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熱點】
2018年1月9日,云南昭通一名頭頂風霜上學的孩子照片在網(wǎng)上引起廣泛關注,照片中的孩子站在教室中,頭發(fā)和眉毛已經(jīng)被風霜粘成雪白,臉蛋通紅,穿著并不厚實的衣服,身后的同學看著他的“冰花”造型大笑。經(jīng)記者核實,“冰花男孩”系魯?shù)榭h新街鎮(zhèn)轉山包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王福滿,因當天氣溫較低,家離學校太遠,走路來上學沾染冰霜導致。照片是班級老師在1月8日8∶50左右拍的,拍完發(fā)給校長,流傳到了網(wǎng)上,引起了眾多網(wǎng)友的關注。付校長告訴記者,學校曾經(jīng)走訪過“冰花男孩”的家庭,父親在外地務工,母親離家出走,家里有一個10歲的姐姐和奶奶,是留守兒童?!皩W生一般不在家吃早餐,學校會負擔孩子的早餐,一般是一個面包或者餅干?!?/p>
(“人民網(wǎng)”2018年1月9日)
【多維解讀】
我們可以從多個維度來解讀“冰花男孩”這件事:
1.樂觀堅強的精神足以感動中國。樂觀、自信、堅強,是“冰花男孩”王福滿給所有網(wǎng)民的印象。在許多社交平臺中,男孩冒風霜上學因而沾滿冰花,收獲了無數(shù)感動和稱贊。有外國網(wǎng)友稱:“我在這名中國男孩身上看到了勇氣和堅強,他有著無限的潛能,不遠的將來一定可以成為一個有擔當?shù)哪凶訚h!”
2.關注留守兒童和農(nóng)民群體的生存現(xiàn)狀?!氨泻ⅰ鄙砩嫌兄袊鴤鹘y(tǒng)讀書人求學的堅強意志,但同時從他身上也凸顯出中國數(shù)千萬“留守兒童”以及農(nóng)民群體的困境。農(nóng)村教育資源和條件理應得到更多的支持,在社會階層日益固化的今天,或許讀書求學是他們向上一社會階層攀爬的唯一機會。
3.社會捐款的處置和使用問題。“社會捐贈30多萬元,‘冰花男孩只得500”等傳言甚囂塵上。巨額的社會捐款如何分配,怎樣才能把善款落實到位,如何利用善款解決農(nóng)村地區(qū)孩子受凍問題……都是公眾關注的焦點。公益慈善,最忌諱的是界線不清,公私不分。圍繞善款產(chǎn)生的諸多問題,體現(xiàn)的是公眾對誠信機制的擔憂,對慈善事業(yè)能以一種規(guī)范、透明方式運作的希冀和渴求。
【作文指導】
“冰花男孩”這個話題涉及諸多方面,寫作時圍繞這個話題或從國家、民族發(fā)展的需要角度思考,或從社會進步的角度思考,或從家庭培養(yǎng)、個人成長的角度思考。可以思考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預見事件所帶來的影響,也可以思索作為學生應該如何去學習“冰花男孩”的苦學勤學精神,還可以高屋建瓴,對事件背后反映的深層次的社會問題和矛盾進行分析,體現(xiàn)當代中學生的家國責任。需要強調的是,無論選擇哪一個角度,在寫作中都應該有自己對學習、成人、成才等方面的獨特的體驗與真切的感悟。
【時評頻道】
“冰花男孩”事件所激蕩起的漣漪,絕不應止于對迅速行動的欣慰。事后的反應再迅疾,也比不上未雨綢繆。無論是夏日襲人的熱浪,還是冬天凜冽的寒風,這些特殊的時間、特殊的環(huán)境,本就更容易引發(fā)各類問題,潛藏各樣風險。只有提前考慮,把關愛工作更多做在平時,在風雨來臨前給孩子們撐好保護傘,才能讓他們少一些頭頂“冰花”的寒冷與無助。
(摘自《人民日報》2018年1月11日)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面對“冰花男孩”,當?shù)赜形唤處熁叵肫鹱约旱耐辏盎厥桩斈晔瘡竭h,天寒地凍與君同”。這說明寒冬求學的艱辛是一個老問題。多年來,一雙溫暖的手套、一間暖和的教室,成為一撥撥孩子的渴望。
(摘自“新華社”2018年1月10日)
【青年視角】
看到“冰花男孩”冒風霜求學的新聞之后,我心里面除了感動之外,就是慚愧。從小在深圳特區(qū)長大的我們,衣食無憂,并不需要在上學路上長途跋涉,手腳也不會被凍傷,有足夠的衣服御寒。想到“冰花男孩”王福滿小朋友冬季每天都要步行數(shù)公里上學,我突然覺得學習路上所遇到的問題,都是可以努力去克服的,我要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樂觀地面對生活中、學習中的種種考驗。
(廣東省深圳市第二外國語學校 陳子龍)
“冰花男孩”只是中國高寒地區(qū)農(nóng)村學子的冰山一角。我相信,在云南昭通的其他學校乃至我國其他高寒卻沒有充足保暖設備的地區(qū),依然有很多“冰花男孩”。網(wǎng)友們懷揣著巨大的熱情進行捐款,也引起了當?shù)卣闹匾暎瑢ν醺M所在學校進行了送溫暖活動。毋庸置疑,這些都是社會正能量,但是,熱情過后,善意能否廣泛地輻射到處于同等困境的學校,能否持續(xù)徹底地改變當?shù)厮泄┡O備缺乏的中小學?我覺得,如何改善以及均衡城鄉(xiāng)的教育資源,才是此事件最值得深思的地方。
(廣東省深圳市第二外國語學校 沈菲)
早上5點半起床,步行3小時山路上學……看到這則新聞報道的這些數(shù)字時,我不由得為這些遠山深處的小朋友豎起大拇指!與此同時,在受到如此多的陌生人幫助之后,“冰花男孩”王福滿仍然保持著昔日的淳樸和勤奮,實在是難能可貴。這個新聞最令人動容的并不是當?shù)氐呢毟F,而是在這種艱苦條件下依舊努力學習的精神!上天一定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前行的人。祝福你,“冰花男孩”!
(廣東省深圳市第二外國語學校 呂凡清)
【教師觀點】
為更多的“冰花男孩”拂拭風雪
◎何玉明
2018年伊始,一個頭頂、眉毛全都結著一層冰花的男孩照片引爆了朋友圈,獲得了無數(shù)網(wǎng)友的關注。經(jīng)過媒體的報道,才知道這是一個為了趕赴期末考試,徒步一個多小時而“風霜仆仆”的小學生——王福滿。
身為老師,不免為孩子這種精神而感動。正所謂:“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勤學苦讀,自古以來,屢見不鮮。囊螢映雪、鑿壁偷光、懸梁刺股……都是一個個生動的寫照??墒怯捎跁r光的阻隔,這些故事的感染力已大打折扣。如今,“冰花男孩”的出現(xiàn),無疑給當下的莘莘學子立了個榜樣。在深圳這座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幾乎沒有漫天的飛雪,也沒有翻山越嶺的徒步上學路。從師范大學畢業(yè)到現(xiàn)在,我目睹了不少在豐厚物質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學生,他們聰穎有余,勤奮不足。看到這則新聞,看著那個在寒風中艱難前行的小男孩,看著那雙在九十九分試卷上皸裂握筆的小手,再對比自己堪稱錦衣玉食的生活,我想同學們一定會為之動容,或多或少能激發(fā)起他們對學習的熱情。
高中有一篇要求背誦的課文《送東陽馬生序》,書寫的不正是古時候的“冰花男孩”——宋濂嗎?“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币粋€在冰天雪地中揣著書本,奔跑在還書路上的書生,與王福滿是如此的相似。
可是,在感動之余,擦干眼角的熱淚,也著實為王福滿這樣千千萬萬個在高寒地區(qū)求學的孩子而擔憂。不可否認,網(wǎng)友們鋪天蓋地的捐款以及社會各界的關心,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小朋友所在的轉山包小學的保暖問題。但是,更多處于高寒地區(qū)的農(nóng)村中小學,是否也應該得到相應的關注呢?王福滿小朋友是幸運的,他得到了無數(shù)網(wǎng)友的關注,我們也希望他能夠像當年希望工程的“大眼睛”蘇明娟一樣成為無數(shù)大山深處的孩子代表,日后擁有燦爛的前程。這樣一個點燃人們熱情之火的新聞,折射出的是當下留守兒童上學難、農(nóng)村教育資源匱乏、城鄉(xiāng)貧富差距大、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所帶來的教育鴻溝,也正在無情地切斷農(nóng)村孩子通過求學改變人生、實現(xiàn)階層上升的通道。長此以往,也許“寒門再難出貴子”,將成為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
歸根究底,將熱點新聞轉化為國家職能部門對新聞背后問題的研究和解決,才是社會熱點事件的終極意義。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為“冰花男孩”們拂拭求學路上的所有冰花,為所有挨凍的孩子掃除風雪,為高寒地區(qū)農(nóng)村中小學帶去溫暖的春風,為農(nóng)村教育帶來一輪驕陽,唯有這樣,孩子們才能擁有更公平更合理的教育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