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梅
“這樣的探索如果說是冒險的話,也是一種必須和必然的冒險”
接受《瞭望東方周刊》專訪當天,著名主持人董卿剛剛走出疲憊。她說。上午8點離開悶熱的機房后,透過車窗注視著長安街的清晨,感覺“陽光特別好。路人形色匆匆,似乎都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這種感悟,似乎正是董卿心境的寫照。
作為制作人、總導演、主持人的董卿,在籌備《朗讀者》第二季的一年時間里,其“瘋狂”狀態(tài)曾被同事形容為“仿佛只有《朗讀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
近兩年,因為成功制作、主持了數(shù)檔頗具美譽度的文化節(jié)目,董卿收獲了許多關注和贊美。據(jù)統(tǒng)計,2017年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jié)目《朗讀者》。僅音頻版收聽量就超過6億次,各類相關書單、閱讀參考層出不窮,相關“10萬+”微信文章達到300余篇。
對此,董卿的態(tài)度是“警惕溢美之辭”。她仍在爬坡,以更高的標準詮釋著一個在忙碌中創(chuàng)新的電視人的常態(tài)。
日前?!独首x者》第二季已回歸央視一套。董卿希望為這檔節(jié)目找到更多元的嘉賓和讀本,希望節(jié)目兼具人情之美和社會胸懷,還希望平衡感性和理性。“不簡單屈從于流淚的意愿”。
董卿說,“這樣的探索如果說是冒險的話,也是一種必須和必然的冒險?!?h3>更多元的感悟
《瞭望東方周刊》:《朗讀者》第二季已經(jīng)開播了,能否談一談這一季的變化?我注意到第一期《初心》的五位嘉賓來自各行各業(yè),跨度很大,而且面孔很新。
董卿:這一季嘉賓的開合度會更大。第一期節(jié)目嘉賓我們選擇了姚明、薛其坤、賈平凹、宗慶后、徐卓。接下來,李彥宏、余華、潘建偉、賴聲川、胡歌、袁泉等都將登上本季舞臺,分享人生故事并傾情演繹美文。
我們希望選擇的朗讀者有人格魅力。有人文情懷,能夠展示多元領域的豐富性、稀缺性和代表性。你看70多歲的宗慶后,他這輩子吃了多少苦,經(jīng)歷了多少事,他是一個非常強硬的人,可是在我們這里溫和得像個孩子。
新一季《朗讀者》的讀本開合度也更大。有大家耳熟能詳?shù)闹行W課本中的文童,如魯迅的《故鄉(xiāng)》。也有相對嚴肅的文學作品,如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戲曲專業(yè)出身的袁泉選擇了《牡丹亭》,胡歌的讀本是與湯顯祖同時期的文藝大師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瞭望東方周刊》:第一期節(jié)目中,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為大家朗讀的是《禮記·大學》,文言文讀本比較深奧,你是否擔心它會與普通觀眾產(chǎn)生距離?
董卿:作為制作人,我一定會考慮這個問題,但最后,我認為它可以讀。首先。這個文本在整個文學史上有不可撼動的地位和價值。其次,薛其坤所代表的現(xiàn)代科技創(chuàng)新和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文脈之間有一種很奇妙的化學反應。大學之道,在清華大學那些先生們的身上得到了印證,也是他們的初心所在?!抖Y記·大學》鑄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心理,直到今天依然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讓更多的人溫故知新,理解它,這正是我們《朗讀者》應該做的一件事情。
可以說,各種文學類型,從淺顯到高深,節(jié)目希望帶領觀眾一并領略,獲得多元感悟。
《瞭望東方周刊》:文化綜藝節(jié)目有著天然的使命,這方面,《朗讀者》第二季進行了哪些突破?
董卿:相同的是,第二季每期節(jié)目依然會有一個主題詞,比如初心、紀念日、生命、父親、想念、等待。
不一樣的是,除了有與第一季相似的特別溫暖的親情、愛情話題之外,第二季也會設置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關注的社會話題,例如環(huán)境保護、器官捐獻等。
在以“城市”為主題詞的那期節(jié)目中,有阿里云的創(chuàng)始人王堅。他所代表的是未來城市職能的開發(fā)者;有《非誠勿擾》主持人孟非,節(jié)目想通過他的視角去了解城市里的男歡女愛。從愛情觀和家庭觀的變化,去闡述社會的變化。
這樣的探索如果說是冒險的話,也是一種必須和必然的冒險。
《瞭望東方周刊》:一檔節(jié)目走到第二季之后,自然要面臨創(chuàng)新的挑戰(zhàn),被寄予厚望的《朗讀者》,這種壓力必然不小吧?
董卿:同事曾發(fā)給我一條短信。他說:卿姐,當一個人認為只有自己這件事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時候,這個人離瘋就不遠了。我知道他們是在形容我快瘋了的樣子。
在準備《朗讀者》的過程中,每每在辦公室里熬到快崩潰的時候,我們有一個自己的調(diào)節(jié)方式一大家開始朗讀,挑自己喜歡的開始讀,讀著讀著就忘了所有的煩惱和疲勞。
所以我要說,真心地感謝所有那些用生命在寫字的人,他們給這個世界留下了光,而我們要做的,無非是讓這道光照耀在更多人的頭上。
《瞭望東方周刊》:用了一年的時間來籌備,對新一季節(jié)目寄予了哪些希望?
董卿:我們希望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群體,大家心生共鳴,共同體悟文字當中蘊含的情感和意涵,找到和這個世界更好相處的力量。
這一季《朗讀者》中,我們會往更克制、更理性的方向走,而不是簡單地屈從于流淚的意愿。但我們很忐忑的是,未必所有人都能理解我們的用意。平衡理性和感性,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困難的事情。
《瞭望東方周刊》:你說“2018年,朗讀依舊,初心不改”,這里的初心具體指什么?
董卿:值得關注的文字和值得尊重的生命,這是我們節(jié)目的核心,把它們呈現(xiàn)出來,傳播開來,也可以說是我們節(jié)目的初心。
作為一名制作人,把節(jié)目的理念真正表現(xiàn)出來。是一個很艱苦的過程,這當中你會遇到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問題,你會受制于各種各樣的外部條件。
但是,我覺得人一生中能夠有一個階段,如此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而且這件事情被很多人認可,或者說影響到了很多人,那就是值得的,這也是我小小的初心。
《瞭望東方周刊》:如何讓看似“高冷”的傳統(tǒng)文化類節(jié)目“高而不冷”,能談談你的體會嗎?
董卿:所有的現(xiàn)代性都是從傳統(tǒng)當中衍生、蛻變、發(fā)展出來的,在模式破題的過程中,要走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的路徑,《朗讀者》也不例外。
朗誦這種表演形式源遠流長。一方面,我們依然保留朗讀的傳播功能;另一方面,為了讓這種形式具有較強的參與感,就有了訪談加朗讀的形式。我們也希望,在講好故事、讀好文章的過程中。形成文化自覺、樹立文化自信。
《瞭望東方周刊》:當下文化類節(jié)目呈井噴之勢,你覺得這股風潮能持續(xù)多久?
董卿:其實電視節(jié)目是有潮流的,就像時尚潮流每一年甚至每一季都不太一樣。電視節(jié)目同樣不可避免會受到潮流的影響。因為人們總是被好奇心和新鮮感驅(qū)使去做一些事情。
對于我們來講。要能夠捕捉到這種潮流或者風向的轉(zhuǎn)變。就像我在2016年制作《朗讀者》的時候,的確感受到了這種風向即將轉(zhuǎn)變。你比別人先行一步。就占了先機。
但同時還要有一種八風不動的能力。無論風潮如何變化,你覺得這件事情可以堅持去做,就需要堅守。
《請回答1988》的導演韓國的申源浩曾經(jīng)跟我講過一句話。他說:講故事的手段會過時,但故事不會。就像《朗讀者》,經(jīng)典文字的魅力永遠不會過時,但傳播的方式需要創(chuàng)新。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朗讀,這就需要你堅持做下去。
《瞭望東方周刊》:讓文化傳播轉(zhuǎn)化為傳承,并進一步融入現(xiàn)實生活,《朗讀者》在推動“全民閱讀”方面作了哪些嘗試呢?
董卿:我們推出《朗讀者》同名圖書,銷量突破120萬冊。上一季。北京、上海、南京等13座城市都特別設置了朗讀亭,很多人形容它是“城市中的一盞明燈”,即便24小時開放,亭外也常是大排長龍。雖然只有2.5平方米和每人一段3分鐘的朗讀,但短短幾個月就有數(shù)萬人走進朗讀亭。
《朗讀者》第二季,朗讀亭會繼續(xù)開啟,去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重慶、西安、南京、成都、銀川、青島、大連這12座城市。
除了線下的朗讀亭,新一季《朗讀者》還推出了一款堪稱“線上朗讀亭”的全新產(chǎn)品——朗讀者APP。通過這款產(chǎn)品,我們希望更多熱愛文學、熱愛朗讀的觀眾不僅可以觀看節(jié)目視頻、花絮,參與朗讀亭的錄制,還可以體會到分享的樂趣。
我們今年推出了朗讀大使,就是希望他們成為表率,推動全民閱讀。朗讀大使雷海為是一個送外賣的年輕人,通過這些朗讀大使,我們想告訴大家,不論你屬于哪個群體,只需要作一個選擇:看還是不看,讀還是不讀?
《瞭望東方周刊》:說到閱讀,有觀眾說,董卿到底讀過多少書,這出口成章的功力也太可怕了。
董卿:我覺得自己跟正常愛好讀書的人讀得差不多。其實做《朗讀者》這兩年,讀書的時間比原來還略少一點。因為做制作人占據(jù)了我太多的時間,別說閱讀,還影響到了跟家人和孩子的正常生活。
《瞭望東方周刊》:以往每天會抽出多少時間來閱讀呢?
董卿:每天1到2個小時,這是起碼的。
《瞭望東方周刊》:最近在讀什么書?
董卿:最近完整讀完的一本小說是畢飛宇老師的《玉米》,正在讀的一本哲學書是《僧倡與哲學家》,剛剛開始讀的長篇是賈平凹老師的《山本》。
《瞭望東方周刊》:你曾經(jīng)說過,如果讓你去荒島只帶三樣東西,第一樣就是書。
董卿:對,那是多年前說的,當時說的是帶書、種子和男人,因為我覺得帶書我就不會寂寞,帶種子我會吃飽肚子,帶一個愛人就可以有生活的樂趣、未來的希望。
《瞭望東方周刊》:現(xiàn)在呢?
董卿:當時因為沒有成家,這個回答特別契合當時一個文藝女青年說走就走的心境。現(xiàn)在讓我再回答這個問題,我會說,舍不得一個人去荒島,因為有了家,有了孩子。
《瞭望東方周刊》:作為一位母親,你在閱讀方面會如何指引你的孩子?
董卿:我會告訴他,其實很多東西都不重要,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很重要。至于他未來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或者他有什么樣的天分,這個可能要交給時間去回答。但是,如果他從小就養(yǎng)成以書為伴的習慣,能從中找到樂趣,我想他這一輩子會看到一個很美妙的世界。
《瞭望東方周刊》:現(xiàn)在人們提到董卿,認為你腹有詩書氣自華,是當之無愧的“國民女神”。
董卿:這個對我來講是要警惕的,千萬不能盲目沉浸在這些溢美之辭當中,因為做文化類節(jié)目并不意味著你在這方面就有多么高的建樹,我們也是在不斷的學習過程當中。我只能說自己對文字天然的熱愛和親近,讓我選擇了做這樣一個節(jié)目。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無邊無際的世界,發(fā)現(xiàn)人類寶貴的文化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