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建筑結構設計理論的不斷發(fā)展與工程實踐經驗的不斷豐富,在建筑的高差和長度超過建筑規(guī)范規(guī)定時,可采用后澆帶施工技術,來處理建筑結構收縮、地基不均勻沉降及砼溫度裂縫等問題。本文對大跨度結構后澆帶支護技術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大跨度;后澆帶;支護
1 大跨度結構的后澆帶
在高層及大型砼建筑中,后澆帶施工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高層主樓和低層裙房因存在差異伸縮、地基不均勻沉降、大體積砼溫度裂縫,導致結構產生有害裂縫,通過設置后澆帶可解決該問題,在進行現(xiàn)澆整體式鋼筋砼結構施工時,設置臨時性變形縫,經過一段時間后在對其后澆封閉,這樣鋼筋砼結構形成整體結構。
2 施工方案及施工中難點
大跨度建筑通常面積大、基坑深、梁板跨度大及留置后澆帶多,大跨度后澆帶常貫穿剪力墻、底板及各層樓板。后澆帶位置要根據規(guī)范、設計要求及施工方案確定,依據建筑層數(shù)、高度、地基承載力及建筑結構選擇后澆帶的處理方法。地下室外墻沉降后澆帶采用安裝預制板方式;頂板后澆帶兩側設單獨支撐,構成獨立支撐體系;底板后澆帶設臨時防水板和集水坑,并使用快易收口網技術,而不采用傳統(tǒng)模板施工技術;還要在部分后澆帶兩側設擋土墻或砌筑磚帶,同時采用木夾板封閉,以避免泥土雜物進入后澆帶,對系統(tǒng)進行圍護。后澆帶施工中存在很多難點:因建筑樓層高、梁板跨度大,在后澆帶斷開位置,梁板呈懸挑狀態(tài),若支撐不牢固,在梁板上部產生裂縫、樓板下沉或不平及后澆帶處下?lián)系荣|量事故;大跨度結構的單層面積大,預留的后澆帶多,做好施工中后澆帶的防護工作存在困難,雨水、垃圾、雜物易落入其中,且難清理,若清理不徹底,還會影響建筑結構質量。為保證工期,可采用先回填基槽、后澆筑后澆帶方式,對地下室外墻部位的沉降后澆帶進行施工,基坑越深,土壓力越大,后澆帶的臨時防護面臨更大的困難,所以沉降后澆帶要在兩側結構單體沉降基本穩(wěn)定和封頂后開展?jié)仓?/p>
3 大跨度后澆帶支護技術
3.1 底板后澆帶
在地板墊層位置,每隔20m設置一個深300mm集水坑,以及時對積水進行有效排除,坑底為300mm×300mm的正方形,側壁呈45°斜坡,以便于鋪貼防水卷材,為防止對梁底主筋產生破壞,集水坑不要設置在地梁位置,后澆帶與集水坑同時澆筑;可依據設計要求,對后澆帶下部位置的墊層的砼采用補強措施,并安置臨時防水板,因基坑較深,以避免地下水壓力對后澆帶處墊層產生破壞,具體做法:后澆帶寬1.2m,在其底部挖寬2.1m和深0.25m,在防水保護層上不使用C40砼厚250mm進行加固補強,里面設置單層雙向鋼筋網片;進行后澆帶二側模板支護時,不僅要確保支模質量,還要便于施工的開展,若砼進入后澆帶后,砼凝固并很難清理,使后澆帶底部不能斷開,采用木夾板支模不便于施工開展,且施工縫位置的砼也不易剔鑿清除,因此使用快易收口網代替模板,不需拆除且安裝便利。
3.2 頂板后澆帶支模體系
3.2.1 支撐
澆筑成型完畢的后澆帶二側砼構件不能作為懸挑構件,單獨承受上部和自身施工載荷。在頂板支撐時,后澆帶二側設置單獨支撐,拆除頂板模板時,后澆帶二側要保留一定數(shù)量的支撐,作為加強措施。具體做法為:依據受力計算和便于施工開展,后澆帶二側梁板懸挑跨度小于4m時,使用2排立桿支撐,懸挑跨度處于4m~8m時,采用3排立桿支撐。
3.2.2 鋪設模板
頂板進行支模時,不予斷開后澆帶的頂板模板,要與其它頂板模板一起鋪設。鋪設時,要使后澆帶垂直于整個模板,這樣可產生通直拼縫,在頂板砼滿足拆模強度時,也便于拆除其它頂板模板,還不會對后澆帶底模產生影響。在后澆帶位置,梁模板斷開,后澆帶砼澆筑前,重新對其進行支模封閉,便于清除后澆帶內的垃圾,使其作為清掃口使用。
3.2.3 卸荷與回頂
在支撐立桿上部,使用上下調節(jié)的頂托,當頂板砼強度滿足拆模要求時,逐根卸荷頂托,同時拆除后澆帶二側的模板及龍骨,最后旋緊撐牢頂板,以防止原支撐層滿負荷向下傳力。
3.3 地下室外墻沉降后澆帶支模防護
為節(jié)約場地和模具,可采用分批方式制作預制板。使用木夾板作底模并固定四周,采用50mm×50mm木方作為側模,制作成1500mm正方形木框,框高100mm,要和底模固定。木框短邊制成8:5坡度并進行固定。模具制作完畢后,綁扎鋼筋網片,同時預埋6根Ф12拉結鋼筋,灑水使表面濕潤,在澆筑砼,當砼強度滿足要求時,方可拆模。
安裝順序為從上到下,上下預制板間使用M5防水砂漿填縫。使用鐵絲綁扎或電焊的固定方式,把墻體水平筋與預制板拉結筋固定成一體。在施工后期,對后澆帶進行澆筑砼時,拉結筋可作為對拉螺栓,使內側木模板和外墻牢固固定。當?shù)叵率彝鈮︻A制板完成安裝后,便可開展地下室基槽回填土的施工。
3.4 維護后澆帶
3.4.1 沉降后澆帶
因后空閑時間較長,對地下室施工及房心回填的施工,都會產生很大的作用。在施工時在后澆帶二側分別砌筑厚240mm的擋土墻,墻高度要和回填土頂標高相同,并在上側采用木夾板進行封閉。通過這樣處理,不僅可減小后澆帶的影響面,防止泥土進入后澆帶,縮小后澆帶位置的備用土占用面積。
3.4.2 施工后澆帶
因后澆帶空閑時間較短,通常在回填前完成澆筑,為避免污水、雜物及垃圾進入其內,在底板后澆帶二側位置,分別砌筑寬120mm、高60mm的磚帶,并在磚帶上部采用木夾板進行全封閉。直接采用木夾板對其它部位樓板后澆帶進行封閉。
3.4.3 樓板節(jié)點和墻處做法
為避免垃圾順著墻體掉入底板后澆帶,后澆帶相交處采用木夾板制成150mm高護腳,在墻體內,采用木夾板和快易收口網制成帶有坡度的擋板。安裝擋板時,當木擋板安裝在外墻內側時,其高度要高于樓地面0.2~0.5m并帶45°斜坡,因不需拆除快易收口網,固在外墻外側安裝時,并高于樓地面0~0.5m并帶60°斜坡,這個高度對后澆帶砼的正常澆筑不產生影響。
4 結語
大跨度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大跨度結構中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施工效果,在確保質量和工期的前提下,極大的減少了物資投入。
作者簡介:王國平(1983-),男,漢族,???,助理工程師,從事建筑工程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