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
(惠陽三和醫(yī)院,惠州 516211)
舒張晚期室性早搏心電圖特點為:提前出現(xiàn)的室性早搏配對間期較長,室性早搏發(fā)生較晚,竇性P波在前,P波之后可見寬大畸形的室性融合波QRS波群,PR間期多不固定,少部分折返機制的舒張晚期室性早搏其PR間期固定。目前國內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用PJ間期來鑒別舒張晚期室性早搏與間歇性預激或間歇性束支阻滯,主要是預激和完全性束支阻滯心電圖的PJ間期,但未見關于舒張晚期室性早搏PJ間期的研究[1]。本研究收集心電圖或動態(tài)心電圖竇性心律下確診的舒張晚期室性早搏130例,測量竇性心律下的PJ間期及舒張晚期的室性早搏的PJ間期,并作對比研究。
表1 射頻消融術前、術后PJ間期變化情況統(tǒng)計(Mean±SD)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深圳孫逸仙心血管醫(yī)院學習期間進行心電圖或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且在竇性心律下確診為舒張晚期室性期前收縮的1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6例,女44例,年齡9歲-82歲,平均(41.1±11.6)歲,平均身高(134±45.1)cm,同時將患者按射頻消融術中選取的旁路部位將其隨機均分為左前臂(LA)、左側壁(LL)、左后壁(LP)、左后間隔(LPS)、右前臂(RA)、右側壁(RL)、右后壁(RP)、右前間隔(RAS)、右中間隔(RMS)以及右后間隔(RPS)共10組,每組各13例。所有患者的性別、年齡、身高以及舒張晚期室性期前收縮情況等一般資料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屬自愿接受檢查,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該方案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①儀器:所有患者均采用深圳孫逸仙心血管醫(yī)院目前正在使用的心電圖機或動態(tài)心電監(jiān)護儀、電生理記錄儀以及射頻消融儀進行操作。②方法:使用電生理記錄儀對所有經心電圖或動態(tài)心電圖竇性心律下確診為舒張晚期室性期前收縮的患者進行電生理檢查,排除無法進行射頻消融術的相關癥狀后,分別對10組患者進行RFCA。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0.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Mean±SD)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130例患者射頻消融術前、術后比較,右后、右后間隔、左后間隔組術后PJ間期較術前發(fā)生明顯延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各部位旁路在射頻消融術前后未發(fā)生顯著變化(P>0.05),見表1。
研究[2]證實,竇性心律下,舒張晚期室性期前收縮,特別是來源于旁路附近的室性期前收縮的心電圖與間歇性預激綜合征存在很大的相似性,特別是PP間期、PR間期,會出現(xiàn)規(guī)律性改變,交替性預激綜合征會很容易被誤診成室性期前收縮二聯(lián)律。有研究[3]發(fā)現(xiàn),竇性心律時,PJ間期對于舒張晚期室性期前收縮與間歇性預激、間歇性束支阻滯鑒別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中,以對PJ間期鑒別舒張晚期室性期前收縮和間歇性預激綜合征的臨床效果進行評價分析為目的,收集了心電圖或動態(tài)心電圖竇性心律下確診的舒張晚期室性早搏130例,測量竇性心律下的PJ間期及舒張晚期的室性早搏的PJ間期,并作對比,結果發(fā)現(xiàn),130例患者射頻消融術前、術后比較,右后、右后間隔、左后間隔組術后PJ間期較術前發(fā)生明顯延長,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其余各部位旁路在射頻消融術前后未發(fā)生顯著變化。與相關文獻[3]報道相似,說明PJ間期對舒張晚期室性期前收縮與間歇性預激綜合征進行鑒別,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在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付慧娟. 間歇性預激酷似舒張晚期室早1例[J]. 臨床心電學雜志, 2014, 23(3): 208.
2 季欣. 間歇性預激綜合征伴房性期前收縮1例[J]. 江蘇實用心電學雜志, 2012, 21(1): 71.
3 陳三民. PJ間期鑒別舒張晚期室性期前收縮與間歇性預激綜合征的效果[J].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5, 36(7): 964-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