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聰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柳州市工人醫(yī)院,廣西 柳州 545005)
急性腦梗死患者可在短時間內(nèi)出現(xiàn)嚴重的腦部缺血、缺氧的情況。此病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出現(xiàn)嚴重的腦水腫、顱內(nèi)壓增高、腦梗死后出血等并發(fā)癥,從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1]。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是反映急性期全身性炎癥反應的理想標志物。大腦半球腦電阻抗(CEI)的擾動系數(shù)可直接反映急性腦梗死患者腦水腫的嚴重程度。為了探究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與其腦水腫程度的關(guān)系,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從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間廣西醫(y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接診的急性腦梗死患者中隨機選取108例患者作為研究組,另選取同期在該院進行體檢的54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研究組患者中有男58例,女50例;其年齡為32~73歲,平均年齡(56.3±6.2)歲;其中有輕度腦梗死患者34例,中度腦梗死患者48例,重度腦梗死患者26例。對照組體檢者中有男26例,女28例;其年齡為30~76歲,平均年齡(54.8±6.5)歲。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在研究組患者入院后的第2 d、第3 d、第5 d和第7 d的清晨,分別抽取其空腹靜脈血5 ml。
對血樣進行離心處理,并采集血清。然后使用免疫投射比濁法對血清標本中Hs-CRP的含量進行測定[2]。在對照組體檢者進行體檢時抽取其空腹靜脈血5 ml。測定血樣中Hs-CRP的方法與研究組相同。采用博恩科技有效公司生產(chǎn)的BORN-BE-Ⅱ無創(chuàng)腦水腫動態(tài)監(jiān)護儀對研究組患者進行無創(chuàng)腦電阻抗檢測。
1)比較兩組人員血清Hs-CRP的水平。2)比較不同病情嚴重程度的研究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和患側(cè)大腦半球腦電阻抗(CEI)的擾動系數(shù)[3]。
本研究中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應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入院后的第2 d或體檢時,研究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高于對照組體檢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根據(jù)研究組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將其分為輕度組、中度組和重度組。在入院后的第2 d、第3 d、第5 d和第7 d,重度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均高于中度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度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均高于輕度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在入院后的第2 d、第3 d、第5 d和第7 d,重度組患者患側(cè)大腦半球CEI的擾動系數(shù)均高于中度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度組患者患側(cè)大腦半球CEI的擾動系數(shù)均高于輕度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對兩組人員血清Hs-CRP水平的分析(mg/L,±s )
表1 對兩組人員血清Hs-CRP水平的分析(mg/L,±s )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輕度組與中度組比較,#P<0.05;中度組與重度組比較,%P<0.05。
組別 亞組 例數(shù) 入院后的第2 d或體檢時 入院后的第3 d 入院后的第5 d 入院后的第7 d輕度組 34 2.75±1.03 4.81±0.97 5.69±1.94 3.97±2.31中度組 48 7.04±3.34 10.81±5.63 11.07±5.58 9.07±0.82重度組 26 17.76±5.64 24.42±6.33 27.76±7.84 18.67±7.88對照組 - 54 1.76±0.85 - - -*P值(t值) <0.05(4.8980) <0.05(15.5148) <0.05(19.9912) <0.05(6.3935)#P值(t值) <0.05(7.2381) <0.05(6.1392) <0.05(5.3878) <0.05(14.1207)%P值(t值) <0.05(0.2835) <0.05(9.5014) <0.05(10.6182) <0.05(8.4054)研究組
表2 對輕度組患者、中度組患者和重度組患者患側(cè)大腦半球CEI擾動系數(shù)的分析(±s )
表2 對輕度組患者、中度組患者和重度組患者患側(cè)大腦半球CEI擾動系數(shù)的分析(±s )
注:與重度組比較,*P<0.05;與中度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入院后的第2 d 入院后的第3 d 入院后的第5 d 入院后的第7 d輕度組 34 6.91±0.57 7.74±0.64 8.19±0.78 7.15±0.69中度組 48 8.01±0.61 8.73±0.67 8.73±0.82 8.32±0.64重度組 26 9.17±0.85 9.26±1.30 9.68±0.97 9.51±0.93*P值(t值) <0.05(6.7794) <0.05(2.3204) <0.05(4.4587) <0.05(6.4861)#P值(t值) <0.05(8.2639) <0.05(6.7143) <0.05(2.9973) <0.05(7.8956)
本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在入院后的第2 d或體檢時,研究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高于對照組體檢者。這說明,急性腦梗死患者可出現(xiàn)血清Hs-CRP水平升高的情況[4-6]。在入院后的第2 d、第3 d、第5 d和第7 d,重度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均高于中度組患者;中度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均高于輕度組患者。這說明,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與其病情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guān)。由此可見,血清Hs-CRP可作為輔助判定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依據(jù)。對輕度組患者、中度組患者和重度組患者患側(cè)大腦半球CEI擾動系數(shù)進行對比的結(jié)果顯示,在入院后的第2 d、第3 d、第5 d和第7 d,重度組患者患側(cè)大腦半球CEI的擾動系數(shù)均高于中度組患者;中度組患者患側(cè)大腦半球CEI的擾動系數(shù)均高于輕度組患者??梢?,急性腦梗死患者腦水腫的嚴重程度與其血清Hs-CRP的水平呈正相關(guān)[7-8]。
綜上所述,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與其腦水腫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guān)性。臨床醫(yī)生應對上述情況予以關(guān)注。
參考文獻
[1]江康.腦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改變臨床意義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4,8(1):39-40.
[2]黃光龍.腦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變化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3):324-325.
[3]李琛,李國輝.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腦水腫嚴重程度的相關(guān)性[J].廣東醫(yī)學,2013,34(1):68-69.
[4]周平.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B1和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2,24(5):265-268.
[5]孫麗君,趙世剛.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急性腦梗死對近期預后判定的研究[J].北京醫(yī)學,2013,35(11):265-268.909-912.
[6]謝東玲.急性腦梗死患者頸動脈斑塊與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的關(guān)系[J].醫(yī)技影像,2013,2(5):142-143.
[7]郭正良,傅毅,辛曉瑜,等.急性腦梗死患者卒中亞型與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和糖化血紅蛋白的關(guān)系[J].卒中與神經(jīng)疾病,2013,20(3):134-136.
[8]楊美榮.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關(guān)系對急性腦梗死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3,19(2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