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武俊
(大同煤礦集團軒崗煤電有限責任公司梨園河礦, 山西 忻州 034114)
井下設備應該滿足工作面頂板控制和生產能力的要求,才能使礦井正常生產。因此,對大采高綜放工作面進行“三機”配套選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針對某礦2301大采高綜放面進行井下設備選型設計。現(xiàn)該礦已通過綜合研究選定合適的液壓支架和采煤機型號,本文運用理論計算方法,對刮板輸送機進行選型研究,并通過現(xiàn)場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驗證了“三機”配套選型的合理性。
該礦為大型現(xiàn)代化機械礦井,生產能力為1.2 Mt/年,現(xiàn)開采2301工作面。2301綜放工作面走向長度為1 647 m,傾斜長度為256 m。煤層厚度平均9.2 m,傾角3.8°~7.8°,屬近水平煤層,煤層賦存較為穩(wěn)定。煤層直接頂為2.6 m的粉砂巖,基本頂為4 m的細砂巖,直接底為3.5 m的粉砂巖,基本底為4.2 m的細砂巖[1-2]。
根據(jù)礦用“三機”配套選型設計原則和要求,并針對該礦礦井生產能力及開采條件,通過理論計算分析,初步選擇液壓支架型號為ZF15000/23/43正四連桿低位放頂煤液壓支架,采煤機型號為KSW-1500EU型電牽引采煤機。其主要參數(shù)見表1和表2。
前刮板輸送機運輸能力必須大于采煤機的割煤能力,依據(jù)采煤機最大生產能力Q1計算前刮板輸送機的運輸能力:
表1 ZF15000/23/43正四連桿低位放頂煤液壓支架技術參數(shù)
表2 KSW-1500EU型電牽引采煤機主要技術參數(shù)
式中:B為采煤機的截深,取0.8 m;H為截割高度,取4.0 m;Vm為最大牽引速率,9.4 m/min;γ為煤的密度,1.4 t/m3。經(jīng)計算,得采煤機設計生產能力為3 790 t/h。
采煤機的實際生產能力Q2為:
式中:K1為連續(xù)工作系數(shù),取0.7;K2為實際工作中的連續(xù)工作系數(shù),取0.65。
計算得采煤機實際生產能力為1 724 t/h。由刮板輸送機的選型要求,前部刮板輸送機的輸送能力應大于采煤機的生產能力的20%。因此,查表得,SGZ1000/2×1200型前刮板輸送機滿足此需求,其運輸能力為2 500 t/h[3]。
每小時輸送能力Q為:
式中:q為輸送機單位長度上貨載的質量,t/m;v為運行速度,m/h。
刮板輸送機的最大橫截面積與溜槽的尺寸有關,還與松散煤的堆積角有關。
刮板輸送機單位時間的輸送能力也可表示為:
式中:F為貨載最大橫截面積,m2;ψ為輸送機中部槽裝滿系數(shù),一般取0.65~0.9。
其中貨載最大橫截面積F為:
式中:φ為靜止時的堆積角度,一般取30°~40°,取30°;φ'為運動時的堆積角度,一般取20°~30°,取30°;B2為溜槽寬度,取1 m;h1為上槽寬度,取0.18 m;b為擋煤板至溜槽邊緣距離,取0.3 m。聯(lián)立公式計算得,刮板輸送機的輸送能力為1 900.08 t/h,小于SGZ1000/2×1200型前刮板輸送機的輸送能力,能夠滿足要求[4]。
在選擇綜放面設備參數(shù)時,采煤機平均循環(huán)割煤時間與放頂煤平均循環(huán)時間應盡量匹配,以減少兩工序的相互影響時間,提高產能力。
工作面的放煤能力Qf由下式得:
式中:Hf為頂煤回收率,取0.8;Cg為放煤含矸率,取0.2;Vf為沿工作面平均放煤速度,取0.99 m/min;m為放煤高度,取5.2 m;n為放煤口的數(shù)量,取3;S為放煤步距,0.8 m。
根據(jù)該礦2301工作面實際生產工序及參數(shù),帶入上式求得工作面的放煤能力1 826.6 t/h。后刮板輸送機的運輸能力應大于工作面的放煤能力,因此選擇的后刮板輸送機的輸送能力為2 500 t/h[5]。
根據(jù)以上的理論分析及計算,確定了前、后刮板輸送機選型均為型號是SGZ1000/2×1200型的刮板輸送機,刮板輸送機的主要技術參數(shù)見表3。
由于后部刮板機的運輸量較大、運行空間有限且運行環(huán)境較差等諸多原因,極易出現(xiàn)鏈環(huán)易斷,中間槽耐磨性差,煤流速度不均勻導致壓車等問題。根據(jù)對該礦2301大采高綜放面的的現(xiàn)場數(shù)據(jù)監(jiān)測,后部刮板運輸機發(fā)生故障占所有工作面設備中故障時間的20.09%,位居工作面故障影響的設備之首,對工作面的高效生產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因此對配套選型的刮板運輸機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要求刮板輸送機的裝機功率應達到2 000 kW以上,其中部槽槽寬設計為1.75~2.05 m較為適宜,輸送能力應超過3 000 t/h。前部刮板運輸機的大修周期應超過1 000萬t的過煤量,后部刮板運輸機的大修周期應超過1 200萬t的過煤量[6]。
以某礦2301工作面礦用刮板輸送機選型設計為背景,進行理論計算研究,分析大采高下前、后刮板輸送機運輸能力,且進行能力驗算,初步確定刮板機的型號。最終,通過現(xiàn)場實際調研,發(fā)現(xiàn)刮板輸送機選型存在的問題,并進行了后續(xù)優(yōu)化,主要結論如下:
1)通過理論計算分析及三機選型原則得出,前刮板輸送機輸送能力應超過采煤機的實際生產能力1 834 t/h,后刮板輸送機輸送能力應超過工作面放煤能力2 073.5 t/h。綜合考慮,該礦選定型號為SGZ1000/2×1200的前、后刮板輸送機能夠滿足生產要求。
2)通過現(xiàn)場調研發(fā)現(xiàn):后部刮板運輸機發(fā)生故障占所有工作面設備中故障時間的20.09%,對工作面的高效生產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對刮板運輸機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要求刮板輸送機的裝機功率應達到2000kW以上,其中部槽槽寬設計為1.75~2.05m較為適宜,輸送能力應超過3 000 t/h。前部刮板運輸機大修周期應超過1 000萬t的過煤量,后部刮板運輸機大修周期應超過1 200萬t的過煤量。
參考文獻
[1]韓占冰.大傾角煤層走向長壁綜采工作面系統(tǒng)參數(shù)優(yōu)化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09.
[2]劉嘯.大采高綜放工作面“三機”配套選型研究及工程應用[D].淮南:安徽理工大學,2013.
[3]張進安.王家山礦大傾角特厚煤層長壁綜放面“三機”配套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06.
[4]吳利學,王學勤,耿增達.綜采工作面刮板輸送機選型計算[J].煤礦機械,2012,33(8):20-22.
[5]喬健.綜采工作面刮板輸送機選型計算及應用[J].煤礦機械,2012,33(5):3-5.
[6]欒麗君,任朝輝,任立義.刮板輸送機方案設計及選型信息系統(tǒng)的研究[J].煤礦機械,2003(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