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勇 米其武 婁宇靈 焦萬才 喻海鵬 官建輝
腎結石屬于一類多發(fā)的泌尿外科疾病,體外沖擊波碎石術、輸尿管軟鏡、經皮腎鏡取石術是臨床治療這一疾病的重要方法[1]。其中經皮腎鏡取石術適用范圍較廣,能夠迅速完成碎石,具有比較高的結石清除率,是臨床針對較大腎結石的重要治療方法[2,3]。不過經皮腎鏡手術的效果與定位、穿刺存在緊密聯(lián)系,臨床多通過實時超聲進行定位,不過針對一些復雜性腎結石患者,僅借助超聲進行定位仍無法確定穿刺路徑[4]。本研究具體分析復雜腎結石采取CT三維重建輔助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的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0例復雜腎結石患者參與研究,依據(jù)手術方式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觀察組中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齡(45.28±5.36)歲,平均結石直徑(3.48±1.05)cm;其中左側結石17例,右側結石18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齡(45.59±5.14)歲,平均結石直徑(3.57±1.16)cm;其中左側結石19例,右側結石1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接受CT三維重建輔助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颊弑3制教?以雙腎上極至盆腔為掃描區(qū)域,需要囊括整個泌尿系統(tǒng),設置掃描條件,電壓120 kV,電流300 mA,層厚0.9 mm,間隔5.0 mm,螺距0.8 mm。結束CT平掃時候,在Mimics17.0 軟件導入DICOM數(shù)據(jù),經圖層設置、圖像閾值界定、區(qū)域生長、空洞處理、三維建模、測量角度及距離、手術模擬等操作后得到三維畫面。從CT 橫斷面標記出12肋尖及同相同面的脊柱體表投影點,X軸為斷面體表連線,Y軸為連接脊柱體表投影點。與三維圖像結合對目標點、目標盞進行確定,對目標點至體表的距離進行測量,注意不影響肋骨,以最近距離當作進針路徑,和體表的交點即是穿刺點,穿刺點通常在11肋間或12肋緣下,穿刺針方向為兩點連接處。在 X、Y 軸上的體表坐標借助投影工具在Mimics軟件中對穿刺點進行確定,通過軟件中工具對穿刺針進針深度、穿刺針和體表角度。完成上述操作后實施全身麻醉處理,患者保持截石位,將F5輸尿管導管置入患側,保持面向下平躺,于患者體表將脊柱中線及與其垂直的11肋尖線畫出,按照三維成像得到的X、Y 值對穿刺點進行確定。通過B超掃描穿刺點臨近區(qū)域,對穿刺點的位置進行最終確認。根據(jù)三維重建獲取的進針深度、角度,選取18 G腎穿刺針刺入目標腎盞。完成穿刺后將針芯退出,經斑馬導絲的引導,與結石的大小、數(shù)量結合考慮后擴張通道到F22,進行外鞘留置,完成經皮腎通道的建立。
對照組患者直接接受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颊咝g前不實施三維重建定位,剩下的通道建立方式和觀察組相同。通道內置入F8/9.8輸尿管鏡,通過鈥激光碎石系統(tǒng)完成碎石處理。通過B超檢查保證沒有殘留結石后進行雙J管以及腎造瘺管留置。手術結束后1周進行腹部正位片的復查,手術結束后3~7 d將拔除腎造瘺管,術后1個月將雙J管拔除。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一次穿刺成功、結石清除情況及血紅蛋白損失量。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結石清除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血紅蛋白損失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n(%),±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n(%),±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shù) 一次穿刺成功 結石清除 手術時間(min) 血紅蛋白損失量(g/L)觀察組 35 33(94.29)a 30(85.71)a 85.49±30.16a 12.05±2.16對照組 35 27(77.14) 22(62.86) 104.16±30.25 13.62±2.41
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多類復雜性腎結石如較大腎結石、腎多發(fā)結石、畸形腎結石、腎鑄形結石等效果明顯,不過由于多發(fā)結石以及體積較大結石增加了手術難度,所以必須確定合適的穿刺通路,以提升臨床治療效果[5,6]。經影像學的定位進行通道、穿刺點的正確建立,以往多選擇X線、超聲、單純CT進行,其中單純CT以及X線機雖然能夠保證準確性,不過因為圖像立體感不夠,加上射線影響,所以會影響操作順利性。通過超聲雖然能夠實時監(jiān)測術中穿刺針方向、進針深度,不過針對復雜性腎結石,僅可以提供二維圖像,并且術中骨骼、腸道氣體都會影響影像結果,所以也不能獲取結石以及腎臟的立體結構,操作難度較高[7]。當前三維重建在臨床應用逐漸廣泛,通過CT平掃后完成三維重建,除了操作簡便,同時可以減少花費,可以將結石、結石和腎臟、結石和集合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明確顯示出來,手術開始前就可以對結石的三維形態(tài)有準確了解,能夠幫助目標腎盞的正確選擇,完成進針深度、穿刺角度的精準確定。CT三維重建能夠任意角度進行腎及腎結石的旋轉,直接觀察三維空間內結石及腎集合系統(tǒng)的關系,能夠輔助臨床完成制定最佳的取石方案。
從本研究可以得知,對照組直接實施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相較于在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前進行CT三維重建的觀察組,觀察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94.29%以及結石清除率85.71%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14%、62.86%,手術時間(85.49±30.16)min短于對照組的(104.16±30.25)min,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血紅蛋白損失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術前實施CT三維重建不僅可以提升手術效果,并且不會影響機體血紅蛋白水平,安全性有保證。
綜上所述,復雜腎結石采取CT三維重建輔助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能夠加快手術進行,縮短手術時間,提升穿刺成功率以及碎石有效性,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鄧青富,朱永生,裴利軍,等.單微通道經皮腎鏡聯(lián)合輸尿管軟鏡治療復雜腎結石的療效評價.貴州醫(yī)藥,2017,41(3):296-297.
[2]楊祥海.微腎鏡取石術聯(lián)合大功率鈥激光治療老年復雜腎結石的療效及安全性探討.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6,16(2):43-44.
[3]于汝通,孫國良,蔣泉.微腎鏡聯(lián)合大功率鈥激光與大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老年復雜腎結石的療效及安全性比較.現(xiàn)代醫(yī)學 ,2015(2):147-150.
[4]高小平.復雜腎結石應用電子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醫(yī)治的安全性分析.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57):11320.
[5]許祥,盧振權,程小寶,等.經11肋間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在復雜腎結石中的應用.現(xiàn)代泌尿外科雜志,2017,22(4):274-276.
[6]許祥,熊林,姜奕,等.CTU在微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中的應用價值探討.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7(8):635-638.
[7]陳傳健,劉斌,陳華平.輸尿管軟鏡聯(lián)合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復雜腎結石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基層醫(yī)學論壇,2017,21(29):3968-3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