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強
古往今來的哲人都強調,學習是為了發(fā)展個人內在的精神能力,從而在外部現(xiàn)實面前獲得自由。但是今天的教育,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似乎與這樣的論調相悖而行,家長每天教育孩子學習、學習,只有學習才是唯一出路;老師每天在嘮叨:必須努力學習,考出好成績才是好學生。孩子們在重重壓力下,不堪重負的學習!得到的結果是:百分之八十的學生討厭學習,即便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很好,也都是為了討好老師和家長而不得不學,甚至是死記硬背得來的成績。而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被動學習,缺乏學習積極性,上課不積極主動的聽講,因而學習成績平平,受到家長和老師的批評甚至責問,以至于惡性循環(huán)下去。
那么如何在教育過程中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呢?下面我簡單的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關心愛護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關系
小學生愛說愛動,自我約束力差,同時帶有較強的“親師性”。如果他們比較喜歡哪個老師,他們就會喜歡該老師所教的學科,他們就愿意花氣力、花時間去學,成績自然就比較好。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個教師,那么他們就會不喜歡學該老師所教的課,甚至產生消極抵觸的心理,成績自然一落千丈。因此,老師與學生相處,不能靠一時的“做秀”來打動學生。要真正的放下架子,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與學生真心交流,用真誠贏得學生。把自己塑造成學生心目中一個可親可敬的親密朋友。同時,對于他們的缺點錯誤在批評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在不傷他們自尊和人格的同時,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是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師生關系才能和諧融洽,學生才會真正的從心里接納你,從而發(fā)自心底的興趣盎然的進行學習。
二、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
小學五年級有一篇文章《秦兵馬俑》,文章屬于說明性散文。內容離孩子們生活比較遠,學生不易產生興趣,不愿主動思考和探究,我在研究教學思路時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大屏幕播放一段《秦始皇陵兵馬俑》紀錄片,讓學生在視覺上產生一種強烈的探知欲,然后教師神秘的提問:想知道這么大的地宮究竟是什么樣子嗎?想知道兵勇究竟有多大有多少嗎?下面咱們一起認真的學習課文,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整節(jié)課孩子們帶著滿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興趣盎然的完成了教學目標。這些都得益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來豐富課堂教學,更直觀地向學生呈現(xiàn)抽象的、不易理解的材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教學活動教得生動、學得活潑;激發(fā)興趣,激發(fā)學生內在需求,從而讓孩子們主動學習,而非被動等待老師灌輸和說教,更易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讓學生體會到主動學習的樂趣。
三、對孩子的期望值要恰當,符合實際
這個問題大多出現(xiàn)在家長的身上,有的家長愛拿自家的孩子和人家的孩子比,隔壁的小明這次考試又得了第一,你看你......孩子內心很容易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反正我跟第一差的遠呢,第一才能讓媽媽滿意。索性不學了,破罐子破摔了。其實家長不能對孩子要求太高,要結合實際給孩子制定目標。同理,老師對學生也一樣。社會實踐課上師生來到果園,孩子們跳一跳從果樹上摘下蘋果,他們洗也不洗,隨便擦一擦就吃掉了整個蘋果。而在家里家長把蘋果皮削好,切成片牙簽插好,遞到手里,孩子們還一副懶得吃的樣子。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跳一跳摘到的蘋果好吃?!焙⒆拥膶W習也一樣,老師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放到合適的水平上,否則孩子就會失去興趣;又要確保這個目標是孩子跳一跳就能碰到的,否則孩子就會失去信心。
四、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這是很多老師和家長都明白的道理,但運用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則往往很少,有時即便用了也因為不真誠而達不到想要的效果。我比較喜歡寫文章,這主要源于我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寫過一篇作文《我的老師》,當時全班同學寫老師外貌用的都是“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而我們的老師卻是一雙“一笑瞇成一條縫兒”的小眼睛,我寫了我看到的事實,我的作文得到了老師的夸獎,還成了全班同學的范文。當時那種自豪感真的讓我興奮了許久。也是從那時開始我喜歡上了寫作,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寫的都是心里話,沒有假話、空話。所以我對我當時的班主任尤為感恩!所以作為老師,我們的言行也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老師的一句真誠的贊美,在孩子的頭腦中留下的美好、充滿正能量的印記終生難忘。孩子是需要鼓勵的,要給他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他的成就感。有成就感才會有興趣。在這方面,每一位老師都應該有意識的有所作為。
五、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創(chuàng)造愉快和諧的氣氛
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帶著微笑地去授課,這是一種簡單易行,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微笑著面對學生,是一種自信,一種認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不管今天的心情如何,都要帶著微笑走進教室,用微笑的表情和溫和的語言給學生們講課,學生會從老師的微笑里感受到關心、愛護、理解和友誼。在學習過程中允許學生出現(xiàn)錯誤、表達見解,允許學生質疑問難,對他們充滿愛心、耐心和信心,使學生 “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 ”。即使是對待差生,老師的一個真誠的微笑、期盼的眼神、幽默的話語、暗示的動作,有時比嚴厲的批評更能讓學生接受,使學生從中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愛護和關懷,從而使學生能自覺改正缺點,避免產生師生間的對立情緒。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促進師生在認識與情感的溝通,變一切消極狀態(tài)為積極狀態(tài),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愉快的氛圍,同時學生也會從教師的愉快感中受到鼓勵,激發(fā)起愛老師,愛學習的情感。
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會激發(fā)內在的學習動力,從而主動積極的學習。愿每一位教師都做一位有心人,從激發(fā)孩子們內在學習動力的角度鉆研教育教學方法,成為學生生命中的貴人、最感恩的人、最難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