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朋友聚會聊天,還是坐在一起看電視,大家都習(xí)慣抓一把瓜子嗑著。然而,別只顧著吃瓜子,你有沒有想過瓜子背后隱藏的一些小知識呢?
為什么瓜子嗑了停不下來?
嗑瓜子這個活動其實可以分解為若干個嗑一粒瓜子的小活動,小活動相對于大活動更便于實施,小目標(biāo)相對于大目標(biāo)更容易實現(xiàn)。瓜子殼給人享用美味制造了一點小障礙,但克服起來又很簡單,而且還很容易掌握技巧。在單獨的、嗑一粒瓜子的小活動中,參與者的行為(嗑瓜子)和結(jié)果(吃到瓜子)之間的時間跨度短,也就是說努力得到的反饋及時,使得參與者更容易建立起“行為—努力—反饋”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心理就很容易得到滿足,激勵著你不斷地重復(fù)這個過程。
中國人何時開始嗑瓜子?
瓜子,無外乎葵花子、南瓜子和西瓜子,其他瓜的籽,要么無法批量生產(chǎn),要么無法當(dāng)零食食用。
我國嗑瓜子的習(xí)俗在明代已經(jīng)流行。從歷史淵源來看,西瓜子是真正意義的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西瓜子可食的是元代《王禎農(nóng)書》:“(西瓜)其子爆干取仁,用薦茶易得。”在明清兩代,沒有其他瓜子能撼動西瓜子的地位。而且嗑瓜子的習(xí)俗傳入了宮廷,明代《酌中志》中記載了明神宗朱翊鈞“好用鮮西瓜種微加鹽焙用之”。
葵花子和南瓜子雖然也是瓜子中的成員,但是廣為流行卻是近代的事。向日葵和南瓜都是美洲作物,大概從16世紀(jì)上半葉——也就是晚明的嘉靖年間傳入中國。南瓜子從晚清開始流行,葵花子從民國時期開始流行。也就是說,西瓜子單獨支撐了長期以來民間嗑瓜子的習(xí)俗,即使在葵花子和南瓜子成為常用零食之后,地位依舊沒有改變。
外國人嗑不嗑瓜子?
美國人不喜歡吃瓜子等有硬殼的食物,這可能與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有關(guān)。但他們也會吃脫殼后的瓜子,只是在烤面包、餅干時用作裝飾。在德國和法國,人們認(rèn)為瓜子是鳥類和倉鼠吃的,不是人的食物。
西班牙人和我們一樣,對瓜子特別鐘情。西班牙人嗑瓜子速度比中國人快。不過,西班牙瓜子基本上都是原味的,沒有那么多香料,甚至連鹽都少加。
此外,大多數(shù)亞洲國家的人們也是嗑瓜子的,尤其是東南亞地區(qū)。而像俄羅斯、土耳其等地跨亞歐的國家,人們也是比較喜歡嗑瓜子的。但日本是個例外。在日本,幾乎沒有人嗑瓜子。因為日本是一個十分注重禮儀的國家,他們認(rèn)為,把食物放進嘴里再吐出來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嗑瓜子等于喝油?
以炒瓜子為例,每100克葵花子,去皮后可食用部分為50克,脂肪含量大約25克,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每人每日食用油的攝入量不超過25克~30克。盡管我們從瓜子中攝入的脂肪與從葵花子油中攝入的脂肪沒有本質(zhì)的差別,但是說吃瓜子就等于喝油未免有些夸張。
因為,雖然瓜子仁中的脂肪含量占了大約一半,但是瓜子中的脂肪以油酸和亞油酸為主,飽和脂肪僅占了14%,無膽固醇。適量的油酸和亞油酸都有降低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的作用,對身體有益。此外,瓜子還含有20%~30%的蛋白質(zhì),以及大量的維生素E、葉酸、鎂、鉀、鈣、硒和膳食纖維等重要營養(yǎng)成分。但瓜子也不能吃得太多,否則可能會因攝入過多熱量和油脂,造成高血脂,引發(fā)肥胖風(fēng)險。
《語文樂園》參考答案
一、專心致志 語重心長 狂風(fēng)暴雨 養(yǎng)尊處優(yōu) 驚心動魄 座無虛席 1.專心致志 2.語重心長 3.座無虛席 4.養(yǎng)尊處優(yōu)
二、哪 哪里 娜 婀娜 儉 勤儉 劍 寶劍 煉 鍛煉 練 練習(xí) 辯 辯論 辨 分辨
三、簡 泰 彩 蜂 鋪 肅 想 故
四、低垂的 深邃的 嫵媚的 俊俏的 婀娜的 依賴的
五、1.開關(guān) 出入 高低 長短 2.亂蓬蓬? 熱乎乎 笑呵呵 綠油油
六、1.萬象更新(①) 三更半夜(③) 少不更事(②) 2.一樣,都讀ɡēnɡ。
七、1.周恩來 2.張思德 3.李大釗 4.郝副營長
八、1.千門萬戶瞳瞳日 2.應(yīng)是嫦娥擲與人 3.種樹者必培其根 4.觀千劍而后識器
九、1.唐朝 杜牧 2.清明時節(jié) 雨紛紛? 路上 行人 牧童 欲斷魂 酒家何處有 遙指杏花村
十、(一)1.因為 所以 如果 就 不管 都 只要 就2.我們要歡迎批評 我們歡迎任何人的批評 我們接受任何人的正確批評 3.聯(lián)系緊密? 意思層層遞進 4.接受批評,為人民服務(wù) 5.毛澤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人本來就有一死,只是死的意義不同,有的人死了比泰山還重,有的人死了比鴻毛還輕 (二)1.(1)一生之計,惟在于勤 (2)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3)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4)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2.勤勞 智慧 勤儉 富裕 3.苦口婆心 循循善誘 恍然大悟 不勞而獲 4.(1)書讀多了,寫作文的時候好像有神相助。 愛寫詩但是每次下筆都覺得困難,寫出一首詩要改一千遍才會心安。 (2)多讀 多改 5.媽媽教育“我”勤勞 層層深入 生活上不僅要勤勞、智慧,還要勤儉節(jié)約。
十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