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秀珍
美國教育學者阿迪斯·瓦特曼說,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我們總將有著和我們祖先同樣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過我們的一生,和周圍的人友好相處,保持那些指導我們更好成長的品質(zhì)。這些品質(zhì)是歡樂、愛、誠實、勇敢、信心等等。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六歲前在父母的教育熏陶下,開始懂得美丑、善惡,成長路上還需要不斷的指引,老師就是他們正確前行的引路人,孩子是否樂于讓你拉著他的手走,就靠你能否運用好“金鑰匙”打開他們的“心門”。
一、“金鑰匙”——師愛
渴望被愛,是每一個人內(nèi)心深處的精神需要,渴望被愛更是每一個學生精神世界的陽光、空氣和水分。習近平主席提出教師教書育人要有“仁愛之心”,是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師愛是師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指南,更是奠定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終身幸福的基石。
“愛”是教育的靈魂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 愛學生,就要走進學生心里。愛在心里,落實在行動上。我們要多關(guān)注學生,不僅要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關(guān)注學生的生活及心理變化。作為老師,我們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與他們溝通,分享他們的快樂,分擔他們的痛苦,遇到問題及時的幫助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從感情上拉近彼此的距離,這樣孩子們對于老師的提出的要求才能積極地主動地去做。
現(xiàn)在的學生與以前的學生有著太多的不同,個性強、見多識廣。當你覺得那些在思想、行為等方面有偏差的學生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好是他們最需要愛的時候。教育問題學生,不是花一兩天、一兩個星期就可以解決問題,而是需要持之以恒;也不是發(fā)現(xiàn)問題后才刻意去接近、去了解,而是從一開始就應(yīng)與學生親近,成為他們的朋友。教師的言行舉止會對學生成長產(chǎn)生相當重要的影響。
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要把自己的私人情緒帶給學生,要有一顆博愛而寬容的心,去愛他們每一個人,特別是要給予問題學生更多的關(guān)愛和信任,也許這就是打開他們心門的鑰匙。
二、巧用“金鑰匙”
1.了解
師愛的基石是了解,如果老師沒有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付出的“愛”很有可能付諸東流。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此教育才會提出“因材施教”,老師想要愛學生,想要教育好學生,想要開展和諧的教育,首要的任務(wù)是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優(yōu)點與缺點、了解學生的喜好與厭惡,了解學生的外在與內(nèi)心……只有對學生有全面而客觀的了解,才能對他們做到因材施教,也才是對學生的真正的愛。
就以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為例,在很多老師的眼中,他們都可以冠上同樣的一個詞——“差生”,那他們是否都相同呢?答案是完全不同。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社會、家庭背景,特別是“差生”,他們經(jīng)歷的可能更多,大多數(shù)都會對老師、家長懷有逆反心理,如果教育不當,很可能會加劇反抗。對他們,我覺得必須先深入調(diào)查了解造成“差生”的各種原因,研究他們的心理特征、興趣愛好等;再以愛心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傾聽心靈最深處的話語,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是愛他們的。形象一點的說法就是:老師就是一名醫(yī)生,要想治好患者,必須了解病因,才能對癥下藥。
2.信任
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其《沒有信任便沒有教育》一書中說過:“教育,首先意味著相互往好處想,教師往好處想自己的學生,學生往好處想自己的教師?!边@就是信任,德育呼喚信任。我們面對的學生才剛剛開始了解這個世界,他們身上的所具有的純凈、善良和美好的人性是不應(yīng)該受到壓制、傷害和扼殺的。因而老師要信任我們的學生,對學生合理的要求要多鼓勵、多引導,少禁止、少責罰,這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發(fā)展。
每當班上發(fā)生什么違反紀律、不愉快事件時,我總會多聽取學生的說法,認真了解情況再作處理,從來不會因為學生之前犯過錯誤而不相信他,因此孩子們都覺得老師處理公平,也愿意說真話。
3.尊重
每個人都有強烈的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學生的自尊心更強,更需要得到老師的尊重。學生受到尊重,會產(chǎn)生良好的自我意識和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作為師長,我們習慣“俯視”學生,但是學生并不是“低人一等”,因此愛學生就像愛自己,要把學生放在同一高度來尊重。
說得簡單,做起來卻很難。班主任每天要面對的工作很多很多,很容易就會產(chǎn)生一種急于求成的心理。俗話都說 “病急亂投醫(yī)”,你的心急了,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就會不同程度地存在諷刺、厭棄的現(xiàn)象,這樣產(chǎn)生的后果會非??膳?。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曾在憤怒之際,失手打了一個調(diào)皮孩子的耳光。之后他愧嘆自己是“從教育的繩索上跌落下來?!蔽覀円乐惯@種“跌落”,就要訓練自己的自制力。俗話說:火氣上來,智慧走開。冷靜是智慧的幫手,急躁是無能的表現(xiàn),我們當然要選擇好冷靜這個幫手了。
4.賞識
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賞識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學生的熱愛、對教育事業(yè)的摯愛,它是師愛最好的詮釋,能使老師和學生精神相融、心靈交匯。老師如果學會賞識自己的學生,便能走進學生的心靈,在班集體這一方沃土上,培養(yǎng)出絢麗的花朵,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
賞識學生要從實際出發(fā),不能牽強附會、不能泛泛夸之,要表揚真正值得表揚的,要表揚盡可能具體的行動,讓學生知道自己究竟做對了什么,知道自己真正該得到表揚的地方,幫助學生學會明辨是非,總結(jié)進步的方法。賞識學生,就意味著少給學生一些責罵,多給學生一些寬容;少給學生一些苛責,多給學生一些理解。學生表現(xiàn)優(yōu)異時去賞識——容易,學生遇到困難、犯錯誤時去賞識——困難,但不可缺。
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所以說教師是旗幟,學生如影隨形般地追著走;教師是路標,學生毫不遲疑地順著標記前行。其實,只要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愛教育這個行業(yè),把教書育人當做自己一生的事業(yè),用我們的激情、我們的愛心把這份光和熱永遠延續(xù)下去,努力做到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就能培育出最好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