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盾
一
酒是有香味的。作為一個愛酒之人,喝了幾十年的酒,直到跟隨吉林省作家協(xié)會平原采風團來到榆樹市榆樹錢酒業(yè)參觀,我才真正感受到了酒的香味。
早就聽說榆樹錢酒業(yè)有個中國北方首家體驗式白酒莊園,內心一直向往。終于,在層林盡染的九月,我走進了這酒文化的圣地。進了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刻著榆樹錢酒賦的石碑。來不及細看,用手機拍下待回去細讀。然后就是一長排裝飾性的大酒壇,讓人產生“酒池肉林”之感。我們忙著擺各種姿勢與之合影,差點錯過了和大部隊一起參觀榆樹錢酒業(yè)陳列館。我們幾個氣喘吁吁地趕到陳列館,走馬觀花地觀看了榆樹錢酒業(yè)的歷史沿革圖片,還有各種款式、價位的榆樹錢酒展示。榆樹錢的宣傳也不免俗地表達了帝王嘉許、歷史悠久等意義。在東北龍興之地,清代帝王確實留下了眾說紛紜的遺跡和傳說。所以,這種宣傳比起有些地方的牽強附會還是比較有根據(jù)的。但我想,最重要是勞動人民的智慧釀出了香飄百年的美酒,也是大眾的口碑成就了今天的榆樹錢。
我們來到了生產車間,就是在這里,我第一次聞到了酒香。整個制酒車間里彌漫著谷物發(fā)酵的香氣,光空氣就能讓人微醺??待堫^里的原酒汩汩地流出,像清澈的山泉,我有一種想掬之而飲的沖動。這時,企業(yè)很善解人意地讓我們品嘗,但是告誡酒有七十多度,不能多飲。入口的感覺夠辛辣但也綿軟。我們還吃了酒糟上煮熟的雞蛋,并沒有想象的酒味,卻有想象不到的鮮嫩,看來“酒是糧食精”并非虛言哪。
酒之香 ,一是來源于粱谷本身的香氣,二是來源于發(fā)酵過程,三是來源于陳釀老熟。白酒香味形成的關鍵在于發(fā)酵和老熟的過程。 酒之味,酒液入口,分子在口腔中蒸騰跳躍,酸、甜、苦、辣、咸、鮮、厚、薄等感受一一具象地表現(xiàn)出來,給人愉悅的味覺體驗。到此時,我不禁后悔平日拼酒時的“驢飲”和糗事。與做任何事情一樣,學好酒文化,同樣要用一生去完善和錘煉。
“櫻桃好吃樹難栽”。一次次醞釀發(fā)酵,一次次晾曬挑揀,從地上的植物到入口的佳釀,多少次揮汗如雨地勞作,多少個晨昏暮靄的守望,這種成事也敗事、讓人恨讓人愛的液體才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沒有酒,這世上會少了多少故事和浪漫;沒有酒,這平淡的生活怎會有那么多熱愛和閃光。當然,酒更是至情至性、特立獨行的文人的摯愛。文人愛酒,沒有酒就串不起一部中國文學史。李白的詩、蘇軾的詞、王羲之的蘭亭序……多少偉大作品的背后是流淌千年的酒香。
榆樹錢酒業(yè)的前身為始建于一八一二年(清嘉慶年間)的“聚成發(fā)燒鍋”,至今已有二百年的釀酒歷史。歷經(jīng)七代傳承,榆樹錢酒已成中國北派濃香型白酒的代表。我對榆樹最早的印象就是來自榆樹錢酒的前身——榆樹大曲,它是吉林省名酒之一。而榆樹錢這個名字就像我們小時候的玩伴般親切。在中學課本里,我們都學過劉紹堂的《榆錢飯》,上樹采摘榆樹錢是幾乎每個孩子童年的記憶,我沒有丫姑,也沒吃過榆錢飯,但我生吃過榆樹錢,它有種香甜的味道。所以,在我心中,榆樹錢就是食物,現(xiàn)在它又成了我熱愛的美酒的名字。
我們接著參觀酒海,就是儲存原酒的倉庫。在長白山百年優(yōu)質黃松木制作的酒海里,佳釀會越來越醇香適口。然后依據(jù)調酒工藝,將原酒制作出不同度數(shù)的酒上市,直到走上我們的餐桌。
最后是觀賞品酒。我們被引到古色古香的品酒室,桌子上擺滿了美酒和各種器皿,一位身著漢服的美女品酒師開始給我們講解。她先跟我們施古禮,然后從觀色、聞香等程序開始品酒。其中,聞香最讓我覺得新鮮有趣:我們將少許酒置于手背上,借助體溫,使酒樣揮發(fā),嗅聞其香氣,判斷酒香的真?zhèn)巍⒘粝愕拈L短和酒的好壞。慢慢地,酒氣蒸騰,感覺香氣漸濃,就像清風拂面,記憶仿佛回到了青春的早晨,那是和同學們結伴郊游時的青草氣息。品酒師又請上嘉賓示范敬酒、飲酒。德惠作協(xié)初明副主席作為嘉賓上場,又引來陣陣笑聲。
在酒廠參觀,品酒是不可避免的。在酒海里,我像個占不夠便宜的孩子,幾乎每樣酒都嘗一下。過去,與其說我愛酒,不如說我喜歡那種朋友相聚、熱情蕩漾的場合,而今天,我真愛上了酒,不用飲就已半醉。
二
這次采風是我第一次來榆樹,除了榆樹大曲,我對榆樹的認識就是榆樹干豆腐,友人每次回榆樹必然給我?guī)Щ貛Щy的榆樹干豆腐。榆樹干豆腐有薄厚兩種,厚的適于卷著大蔥生吃和燉著吃;薄的炒著吃非常適口。榆樹干豆腐以五棵樹厚干豆腐最為有名。東北哪兒都有干豆腐,為何榆樹如此有名?因為榆樹市是享譽世界的優(yōu)質東北大豆主產區(qū),怎么個好法?艮就兒,豆味兒濃。榆樹還處于世界黃金玉米帶,是中國第一產糧大縣,被稱為“天下糧倉”。榆樹是個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風水寶地,是肥沃的土壤和秀美的松花江孕育出的美麗地方。它是吉林省的大后方,養(yǎng)育了勤勞的榆樹兒女。在那些奮斗的日子和貧瘠的歲月里,我們不知道它為共和國的發(fā)育和生長做出了多大的貢獻。
吉林省東部是山區(qū),中部是平原,西部是草原。遼闊的東北平原是由三江平原、遼河平原、松嫩平原組成的,三大平原養(yǎng)育了吉林人,也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平原文化。就像張未民主席所說的,吉林省的長白山文化、松花江文化在某種程度上遮蔽了我們平原文化,發(fā)現(xiàn)和宣傳平原文化,在重視生態(tài)建設、綠色轉型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
到了德惠和榆樹,看不到山,一眼望不盡天邊,我看到了有生以來最大的玉米地,密密麻麻,無邊無際。這里的玉米地多數(shù)是密植,好像進不去人,東北農村那個神秘甚至有點粗俗意味的詞匯“鉆苞米地”感覺離這兒很遠。初來時我很是失望,這怎么能和我多山多水、幾乎一步一景的家鄉(xiāng)相比呢?沒有在大山里長大的孩子是不是遺憾呢?大山是個無窮無盡的寶庫,里面的植物、動物,每一處都是風景,都夠你流連書寫。而平原的孩子看什么呢?是無盡的風沙還是望不到邊的蒼涼和乏味。
采風團的行程是豐富的,作為同樣來自基層的我,可以說是學習著,對比著,也贊嘆著。我在德惠布海鎮(zhèn)毛家村文化大院聽到了幾位農民詩人原汁原味的自創(chuàng)詩歌朗讀。那里有對村級帶頭人的稱贊,有對愛情和生活的歌頌,更多的是對這片平原的熱愛。其中,中年農婦王秀芬的《牧鵝》引得省作協(xié)張主席等作家“大咖”舉座叫好。
“朝牧鵝,驚晨露/手搖柳枝學鵝步/雨后林邊草如茵/路旁馬蘭一簇簇……”這種在勞動中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帶著泥土的清新,這樣的生活能說不豐富多彩嗎,這不就是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最美的一面嗎!
我們在榆樹天雨農機合作社參觀,這個四十多戶農民入股的企業(yè),合資購買大型機械,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出去打工增加收入。這里擁有七十五套用途各異的現(xiàn)代化農機具,多數(shù)我都沒見過,其中有個機器可以直接把玉米脫粒,然后再把玉米粒和玉米棒自動分離開,其用途最大。在這里,我看到了現(xiàn)代農業(yè)的希望。我的腦子飛速地旋轉著,我的家鄉(xiāng)是否也可以向他們學習。然而,同行的吉林市作家任玉梅說:“咱們那兒的山區(qū)很多地方不適合這種大機械作業(yè)。”這讓我略略失望,但我知道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趨勢同樣也屬于我的家鄉(xiāng),只是是否如此突出和方式的變化而已。
德惠、榆樹之行,主要是對大平原的認識,其他的對我只能是觸動,直到來到子燕窩窩我才真正找到心中的答案。子燕窩窩位于榆樹市黃金位置,是一個集書店、作文培訓和文聯(lián)創(chuàng)作基地為一體的文學沙龍性質的文化活動中心。子燕窩窩的主人——榆樹市作協(xié)主席李子燕,一個美麗溫柔的女士,總是微笑著。一個憨厚的男人替她推著輪椅,抱她上下車??此切⌒囊硪砗亲o的樣子,我就知道子燕很幸福。我們也知道他就是《左手愛》的男主角——子燕的愛人。由于我寫作出道較晚,子燕又聲名顯赫,一直覺得她應該比我大,問過才知道她也是“70后”,小我一歲。
子燕本身就是一個勵志傳奇,她從小容貌秀美,品學兼優(yōu),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那時,她的理想是考到北京,然后開始多彩的人生。她周圍的目光一直是艷羨的,當然不乏暗戀,其中就有一個屬于高大憨厚的周志東。高二時一次意外的車禍改變了子燕的人生軌跡,也成就了一段偉大的愛情。車禍使子燕脊柱神經(jīng)嚴重受損,經(jīng)過多次手術,只能借助輪椅行走。這時,周志東找到了她,只有一句話:“我要娶你?!弊鳛橐粋€正常人,娶一個殘疾人就不必說這里面的壓力和不容易了。小兩口白手起家,做最繁重的工作養(yǎng)家糊口。據(jù)說,他們最窮的時候,買米時一次只能買三斤。
“有一種鳥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弊友嘣谄D難困苦中拿起了筆,“與榆樹錢酒一樣,酒香不怕巷子深”,憑借網(wǎng)絡寫作,子燕硬是打拼出一片新天地。她的名字越來越廣為人知。她被吸收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并成為中國作協(xié)重點聯(lián)絡的網(wǎng)絡作家。二○一四年,她當選為榆樹市作協(xié)主席。
但這是遠遠不夠的,由自己寫變?yōu)閹哟蠹覍懀屛幕紦?jù)人們的精神領域,成了子燕的新追求。在市委市政府和熱心文化事業(yè)的人們的幫助下,子燕成立了這家書館“子燕窩窩”。在實體書店紛紛倒閉,微信碎片化閱讀成為主流的今天,她這種行為是一種對讀書和生活方式的堅守。她更希望把它辦成一個文化交流的場所。農村孩子能看到的好書太少了,她愿意做他們的“領讀者”。子燕是文化傳播的使者,子燕窩窩舉辦了很多文學活動,不僅榆樹,更讓全省全國的文化人受益,給了更多人寫作發(fā)表、參加活動和領獎的機會。一件事情就可以說明子燕窩窩的經(jīng)營理念。同行的一位作家想買一套宣傳榆樹的文學集送給自己的同學。她悄悄地去買,但訓練有素的店員硬是不收她的錢,因為看出她是省作協(xié)的客人,是來宣傳榆樹的?,F(xiàn)在,李子燕在當?shù)匾呀?jīng)成為一個“明星”,一個老百姓喜歡的貼心人。不論走到榆樹哪里,總有人甚至是老大娘都會問:“你是李子燕吧?”然后興沖沖地和她合影留念。
像榆樹的特產香濃溢遠的榆樹錢酒一樣——酒的性格代表了人的性格。在最能奔跑沒有阻礙的地方,不能奔跑是人生的遺憾。那么就選擇飛吧,沒有腳的鳥兒一樣能夠飛,同樣能夠唱出最美的歌。子燕做到了,她做到了許多健全的人一輩子都做不到的事情。子燕正是萬千榆樹人杰出的代表,大平原養(yǎng)育了堅強、執(zhí)著、不怕困難、勇于奉獻的兒女,也是他們釀出了黑土地最好的美酒,建起了最大的“天下糧倉”,并寫出了習總書記提出的“文化自信”里最美的詩行。
從松花江的上游走來,順流而下,我們來到松花江的下游,嘗到了最美的榆樹錢酒,親吻了愛人般溫暖的松花江水,看到了一望無際、浩浩蕩蕩的大平原,更結識了一群美麗的平原人……
(責任編輯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