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
二○一七年結束了,《參花》也圓滿走完了六十年的旅程,如果按照人的年齡來計算,已是花甲老人了。如今的她,真的已經(jīng)老了嗎?已經(jīng)完成她的歷史使命了嗎?應該退出歷史舞臺了嗎?應該被淘汰了嗎?說實話,我無法回答這些問題。
回顧歷史,并不是落后。《參花》雜志六十年的風雨、六十年的歷史,其所產生的社會效益,是我們無法用經(jīng)濟指標來衡量的?!秴⒒ā凡粌H在吉林省內是最接地氣、最受歡迎的大眾文學雜志,在全國也是很受廣大讀者喜愛的雜志。《參花》最輝煌的時候,每期發(fā)行幾十萬冊。那時辦刊有經(jīng)費,不用為生存發(fā)愁,不會因為經(jīng)濟效益的原因而影響辦刊質量。所以,那時的《參花》是真正以追求社會效益為第一的,同時帶動作家、作者創(chuàng)作出大量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為社會提供了優(yōu)質的文化產品,為大眾提供了高端的精神食糧。
二○一二年初,參花雜志社新一屆領導班子深刻認識到,《參花》雜志還要從為市場辦通俗文學回歸到為群眾辦純文學的軌道上來。面對群眾文化陣地出現(xiàn)空白甚至被搶占的情況,堅守《參花》雜志的同志們,克服重重困難,積極為廣大群眾辦刊,使廣大基層群眾能有一本充滿正能量和接地氣的雜志來閱讀?!秴⒒ā冯s志認定了正確的辦刊宗旨和方向:把追求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用積極向上的、美好的文學作品教育人、感染人、陶冶人、鼓舞人,為提升全民文化素養(yǎng)、為我們國家的文化事業(yè)建設而默默耕耘。
《參花》團隊始終不忘初心,意志堅定,克服重重困難,堅守、保護吉林省群眾文化陣地上這個老品牌。一個歷經(jīng)六十載、影響了幾代人的老牌雜志,難道還算不上是一個群眾文化陣地上的老品牌嗎?我們讓《參花》這個老品牌,煥發(fā)青春,讓她走進了基層,走到了群眾中去,繼續(xù)釋放文化的芬芳,為大眾服務。因此,保護好老的文化品牌,也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來愛戴她、保護她、傳承她。
在創(chuàng)新品牌的同時,千萬不能忘記我們幾代人花費無數(shù)心血和財富培育出來的老品牌。老品牌的厚重和歷史積淀,不是用經(jīng)濟效益來度量的,更不是錢能買到的。我們的群眾文化陣地,不僅僅是鋼筋水泥所構筑的文化廣場和新的文化樓堂館所,文字陣地也同樣重要。老的文化品牌是我們幾代人的智慧結晶,如果被我們忽略,不重視保護和傳承,那和我們扒拆了歷史文物還有什么區(qū)別?
我們通過學習十九大報告中關于文化建設的論述,更加堅定了信心:群眾文化陣地,必須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占領;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文化建設。而文化品牌的建設,將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那么,一直在發(fā)揮作用的老品牌雜志《參花》得到大家的重視和保護,就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了,也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創(chuàng)新文化品牌和保護老的文化品牌同等重要,新老并存,既符合黨的文藝方針政策,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發(fā)展的健康特征。
不忘初心,是我們堅守并前進的動力。我們只有扎扎實實地工作,按照黨的文藝方針政策指引,尊重市場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我們的智慧和付出辛勞的汗水,才能把《參花》這塊老的群眾文化品牌保護好、堅守好、傳承好、發(fā)展好,繼續(xù)為我們國家的文化建設事業(yè)做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 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