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第二師二十一團農(nóng)業(yè)科,新疆 和靜縣 841111)
參試春小麥品種共8個,分別為新春26號、新春37號、新春44號、新春39號、新春43號、新旱688和新春6號(CK)。
試驗在第二師二十一團團部老菜地進行,土壤類型為壤質(zhì)土,前茬作物辣椒。試驗地地勢平坦,灌水方便。
參試春小麥品種共重復(fù)2次。各品種播種面積333 m2,小區(qū)長 170 m,寬 2.1 m,行距 15 cm,各春小麥品種間留走道60 cm。各品種因千粒重不同,播量20~24 kg/667 m2。
于春小麥出苗后三葉期以前,避開地頭、溝邊,選麥苗整齊、生長一致、有代表性的地段定點調(diào)查[1]。參照國家標準調(diào)查記載小麥各生育期。
試驗地于2017年3月3日機播(未施種肥)。采用移動式首部加壓滴灌,毛管間距60cm,生育期共灌水6次,隨水追施尿素37 kg/667 m2。4月24日用二甲四氯水劑300 g/667 m2+矮壯素350 g/667 m2進行化除。6月9日人工噴霧松靈100 g/667 m2+磷酸二氫鉀250 g/667 m2防治蚜蟲。生育期間人工鋤草1次,拔除大草及大麥各1次。
由表1可知,除新旱688生育期最長,為111 d,以及N2038的生育期最短,為104 d外,其余品種生育期相差不大,在106~107 d;新旱688的基本苗數(shù)最多,為42.6萬株/667 m2;新春39號收獲穗數(shù)最多,為47.8萬穗/667 m2,成穗率也最高,為45.3%。
表1 參試春小麥品種生育期與莖蘗動態(tài)
由表2可知,因新旱688播種時種子未進行藥劑拌種,抽穗時散黑穗病發(fā)生較重,新春6號(CK)有輕度條銹病和輕度白粉病發(fā)生,新春26號、新春44號及新春43號有輕度白粉病發(fā)生;穗層整齊度方面以新春6號 (CK)、新春44號、新春43號及N2038最為整齊;抗倒性方面新旱688的平均倒伏面積50%,倒伏程度5級,新春26號和新春43號有點片倒伏情況發(fā)生,新春39號、新春44號和N2038株高適中,莖稈粗壯,表現(xiàn)出較強的抗倒性。
表2 參試春小麥品種抗逆性
由表3可知,參試春小麥品種株高差異較大,在79.0~113.3 cm,其中,新旱688株高最高,為113.3 cm。籽粒皮色除新旱688為紅皮外,其余品種均為白皮。每穗穗粒數(shù)大多集中在40粒左右,其中,新春43號最多,為40.9粒/穗。千粒重方面差異較大,在38.5~50.8 g,其中,新春 43號千粒重最重,為50.8 g;新春6號和新春39號容重最重,為823 g/L。
表3 參試春小麥品種穗部及籽粒性狀
由表4可知,參試春小麥品種產(chǎn)量差異明顯,其中,新春39號產(chǎn)量最高,為587.6 kg/667 m2,較對照增產(chǎn)9.38%,其次是新春44號,577.0 kg/667 m2,較對照增產(chǎn)7.41%。
表4 參試春小麥品種產(chǎn)量
從2017年試驗結(jié)果可以看出,新春39號在本試點產(chǎn)量居第一位,折合單產(chǎn)587.6kg/667m2,較對照新春6號增產(chǎn)9.38%。該品種的主要特點是分蘗成穗率較高,抗倒性較強,但存在田間整齊度差,穗層不整齊,品種不夠穩(wěn)定等問題。綜合各方面的性狀,參試春小麥品種新春44號折合單產(chǎn)577.0 kg/667 m2,不僅產(chǎn)量突出而且其它性狀表現(xiàn)也較好,該參試春小麥品種可進一步進行試驗。
參考文獻
[1]雷曉玲.春小麥新品種對比試驗[J].農(nóng)村科技,2016(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