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鉆瑩
5月6日,茅臺易帥。
當晚茅臺集團干部大會上,擔任總經理的李保芳被提名為茅臺集團董事長人選。自此,執(zhí)掌了茅臺20年的袁仁國正式退位。翌日,資本市場上貴州茅臺漲5.33%,市值增加逾443億元。
關于離職的原因,袁仁國表示“年齡到了”。亦有分析認為,2017年袁仁國擔任貴州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按照央企和國企人事任免慣例,袁仁國也是時候卸任了。
袁仁國是茅臺廠長鄒開良故舊的兒子。1975年,18歲的袁仁國進入茅臺廠,從最基層的制酒工做起,每天起糟、運糟、酒醅入窖。1978年,他因高考未達分數線繼續(xù)留在廠里。1989年,頂著“國酒”光環(huán)的茅臺酒廠因為作坊式生產沒有通過“國家一級企業(yè)”的參評。年少氣盛的袁仁國便向鄒開良自薦上北京“討公道”。最終他以“日本、歐洲技術多先進,茅臺卻誰也模仿不了。這說明,茅臺的標準比國際標準更高,世界上只有一家茅臺”為說辭為茅臺贏回了榮譽。
鄒開良認為袁仁國“聰明,文字功底也不錯”,“我和他爸認識,知根知底”,便有意提攜他。如此,袁仁國的升遷之路頗為順利,先是在車間待了一年,后又從科員、廠辦主任、車間主任兼黨支部書記、廠長助理,到副總經理一路晉升。
“這真是一種奇妙的感覺。由貴州省省會貴陽市出發(fā),一直往北,在經過一段高等級公路暢快的奔馳之后,車便拐入了千轉百折的盤山公路,當你的興奮與好奇正要因近300公里旅途的顛簸而最終消退的時候,突然,一股悠然的酒香不經意間闖入你的心扉,讓你頓然丟掉疲憊,神清氣爽?!痹蕠绱嗣枋鲞M入茅臺鎮(zhèn)的感覺。從最初的底層工人躍升為茅臺掌舵人,當中感覺也如這般奇妙。
1997年,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加之長期依賴計劃經濟銷售體制,茅臺陷入危難。1998年,茅臺兩個季度的銷售量加起來不足700噸,只達到了當年全年銷售計劃的30%。時任廠長季克良看中了這個“敢想敢干,有闖勁兒”的年輕人,把他拉上管理層的位置。
袁仁國挑選了17名營銷精英組建了一支敢死隊,打破計劃經濟時代白酒統(tǒng)一由省精酒公司銷售的慣例,完成了剩下的70%的銷售任務。期間,袁仁國自己也充當銷售員,在各地舉辦白酒研討會、訂貨會和名家詩會,把30年、50年、80年的陳釀拿出來,來者皆敬一杯。這一年茅臺銷售創(chuàng)新高。之后股份制改造完成,袁仁國就當上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掌管茅臺。2000年,他又兼任茅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之后的任期,茅臺屢次遭難,掌門人的路也千折百轉。
2012,白酒行業(yè)陷入低迷,茅臺股價應聲下跌,53°飛天茅臺的零售價從2000元跌到800元。有些下游經銷商降價銷售。袁仁國為了維護茅臺的高端形象,便下死命令,經銷商必須力挺茅臺價格,誰降價就取締誰。除此,他還冒險轉戰(zhàn)市場,從過去主打公務消費市場轉戰(zhàn)商務消費、個人消費和休閑消費市場。轉型效果顯著,2016年,茅臺的公務消費下降到1%以下,股價大幅上升。
2016年中旬起,茅臺供貨緊張,價格飆升,2017年這種情況越發(fā)嚴重,甚至出現(xiàn)原價1000出頭的53度飛天漲至2000元以上的現(xiàn)象,串貨、假貨、捂貨惜售等亂象頻發(fā)。為了避免價格失控,袁仁國定下1299元的價格紅線(2018年轉為1499元),各級子公司和經銷商必須按價銷售,違者最嚴重的會直接解除合同。同時,茅臺還在旺季增加投放量,限量供應。這一系列措施使得茅臺漲價缺貨的情況大有緩解。
袁仁國接任初期,茅臺在全國名酒中排名第十一位,如今茅臺超過了帝亞吉歐,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酒類品牌。2017年茅臺的營收為582.18億元,凈利潤達到270.79億元,成為全國股價最高的上市公司之一。幾次茅臺難關,袁仁國都迎刃而解,如今卸任可謂是“功成身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