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
【摘要】 新課改對初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把自主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重點,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通過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興趣,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鼓勵學生探索求異,豐富課外生活等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關鍵詞】 初中英語教學 自主意識 實踐能力新課程改革猶如一縷清風吹向了教育這塊熱土,它的出現不僅表現在教材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它為廣大實驗教師提供了更廣闊的教學思考空間。新課程主要把自主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重點,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作為一名新時期的英語教師,應積極投到課改的實驗工作中來。筆者認為怎樣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是擺在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因此,在這段時間里,我做了些許嘗試,在此談幾點自己的經驗。
一、培養(yǎng)積極的興趣
興趣是入門的老師。當學生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時,他就會主動、積極、執(zhí)著地去探索、去追求、去思考。因此要想學生學好英語這一門功課,首先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根據英語教學的交際功能原則,教材內容貼近日常生活這一特點,摒棄傳統的字、詞、句教學,讓學生在上新課前預習,自己找出教材的重難點,然后在課堂上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學生和老師共同探討、解答。這樣我們就把教師單方面?zhèn)魇谥R提升到了師生間的雙向交流。在每次授課時,我讓同學們根據教材對話自由創(chuàng)意,再請學生上臺表演(將班級分成八個組,采取積分制,哪組表演次數多又出色獲勝)。如在上請求幫助(requesting help)這課時,我讓學生自由模仿對話表演,學生興趣很濃。
A、B同學對話說:
A:Can you help me?
B:Sure. Whats wrong?
A:My bike is broken. Can you mend it?
B:Let me see. I think I can.
A:Thank you.
B:Youre welcome!
C、D同學對話說:
C:Whats wrong with your bike?
D:I think its broken.
C:Let me see. Oh, it is broken.
D:Can you mend it?
C:I think I can.
D:Thanks.
C:Thats OK.
兩組同學表現都非常不錯,第一組同學A主動出擊尋求幫助,第二組同學C主動幫助同學。他們的表現都受到了大家的贊揚。
學生在表演中品嘗到了自我表現的愉快,為本組出力又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更重要的是學生能上臺表演又培養(yǎng)了提前預習的好習慣。這樣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為學生營造了歡快的課堂氣氛,以情激情,提高了課堂效率,達到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語言交流的目的。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的愉快體驗,使學生掌握知識更加容易、輕松。同時也為學生自主意識的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開展情境教學,借助實物,多媒體等直觀教具來烘托氣氛,通過比較真實的語境進行豐富多彩的練習活動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使學生投入到語境中來。讓學生多聽和模仿地道、純正的英語錄音材料,培養(yǎng)學生純正的語音、語調,提高學生的聽力、口語水平。并把課文知識利用多媒體制成教學軟件,使學生在身臨其境的環(huán)境中學到知識并能靈活運用知識。如在學習食物和飲料(food and drink)這課時,我把學生買東西這個場景制成一個動畫片:兩個卡通人物A、B放學回家感到口渴,來到一個零售店買東西,又不知該買什么東西,于是兩人展開了一個關于吃喝的小對話,最終決定了買的東西。學生上課觀察到此景,饒有興趣地聽著,我也不時的點撥。學完之后,我把這個小短片消音,僅放畫面,請學生來配音,此時學生邊看畫面邊說,效果很好??梢哉f,情景教學一方面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語言結構,在一定的交際情景中流暢的交流,自如的操練。
三、鼓勵學生探索求異
在課堂上我經常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提出自己獨特的想法,棄之以前教師的“一言堂”,而變成現在全體師生的“群言堂”??梢哉f教師“一言堂”單一的傳授知識方式禁錮了學生想像的思維空間,束縛了學生的頭腦,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時代在前進,知識也在不斷完善,課本的內容逐漸走向靈活化、生活化。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擺脫習慣性認識程序的束縛,開拓思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地、有主見地思考問題。
學生學習英語有了興趣,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下,愉快的學習,自然思維就發(fā)散了許多,他們感覺到老師是親切的,氣氛相當融洽。隨之而來的是他們敢于大膽的質疑,如在學習Id like some bread,a glass of milk,two hamburgers with potato chips,
rice and fish 這一句話時,有的學生就會問,為什么是with potato chips, and potato chips不行嗎?這時教師就要及時講解西方的飲食習慣,解除學生的疑難。還有的學生問how many food and drink words can you find in the box?food為什么不是復數等問題。
可見學生通過質疑把枯燥的知識學活了,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勤于思考問題,新的潛能會不斷開發(fā),思維也更加發(fā)散。
四、豐富學生課外生活
通過近段時間的教學實踐表明,長期的課堂教學不僅把活的語言變成了呆板的語法項目,而且使學生產生了一種沉悶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就成了課堂的必要補充,它使學生學到的語言知識得到展示,從而進一步拓展。因此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活動課,利用游戲、演講、英文歌曲、英文故事等形式豐富學生的業(yè)余生活。如我在活動課組織的猜猜游戲:Guess the animal學生只能用一般疑問句發(fā)問,師回答,幫助學生猜到謎底。)學生就問:Has it got four legs?Does it live on a farm?Does it eat grass?Is it a sheep?這樣的游戲非常受學生歡迎。還有英文歌曲等學生都挺感興趣,經常的寓教于樂,有利于學生開拓視野,增強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同時它也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激勵創(chuàng)新精神,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從中受到激勵啟發(fā),產生聯想、靈感,增添創(chuàng)新意識,訓練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才能。
可以說,自主性教學不僅是智慧覺悟的教育,它還能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心理素質,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乘著課改實驗的大好時機,我們相信在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上會在一定程度上發(fā)生變化,將更加注重在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能力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學生的學習方式會更加多樣化,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將會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
參考文獻:
[1]陳琳,王薔,程曉堂.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周明星,吳定龍.教育科研理論與操作.中國三峽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