現本我的原始沖動。自我遵循現實原則。
少年時代的初戀安娜貝兒的死亡給亨伯特的心理帶來了陰影,使得他在往后的生活里一直無法擺脫內心深處對與安娜貝兒同齡少女的迷戀。在遇見洛麗塔之前的時光里,他也遇見過無數個青春靚麗的妙齡少女,可是他的自我使他克制住了自己內心強烈的本我需求。這一切一直維持到他遇見了洛麗塔,他堅持了多年的自我最終在本我的強烈侵襲下破碎了。在帶著洛麗塔旅行的途中,為了擺脫警察對自己猥褻少女的審查,他偽裝洛麗塔的親生父親,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亨伯特知道自己與洛麗塔之間的這段不倫戀是違背道德規(guī)范的,因此他找出一個可以被世俗接受的名義來掩蓋自己的病態(tài)心理,實現自己的本我欲望。
三、亨伯特的超我人格分析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最頂層,指個體在社會道德規(guī)范中形成的道德觀念,進而約束自己以達到完美,遵循道德原則。亨伯特的超我人格主要體現在他對洛麗塔的負罪感上。亨伯特難以克制自己對洛麗塔的不倫迷戀,無法壓制內心深處這種不理性的本我需求,他的自我又難以調節(jié)好自己的人格矛盾,他深知自己的所作所為是不被社會道德與法律接受的,也明白這段關系是違背倫理的,因而在實現了本我的快樂追求之后,他又產生了強大的負罪感。他得到了洛麗塔,追求了內心的快樂,可是精神上的這種內疚與負罪感又讓他無法真正快樂起來。他在獄中進行了深刻反省,實現了自己的人格升華。他終于認識到了自己對洛麗塔犯下的錯誤,批判并反省了自己,將自己對洛麗塔的愛戀上升到了一個父親的寵愛高度上。
《洛麗塔》以一個囚犯自白的方式,讓讀者看到了一個有戀童癖的中年男子的心理過程。本文從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角度,對《洛麗塔》中男主人公亨伯特的本我、自我、超我人格進行了深度分析,更好地讓讀者了解到亨伯特的人物形象。
參考文獻:
[1]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洛麗塔[M].主萬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