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俠 佟 瑤 榮 陽 榮根滿
(1 中鐵十九局集團中心醫(yī)院康復科,遼寧 遼陽 111000;2 中鐵十九局集團中心醫(yī)院神經內科,遼寧 遼陽 111000;3 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yī)院醫(yī)務處,遼寧 遼陽 111000;4 中鐵十九局集團中心醫(yī)院醫(yī)務科,遼寧 遼陽 111000)
急性腦梗死患病率高,致殘率高,其中最常見的是偏癱,及時有效的康復治療能促進運動功能的恢復,改善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質量[1-2]。
1.1 一般資料:本組32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均經顱腦CT及臨床檢查證實為頸內動脈系統(tǒng)腦梗死。治療組:男性100例,女性72例,年齡51~75歲,平均年齡(56.35±4.52)歲。對照組:男90例,女58例,年齡50~70歲,平均年齡(54.72±5.13)歲,兩組患者在發(fā)病年齡,性別、發(fā)病性質、發(fā)病時間、疾病程度及病灶部位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常規(guī)給予抗凝、控制血壓對癥治療,治療組于神經體征平穩(wěn)48 h后即開始康復治療,主要以現(xiàn)代康復醫(yī)學的易化技術為指導,綜合運用Bobath 方法??祻统绦蚍譃榧毙耘P床期、離床期、步行期。治療內容:①急性臥床期包括:保持良好的肢體位置,體位變換,關節(jié)的被動活動,床上移動訓練,起坐訓練。②離床期:一般臥床5 d后即可進入離床期,包括:坐位平衡、耐久性訓練、移動訓練、站立訓練、重心移動訓練、跨步訓練、日常生活能力(ADL)訓練、及全身協(xié)調性的訓練。③步行期訓練主要實行步行訓練、立位平衡訓練、立位下邁步訓練、步行誘發(fā)訓練。
1.3 觀察指標:運動功能、神經功能缺損評分、ADL、繼發(fā)合并癥發(fā)生率。
1.4 評定方法:①運動功能采用Brunnstrom 運動功能評價法,評價上、下肢及手功能;②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采用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會議的資料評定[3];③ADL評分采用修訂的Bathe 指數(shù)評定(MBI);④繼發(fā)合并癥為足下垂,足內翻及扉肩關節(jié)半脫位。
治療前兩組運動功能,神經功能缺損及ADL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有顯著差異,P<0.01(表1、2),足下垂,足內翻兩組有顯著差異,P>0.05,肩關節(jié)半脫位兩組無顯著差異,P>0.05(表3)。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運動功能比較(Brunnstrom分級)(例)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及ADL評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及ADL評分(±s)
注:兩組治療后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
治療組 23.06±5.31 14.13±3.71 30.5±12.00 66.70±16.80對照組 22.61±5.34 18.02±4.14 31.8±8.70 55.30±10.50
表3 繼發(fā)合并癥發(fā)生率
腦梗死后的恢復過程包括病理學方面的恢復和功能性恢復兩個方面。病理學方面的恢復一般不超過3個月,而功能性恢復主要依靠大腦的可塑性機制,即大腦功能的恢復。從表1~3看出早期康復治療后,治療組在減輕神經功能缺損,改善運動功能,降低合并癥發(fā)生率方面都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早期康復治療對偏癱的功能恢復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急性腦梗死早期康復的必要性,有效性已為國際公認已成為腦血管病急性期治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4]。筆者認為在實際工作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3.1 早期康復治療開始的時間:腦梗死發(fā)病后只要生命體征平穩(wěn)馬上就可以康復治療、保持良好肢位,變換體位(翻身)和適宜的肢體被動活動等,而主動訓練則應在患者神志清醒、生命體征平穩(wěn)且神經學癥狀不再發(fā)展后48 h開始??祻陀柧氶_始得越早功能恢復的可能性越大,預后越好。
3.2 康復治療過程中應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患者往往在規(guī)定的治療以外盲目加大訓練強度,從而強化異常運動模式,給治療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3.3 影響腦梗死預后和康復的主要因素
3.3.1 不利因素:①發(fā)病至開始康復訓練的時間較長;②病灶較大;③以前發(fā)生過腦血管意外;④年齡較大;⑤嚴重的持續(xù)性馳緩性偏癱;⑥嚴重的感覺障礙或失認證;⑦二便失禁;⑧完全性失語;⑨嚴重認知障礙或失認證;⑩抑郁癥狀明顯;以往有全身性疾病,尤其是心臟??;缺乏家庭支持。
3.3.2 有利因素:①發(fā)病至開始康復訓練的時間較短;②病灶較小;③年青;④輕偏癱或純運動性偏癱;⑤無感覺障礙或失認癥;⑥反射迅速恢復;⑦隨意運動有所恢復;⑧能控制小便;⑨無言語困難;⑩無明顯復發(fā)性疾病;無抑郁癥狀;家庭支持。
3.4 對康復治療認識問題:入院期間應向患者宣傳康復治療的重要性,出院后遵守康復原則。繼續(xù)康復訓練,不能片面停止訓練,否則運動功能將退步。在我國急性腦梗死患者多在神經科治療,出院后進行康復治療,甚至有的患者從未得到康復訓練,這與國外提倡的早期康復存在治療較大的差距[5]。我們應加大宣傳早期康復治療的重要性,使更多的偏癱患者早日得到康復治療。
參考文獻
[1] 龍陽,江山,蘇寧.急性腦梗死偏癱患者早期康復治療的療效分析與進展性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21(2):99-100.
[2] 王紅巖,榮根滿,孫會成.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與進展性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20):178-179.
[3] 繆鴻石,卓大宏.中國康復醫(yī)學診療規(guī)范[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82-88.
[4] 崔明芝.31例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5,21(3):135-136.
[5] 王瑞華.偏癱的預防及早期康復[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