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068-01
習作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習作靠生活的積累,習作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習作的源泉。習作就是運用語言把自己所看到的事件具體的記錄下來或是把具體的實物形象地描寫出來,再把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和感受真實地表達出來。寫作文不但能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總結概括的能力,還能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藝術情操。那么如何才能寫出一篇好的作文呢?這就要求學生從小打下良好的習作基礎,也對我們教師來說是個嚴峻的挑戰(zhàn)。
一說起寫作文好多同學就覺得頭疼,同樣教師也一樣,因為指導學生寫作文特別吃力,但為了應付作業(yè)檢查,應付考試也只能是硬著頭皮讓學生寫??捎械膶W生在習作時不是無話可寫,就是有話寫不出來,這就是現在教師和學生中很普遍的現象。這樣下去導致好多同學在考試時碰到的作文題目與自己背誦的作文不一樣,他就什么也不會寫了。
那么怎樣才能更有效的指導學生寫好作文呢?要想使學生寫好作文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寫作氛圍,這很重要的。正如給他們一片潔凈美麗的藍天的話他們才有機會在美麗里的天空中創(chuàng)造出奇跡!
在小學語文中年級習作練習中有篇習作是描寫秋天的景色的,正如習作練習開頭的一句話:“一說到秋天的景色,大家就會想到藍天、白云、秋風、落葉……”的確當許多同學看到“秋天的景色”這個題目時,都不約而同的寫道:“秋天到了,樹葉黃了……”見于同學們都這樣寫,我什么也沒說,沒讓他們再寫,等下午放學時就給他們布置了任務:回家后每人找一兩件能看出“秋天到來了”的實物,并進行仔細的觀察,第二天把它拿到學校,也沒說做什么用。
在第二天的課上,同學們表現的特別積極,有的同學找來了枯萎的小草;有的找來了樹葉(哪怕是樹葉,好多同學的顏色也各不一樣);有的拿來了自己家的小蘋果……教室好像成了一個小型的“實物展示會”??吹酵瑢W們都認真的去找了,我就讓他們在同桌之間互相解說一下,如:“我找到的是……,是從哪里找到的?它的形狀、顏色怎樣?看到它我會想到……”教室里霎時像揭開了鍋一樣熱鬧起來……同桌,小組之間講完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全班同學面前把自己找到的“秋天”講給大家,我的話剛說完,有個同學早已把手舉得高高的。就讓他走到講臺上,他手里拿著一個玉米棒子,也許是第一個走上講臺的緣故吧,他開始時有些緊張,到后來他越說越來勁了,他最后講的一些話至今仿佛還在我的耳邊回響:“當我拿著這個玉米棒子時我好像看到我媽媽在炎熱的陽光下彎著腰,在農田里干活的情景,汗水已浸透了她的衣背,可她還是不肯休息一會兒。為了我們兄妹幾個不知她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我愛這果實累累的秋天!更愛我善良勤勞的媽媽……”當他講完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在他的帶領下許多同學都紛紛走上講臺開始給大家介紹。不知不覺中下課鈴響了,可好多同學都還想給大家講。于是我就給他們布置了任務:把自己剛才所講的或想說的“秋天”用“心 ”寫下來。
第二天學生們都把作文本交上來了,沒想到這次的作文出乎意料的好,就連平時最不愛寫作文的一個同學也交上來了。也許與其他好多同學的相比他的作文就遜色多了,但不難看出他還是用“心”寫了這次的作文,也讓老師看到了他的努力!
也許,這只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簡單的習作練習,但從這個實例中讓我明白了許多,習作教學要緊緊地與小學生自己實實在在的生活結合在一起的,習作訓練要扎扎實實地建立在孩子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的基礎之上:首先要引導孩子參與生活,觀察生活。讓孩子們了解人生百態(tài),讓孩子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成功的喜悅,失敗的痛苦,窺視生活的真實面目,使他們對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人生有一定的認識。其次要引導孩子們積累真實的生活。這里面第一是材料的積累,生活實例的積累,第二是思想的積累,指導他們尊重事實、客觀地記下事實。同時引導孩子進行適當的思維,發(fā)表真實的思想及對事物的看法,抒發(fā)真情實感,就像那個上講臺的學生說的那些感人的話,如果不是讓他真實地去感受生活的話也許他是不會體會到父母親的辛苦的。最后把習作建立在生活這個堅實的基礎上,讓真實的生活為習作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讓孩子們敘真事,說真話,抒真情,這樣才會更充實,才能寫出我們期望的實實在在的文章來。如果說真實的生活賦予了作文軀體的話,那么真實的感情才讓作文賦予了靈魂。只有源于生活又滲透了思想感情的作文既賜于了作文強健的軀體,又賦予了生命!
所以,我們要讓自己的學生們在這里發(fā)揮出他們的最大潛力的話就應該給他們創(chuàng)造出一片美麗的藍天,這樣他們才有機會在美麗的天空中飛得更高!才能創(chuàng)造出屬于他們自己最美麗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