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雷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為了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以及教育部門都在不斷地改善教學方法和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教育主體,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參與到教學課堂中,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語文教學的質量和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 語文 素質教育 結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133-02
當前各大學校的核心理念都是素質教育理念,小學階段又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離開父母和小伙伴第一次走進校園接受整體的教育教學活動。素質教育不僅僅是學習文化知識,還要在這個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修養(yǎng)、身體素養(yǎng)、心理素質等等諸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作為重要的基礎學科,它對于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個人成長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轉變教育主體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素質教育的口號已經別喊出許多年了,但是由于許多學校對于素質教育理念理解不到位,重視度不足,實施性較差。大多學校還停留傳統(tǒng)教育觀念中,想要完全落實素質教育理念,觀念轉變是尤為重要的。語文作為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最為接近的學科,轉變教育理念有助于樹立素質教育標桿,提高對于素質教育的認識和重視度。在小學階段進行素質教育有利于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促進個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作為教育的引領者,要不斷學習語文學科的教學理論,接受先進的教育理念,了解當今社會公民素質上存在的欠缺,及時調整教育、教學方法,不斷增強素質教育的意識,力求全面促進素質教育發(fā)展,通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培養(yǎng)出具有高素質的人才。
二、在教學中把學生作為課堂主體
新課標理論下的語文教學,十分強調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要突出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的主導作用。教師在實施素質教理念的語文教學時,可以建設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并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時,建立學習小組讓學生自己準備視頻、課件圖片等等,分享自己眼中的小興安嶺,在授課之前與大家進行分享,教師在課上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補充,讓學生作為課堂中的主體,對課文中出現(xiàn)的知識點以及修飾手法進行探討和運用學習。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并放一些關于小興安嶺風景的視頻,主要是針對小興安嶺的四季美麗景色進行描述,可以結合視頻誦讀教學內容,并總結重要知識點。對于一些課文內容的理解,由于學生的思維是具有差異性的,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結合具體的知識內容進行開放性提問和探討,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課堂的主導作用。
三、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
素質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之間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理念。團隊協(xié)作精神是要學生自主自愿加入學習過程中,與同學、老師之間建立和諧的學習關系,并互幫互助體現(xiàn)自身價值。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建立學習小組,先讓學生在學習初期了解團隊精神和協(xié)作的重要性。在小組學習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每個人負責一個部分,教師針對不同組別可以制定對應的課后作業(yè)和課上的提問,讓學生去互相主動幫助學習,教師布置的任務一定要團隊才能完成的。在小組中,學生可以互相之間交流學習,一定程度上還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學習中體驗到語文課堂中團隊協(xié)作的重要性。
四、語文教學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相互結合
學以致用是我們努力學習的最終目標。小學語文教學教師要充分將語文教學內容和素質培養(yǎng)的內容讓學生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并積極鼓勵學生發(fā)揚。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到教學中學習到的知識,學生自身會有一種自豪感。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貼近,使得教學內容富有了生命活力,將枯燥的教學內容結合了生活的美學。例如在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容的知識點中,《亡羊補牢》教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人犯錯只要及時改正就來得及,依然還是個好孩子。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積極主動承認錯誤并改正,就是最棒的。同學之間的相處,互相之間要包容,有同學犯錯誤我們要及時給予幫助,并糾正錯誤,不要害怕犯錯誤挨批評就不要說、不改正,這也教會學生互助、包容、理解。
五、教師增強自身的素質和拓展知識面
教師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引導者,一定要擁有過硬的知識基礎,還要具有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修養(yǎng),才能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榜樣。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新媒體的流行,教師要拓展知識面,不能再應用傳統(tǒng)的知識和教學方法與學生進行交流。教師可以經常一起進行學習交流會,參加教育部門組織的讀書探討會等等,對當下語文教學方法及思路進行學習。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教師去其他院校進行交流和學習,在院內建立網絡學習交流共享平臺,拓展知識面和增強自身素質。學習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和小學階段學生的成長特點,來進行合理教學。
六、結語
在小學階段進行語文教學綜合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標。教師作為小學階段教學的主要引導者,要不斷充實自己,增強自身的素質跟理論知識以及知識面,探究新型的教學方法,正確引導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高喜紅.淺談小學素質教育模式[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4).
[2]袁淑華.關于小學語文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6):54.
[3]王麗萍.關于小學語文教育課程改革之淺見[J].新課程學習(下),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