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通識教育視域中的音樂教育研究

      2018-05-25 16:40:40王婷娟
      戲劇之家 2018年2期
      關鍵詞:通識音樂課程

      王婷娟

      【摘 要】通識教育的目標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音樂教育是通識教育當中的重要部分,在音樂通識課程教學目標的設計、課程體系的確立和師資分配方面還存在著不足,本文主要針對大學音樂通識教育的現(xiàn)狀,從理論分析的角度指出其不足,并結合實踐經驗分析如何提升教學,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我國高校通識教育中的音樂教育,應當從教育目標、教學環(huán)節(jié)、師資配置、教學輔助、課程設計等方面進行完善。

      【關鍵詞】通識教育;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2-0108-05

      一、通識教育的概念

      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源于古希臘的自由教育或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自由教育,他認為“自由”有兩層含義:一是受教育的是自由人,即當時的貴族階級;二是被傳授的是自由知識而非實用知識。此時自由教育被稱為“古典的自由教育”,之后又經歷了中世紀“神性的自由教育”和文藝復興時期“人文化的自由教育”這兩個階段。

      現(xiàn)代大學通識教育起源于19世紀初的美國大學,主要是針對不斷分化的專業(yè)教育給學生帶來的視野狹窄、人格發(fā)展片面的弊端,旨在培養(yǎng)擁有均衡知識結構、廣闊的視野、完整的人格,并且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全人”。

      中國古代以禮、樂、射、御、書、數(shù)為代表的“六藝”教育,可以視為通識教育之雛形。古代儒家君子人格養(yǎng)成,求“通”,能夠博覽古今;達“識”,能夠辨別善惡。并且做到身體力行,知行合一。新中國成立后,受前蘇聯(lián)教育模式影響,逐漸形成了高度專業(yè)化的專才教育,通識教育逐漸被忽視。隨著知識經濟的發(fā)展,對人的全面素質的發(fā)展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專業(yè)教育與通識教育相結合,已成為高等教育適應未來社會、適應未來社會中人的發(fā)展的必然選擇。通識教育問題日益受到我國高等教育界的普遍關注,國內高校紛紛進行通識教育教學改革。一般認為,通識教育要求培養(yǎng)學生藝術修養(yǎng)、人文情懷、科技創(chuàng)新、生命認知、思辨能力、全球視野、社會參與7個方面的素養(yǎng)與能力。

      二、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目的

      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是通識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增強大學生綜合素質、開拓大學生文化視野、培養(yǎng)大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讓每個普通大學生都能夠接受音樂教育,也是國家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目的。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音樂審美能力在美學培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音樂審美教學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不同于其他的藝術形式,音樂的特征不屬于語言的表達,而是將節(jié)奏帶至人心靈最深處,如果在教育中進行音樂教育,則更能教化人心,使得心靈因音樂而美麗。音樂的審美培養(yǎng)是潛移默化的,常人無法明顯感知,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其中情感的滋潤,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學生通過對音樂的感受,會產生美學享受。音樂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和音樂感知能力,最終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對學生起到教化的目的。教化屬于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音樂具有教化作用,可以通過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而實現(xiàn),音樂作品能夠反映社會的現(xiàn)實狀況以及民眾需求,音樂是對人進行教化的工具,體現(xiàn)著音樂創(chuàng)作者對社會實踐、人生感悟的認知,對美學的理解。

      (三)提升學生的智力水平。雖然人的智力主要是指想象力、思維能力,以及判斷能力,人的大腦分左右兩部分,即左半腦和右半腦。左半腦主要控制語言和計算,右半腦主要控制感官和情感,人的智慧在于左右半腦的和諧發(fā)展。音樂能夠促進人類大腦發(fā)達,提升人類的智力水平,有利于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同時,音樂教學具備的獨特優(yōu)勢值得重視。在音樂的感受過程當中,特別強調人的專注度,如此可以引發(fā)人的思維和記憶力的一系列反應,對提升學生的智力水平大有幫助。樂器演奏過程中需要手指靈活,由此產生的反復動作刺激大腦感知系統(tǒng),有可能提升人的記憶能力。音樂通識教學對于學生的記憶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及大腦功能的完善都有著重要的價值。

      (四)藝術傳承功能。傳統(tǒng)的音樂教育可以教會學生領悟和保存?zhèn)鹘y(tǒng)音樂,人類對于音樂的保存依靠的是記憶,通過師徒之間的口頭傳授而不斷傳承。高校進行音樂教學,特別是進行傳統(tǒng)音樂教學,更能起到文化的傳承作用,這也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整理和保護。音樂教學的過程是對音樂進行選擇的過程,以教材編寫而言,編入的曲目就是對音樂的整理。多元化的音樂通過高校的通識教學進入大學生的視野,多樣性得到保持,同時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也受到所教授音樂的影響。對于不同年齡層的學生來說,可以通過學習不同的音樂,促使他們感知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魅力,進而對傳統(tǒng)音樂起到傳承作用。

      對音樂教育目的進行分析,有助于我們了解通識音樂教育的功能,掌握音樂教育的特點。各種音樂教育目的緊密相連,實現(xiàn)音樂教育目的需要音樂教育課程的全面深入普及,音樂教師和音樂教育的管理者應當加強對音樂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更新教學理念,熟悉音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技能,更新教學設施。如果離開教學的基礎工作而談教學目的,將缺乏教育的系統(tǒng)性功能,使得音樂教學缺少科學性。

      三、我國普通高校音樂通識教育的現(xiàn)狀

      從我國普通高校通識教育中的音樂教育現(xiàn)狀來看,已經比以往的音樂課程有了大幅提升,但還遠遠達不到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要求。雖然有部分優(yōu)秀學校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大部分學校還存在不少問題,例如音樂通識教學的管理不夠規(guī)范;音樂通識教育的目標與實際脫節(jié);教學管理規(guī)定沒有落實;音樂教師的師資配備不盡完善;經費投入不足;音樂通識教材較為缺乏;通識教學的理論還需深化等問題。上述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音樂通識教學并不像體育課程那樣有固定的執(zhí)行標準,在課程設置方面也難以找到具體的實施細則,國家并沒有建立一套標準的音樂通識教育評估辦法,在規(guī)范模糊化的基礎上,如何提升音樂教學的質量,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我國音樂通識教育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音樂教學的目標無法發(fā)揮出教學的價值。音樂教學的目標是什么,這個問題關系到音樂教學的改革如何進行,也是音樂教育問題思考的路線起點,如果音樂教學理論沒有一個好的目標作為基礎,指引音樂教學改革的路徑,將會導致音樂教學在實際授課中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并有可能導致音樂教學改革具有盲目性,進而導致音樂教學在國民教育序列中失去所需達到的功能價值,在課程重點、課程教法上難以建立統(tǒng)一標準。因此,只有在明確音樂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使得音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相互銜接在一起,才能達成音樂教學的目標。作為高等學校通識教育中的重要一環(huán),只有建立起音樂通識教學目標,才能在教學設置以及教學方法上形成統(tǒng)一。我國的音樂通識教育應當把音樂培養(yǎng)當成一種美學培養(yǎng),把音樂教學的目標設定為提升學生的審美教育,發(fā)展學生的情感意識。

      藝術類課程的教學主要是提升學生感受美的能力,是提高學生素質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高校的音樂通識教學應當教會學生感知音樂的魅力,讓學生了解世界主要作曲家及其音樂作品,讓學生理解音樂的節(jié)奏、音準、和聲、旋律和編曲等,培養(yǎng)學生逐漸步入藝術殿堂。

      大學的音樂通識教學應當將音樂作為學生體驗審美的享受,并不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演技能或歌曲演唱技能,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感受音樂作品的美。應當把音樂教學作為美學培養(yǎng)的重要方法,如此才能體現(xiàn)音樂教學本身的目標。音樂通識教育的課程目標應當是教會學生感受音樂,能夠對優(yōu)美的音樂產生更強的體驗美感。

      目前,我國的音樂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不能保證學生對音樂作品有充分體驗,將音樂學習的重點放到了音樂知識的掌握上,體現(xiàn)出教學的技能化傾向。實際上,音樂教學應當挖掘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滿足學生的感情表達需求。

      (二)課外實踐和課堂教學內容結合不緊密。要讓大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結合課外豐富的音樂活動進行音樂教學實踐,從而達到通過應用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已經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但是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內容脫節(jié),許多學校都有歌手社團,但社團成員多是藝術特長生,大多具備較強的音樂技能。學校社團應當吸引其他具有音樂技能的學生參與,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發(fā)展機會,提供課堂音樂教學之外的實踐平臺。高校的音樂教學應當面對所有學生,不僅是教授音樂理論知識,還應當立足音樂教學實踐。通過通識教育引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輔助教學活動繼續(xù)提升音樂技能,為其提供實踐的機會。在課堂上掌握的僅僅是音樂知識,課堂之外的輔助教學活動則能為學生提供更深層次的發(fā)展途徑,兩者加起來才是完整的音樂學習路徑。

      我們應當將校園音樂活動之外的社團實踐看成是課堂的延伸,是大多數(shù)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地方。盡管學校音樂社團形式多樣,但內容不夠豐富,無法實現(xiàn)多元藝術表現(xiàn)的融合,似乎忽視了對本民族獨具特色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的傳承與發(fā)展。

      (三)音樂課程的組織者缺乏管理職能。藝術類課程的教學是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必要手段。通識教育當中的音樂教學,應當為學生傳授系統(tǒng)的音樂基礎理論,引導學生提升音樂鑒賞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價值和音樂感知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情趣,了解優(yōu)秀音樂作品,并能夠正確認識本民族的音樂作品和外國優(yōu)秀音樂作品的差異,培養(yǎng)學生綜合藝術感知能力,豐富學生的藝術視野。對于通識教育當中的音樂教學,應當加強組織領導,有獨立的機構設置課程內容,編修教學大綱,組織教材編寫,解決師資不足的狀況。最好獨立設置通識教育音樂教研室,同時加強課外藝術輔導工作的領導和組織工作。目前雖然各主要高校都設有藝術學院或者藝術系,都在努力推進通識教育當中的音樂教學,但是少有學校具有獨立的通識教育音樂教研機構,還沒有對音樂教學在通識教育中的地位有足夠認識。

      學校對通識教育中音樂教學的管理職能不夠完善,進而影響了音樂通識教學的良性發(fā)展,導致部分音樂通識課程的功能無法發(fā)揮。雖然國家教育部門不斷完善高校藝術類專業(yè)的教學管理,但是對于通識教學中的藝術類課程無統(tǒng)一標準,各高校的教學措施也有實施不到位的情況。大多數(shù)高校音樂通識教育的管理部門模糊,缺少問題的決策者,因而缺少問題的解決對策,通識教學的發(fā)展較為緩慢,音樂通識課程的效果不理想。

      高校的通識教學應當盡量做到科學化、合理化。首先,廣大教師要提升對教學目標的認識,加強對課程的保障力度,用校規(guī)等制度對課程內容進行規(guī)范。同時,音樂通識教學相關師資的管理和規(guī)劃也缺少規(guī)范,大部分教師不懂通識教學的特殊屬性,在音樂教學的課時計算和課時薪金方面沒有特殊的約束,在通識音樂課程教師的職稱評定方面沒有特殊的規(guī)定。一些高校由于學生人數(shù)少,音樂課課時安排少,從而導致音樂教師的課時薪金低,打擊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還有,部分教師認為,通識教學是邊緣工作,可有可無,從而產生消極思想,這對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造性和教學效果都會帶來不利影響。

      (四)師資配置方面存在問題。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通識音樂教學的師資力量偏弱,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足,一些教師多年從事專業(yè)音樂人才的培養(yǎng),對于無音樂基礎的普通學生缺乏教學經驗,雖然教師本身的音樂水平較高,但短時間內還無法適應通識音樂的課程講授。我國的音樂教師大都畢業(yè)于專業(yè)音樂院校,音樂理論基礎扎實,但是沒有經過音樂教學技巧的培訓,當進行課程講授時,僅具備理論知識是不夠的,如果在教學方法上出現(xiàn)選擇失誤,則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高校的音樂通識教育音樂教學人員應當加強自身對教學方法的領悟,通過教學實踐觀察同學們的學習情況,通過對教學實際的深入觀察,發(fā)現(xiàn)自身教學方法上的不足,將相關的學科知識綜合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講授更加更多的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擴寬學生的視野。我國音樂教學的條件和管理體制都不夠完善,教師的自我完善也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教師的知識結構需要根據教學需要,進行完善更新,教師更需要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不斷進行教學研究,在教學實踐中提升教學水平。

      (五)教學內容單一,課程缺乏連貫性。我國的音樂課程起始于專業(yè)化的音樂學院,通過傳播進入社會領域,中國的公共音樂教學通常成為專業(yè)化教學的精華版,當授課教師對通識音樂教學的認知還沒有具體深化的時候,會把音樂課程設置成音樂技術的講授,強調音樂知識的掌握,教師授課較為費力,一些有難度的知識學生難以理解,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按照教師的教學邏輯掌握了一定的音樂知識,卻沒有發(fā)揮的余地,對音樂還是一知半解,如此教授音樂,效率低下,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針對非音樂專業(yè)學生開設的音樂課程,應增加音樂鑒賞內容,提高課程的娛樂性,從而吸引更多學生的興趣。在音樂知識的傳授方面,盡量選擇淺顯易懂的內容。

      單調乏味的音樂教學方法顯然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要系統(tǒng)深入地向學生傳播音樂知識,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在音樂課程的教學當中,應當將音樂作為文化傳播的一種途徑,對音樂作品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引導學生深入感受音樂的魅力。音樂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實現(xiàn)教學目標。

      我國高校的通識教育課程設置往往表現(xiàn)出盲目性和隨意性,在音樂欣賞類課程中增加了大量的西方音樂賞析,而西方音樂僅僅是音樂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通過對各種音樂形式的教授,讓學生體驗音樂的價值是課程教學的內容之一,因此,需要讓學生了解本民族的音樂和其他地區(qū)民族的音樂,了解各民族的音樂類型。

      我國的戲曲藝術和民歌等音樂表現(xiàn)手法也應當納入學生的學習范圍,單一的教學內容有可能阻礙學生接觸多元文化。我國的通識教學并不具有統(tǒng)一的國家頒布的教學大綱,因此各高校在教材編寫的過程中可以博采眾長,設置各具特色的音樂課程,由普通高校音樂教師結合教學實踐編寫教學課本,貼近教學實際。根據音樂教學的現(xiàn)狀編寫的教材,內容更加連貫系統(tǒng),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適應教學的需求。

      四、高等學校通識教學中音樂教育的發(fā)展策略

      (一)音樂教學目標應當能夠體現(xiàn)音樂教學的價值。我國大學通識課程的音樂教育目標應當是通過音樂教育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以往的音樂課程教學目標當中,審美能力的提升只是其中之一,以多功能化的音樂教學整體目標指導音樂教育已經不能夠滿足現(xiàn)代大學教育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目的。從世界范圍內的音樂教學來看,多數(shù)發(fā)達國家都把藝術教育理念設定為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育,大多數(shù)國家也都意識到,音樂教學對于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但我國對音樂教學的目標意識還不夠強烈,在未來的教學發(fā)展中,應當促使教師意識到音樂教學的社會化功能,意識到音樂具有教化的作用,是一種文化傳承的手段,使得音樂教學成為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的手段。

      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不能只把目光局限在教學目標當中,還應當考慮到整個社會的文化層次以及群眾審美需要,應當加強民族傳統(tǒng)音樂的教學,使得民族傳統(tǒng)文化可以在音樂教學當中得到傳承。我國的民間音樂文化受到現(xiàn)代音樂的沖擊,依賴于學校教學進行系統(tǒng)傳承,僅僅靠設置相關課程顯得微不足道,只有明確音樂教學的目標,才能在音樂教學的實踐中普及民族音樂文化。

      此外,音樂教學還應當促進學生個體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使得學生從整體上提升認知能力、思維意識、想象能力和記憶能力,在獲得感官提升的同時,發(fā)展對音樂美的感受能力,從而有利于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和情感。

      (二)課外活動和校園音樂教學相結合。僅僅依靠課堂教學難以實現(xiàn)音樂的傳承功能,課外實踐活動是發(fā)展課堂音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應當促使音樂教學活動和課外音樂實踐緊密結合,鼓勵缺少音樂技能但有音樂興趣的同學參加音樂實踐活動,通過樂器演奏幫助學生積累音樂表演經驗,通過聲樂表演或者音樂舞蹈表演提升他們的音樂表現(xiàn)力。多參加音樂實踐活動,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水平和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使學生的藝術表現(xiàn)力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得到完美展示。學生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掌握的音樂技能可以在課外音樂實踐中得到良好展示。在音樂實踐中積累的表演經驗和在課堂中掌握的音樂技巧同樣重要,音樂實踐不僅為音樂專業(yè)的學生提供了展示的機會,也要為非音樂專業(yè)學生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

      對于在大學通識課程當中學會了音樂表演、歌曲演唱的學生,應當為他們提供展示的舞臺,或者把課程考試變?yōu)橛^摩表演,使得學生在鞏固所學技能的同時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喜愛。課外音樂實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在實踐中應當結合大學社團,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在音樂表演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是其他活動所無法代替的。雖然音樂實踐也是學生的一種創(chuàng)新過程,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自我、展現(xiàn)自我和超越自己的能力,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價值觀和健康的價值取向。

      大學的音樂實踐教學應當與音樂通識教育課程結合起來,使得兩者互相影響、互相提升,在滿足音樂教學的同時,提升音樂通識教學的價值,促進通識教育音樂實踐和教學活動的共同提升。

      (三)加強音樂課程的管理體制建設。為了使音樂教學能夠更好地開展,必須加強對教學內容的科學管理,因此在通識教學的音樂教育過程中,應當根據音樂教學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課程特點,對其進行科學把握,著重提升課程內容的質量。國家教育部門首先應當對通識教學的相關內容有一個統(tǒng)一的規(guī)劃,并制定課程大綱,督促完善教育監(jiān)管體制,借鑒其他國家的案例,將高等學校的藝術類通識課程設置為高等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如同其他基礎理論學科一樣,進行規(guī)范化、制度化,促進藝術類課程的開展。

      高等院校應當將音樂通識教學設置為必修課程,在保證課時的同時,開展類似于專業(yè)藝術教學的評估工作,將公共教學的藝術類課程納入到教學評估中,各類高校都應當重視公共藝術教學,建立相應的公共音樂教學管理機構,提升公共音樂課程水平。

      各類高校都應當加強對藝術類課程的組織領導工作,成立相應的教研室,定期研究課程設置等內容,將藝術類課程的教學當作教學任務來抓,將公共藝術類課程納入到具體的教學計劃中。同時各類高校應當保證固定的音樂教學設備、教學場地和其他必要教學條件,促進課程規(guī)范化管理,完善教學內容。

      學校應當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音樂教學教研機構,對音樂教育教學設置有效的激勵措施。在課時量的核算方面,應當在課時薪金和課時獎金方面給予傾斜,以此調動教師參與通識課程音樂教學的積極性,激發(fā)教師的創(chuàng)造力。在音樂教學的師資培養(yǎng)方面要加大支持力度,如,鼓勵教師進修,促進教師自身水平的提升,加強各高校間師資力量的交流。

      教師管理主要針對的是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在音樂課堂上,教師應當根據實際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講授。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地改變教學活動內容,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在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要學會控制教室氛圍,把控教學節(jié)奏,做好課堂管理,在提升課程管理能力的同時,做好課堂內容的把控。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掌握知識的能力,不斷調整課程內容。由于學生不具備專業(yè)知識,不具備相應的理論能力和音樂基礎知識,學生之間的接受能力也有差距,教師應當了解他們的音樂基礎,再根據大部分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展開教學。

      教師可以在學期開始的時候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目的進行了解,并根據掌握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課程管理,可以在課堂上調動接受能力強的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帶動其他同學一起學習,提升整體課堂教學效果。同時應當注重調動音樂基礎較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他們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增強自信心,把音樂理論知識培訓和音樂技能培訓結合起來,將具備一定音樂基礎的學生當作課堂教學的協(xié)助者,共同建立良好的課堂氛圍。

      音樂教學當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對音樂作品的鑒賞,但是學生具備的音樂知識較少,因此教師在講授時應當注意對時間的把控。許多音樂作品的演奏時間都是半個小時以上,容易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老師在講授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分段分析,將聽與感受相結合,當學生具備了鑒賞能力的時候,再讓他們對完整的音樂作品進行賞析。

      音樂教師在研究教學方法的同時,也要加強理論知識的提升,音樂理論知識不斷更新,在多學科滲透的背景下,音樂理論已經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作為音樂教師,也應當加強音樂理論知識修養(yǎng)。

      (四)完善音樂教學的師資。高校的音樂教師應當不斷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在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總結的基礎之上,通過不斷歸納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探索出通識音樂教育的規(guī)律,通過日積月累,使得自身能力取得長足進步,高校音樂教師應當不斷了解同行的狀況,學習其他學校的先進教學經驗,在日積月累的基礎上促進自身能力的長足進步,教學科研就是要在不斷積累當中進行歸納和總結思考,實現(xiàn)自我的完善。對于其他高校通識音樂教學的做法,應當進行認真學習,進行交流切磋,改善自身的教學方法。同時要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思想,在科技文化日新月異發(fā)展的基礎上,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廢除老舊知識,學習新思想新內容,提升自己的教學水準。

      (五)探索網絡音樂教育課程。網絡教育是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中產生的新型教學模式,有別于傳統(tǒng)音樂教育,可以對傳統(tǒng)教育進行有效補充。網絡教學能夠彌補傳統(tǒng)音樂通識教育的不足,促進音樂教學功能的發(fā)揮,借助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也有利于學生進行音樂實踐。

      網絡音樂教育有利于音樂教育的普及。高校的音樂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高校應當在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下,適當考慮建立網絡音樂教室,利用網絡教學信息量大、覆蓋面廣的優(yōu)勢,面向全體學生授課,使得課程資源得到完美利用,同時音樂教學擺脫了教授地點的束縛,擴展了教學空間,緩解了教師少學生多的矛盾,有利于音樂通識教育的普及。

      以往的音樂教育具有傳授方式單一的特點,利用網絡優(yōu)勢,可以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將音樂的符號和譜表與音樂聲音同時傳遞,如此音樂教育將變?yōu)閯討B(tài)的,可以隨時進行同步掌握,同時樂理等教學內容的傳授將更加直接,音樂教育因而具備了更加強大的感知力,與以往課堂教學形式過于簡單不同,音樂知識的傳授將因為網絡教學的開展而顯得多姿多彩,更加充滿活力和趣味性,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由于網絡教育具備的選擇空間較大,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地進行學習,區(qū)別于個別教學,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個性發(fā)展,根據自身的情況,學習相關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梢酝ㄟ^音樂軟件的運用,讓學生真正參與到互動中,還可以讓學生通過音樂軟件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更好地跟音樂進行接觸,利用軟件錄制歌曲演唱,消除對音樂表演的畏懼心理,提升音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全面施展個性。

      五、結語

      普通高校的音樂通識教育應當面對全體學生,本文針對當前音樂通識教育改革過程中需要完善的地方提出了一些建議,我國的音樂教育存在功能單一、目的不明確等缺陷,音樂教育的方法和教學的輔助手段也需要進一步完善。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當不斷總結提升,完善教育方法。音樂教育不僅具有美學功能,還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國的高等學校應當重視音樂教育,明確音樂教育的總體目標。在音樂教育實踐中不斷完善課程設置、教師配置和教學手段,適當探索網絡教學對傳統(tǒng)課堂傳授的補充作用,加強課外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教學實踐當中不斷提升音樂水平,實現(xiàn)音樂通識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董文佳,謝梓瑩.淺談在通識音樂教學層面中欣賞教育的作用[J].藝術評鑒,2016,(13).

      [2]楊陽.高校通識音樂課程采用MOOC模式的利與弊——以陜西師范大學網絡音樂通識課程為例[J].人民音樂,2015,(6).

      [3]李鳴.大學通識音樂教育的三維度探究[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14,(1).

      [4]張馳.思考·體味·沉醉——大學音樂通識課在人文精神塑造中的三個立足點[J].藝術評論,2011,(10).

      [5]張曉琳.讀《十九世紀俄國音樂和風景畫》有感——兼談一種通識音樂教育觀[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4).

      猜你喜歡
      通識音樂課程
      數(shù)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fā)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計算機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簡述大學通識課教學改革
      圣誕音樂路
      兒童繪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通識少年“種”石油
      探索科學(2017年3期)2017-05-03 11:23:30
      通識少年小課堂 血液之旅
      探索科學(2017年1期)2017-03-03 01:41:24
      通識少年·拿破侖
      探索科學(2016年11期)2017-01-17 13:08:58
      音樂
      MOOC起步,從微課程開始
      物理與工程(2014年2期)2014-02-27 11:22:21
      兴业县| 天津市| 武冈市| 慈利县| 顺义区| 寻乌县| 兰溪市| 哈尔滨市| 仁化县| 渭源县| 乌什县| 镇平县| 六枝特区| 台前县| 大荔县| 馆陶县| 湘乡市| 奎屯市| 崇阳县| 西贡区| 漳浦县| 西乌| 巴彦淖尔市| 健康| 南昌县| 会宁县| 辽中县| 山东省| 根河市| 荣昌县| 大方县| 罗甸县| 疏勒县| 岑溪市| 九江县| 寿阳县| 喀什市| 漾濞| 象州县| 托克托县| 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