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言
高中語文教學中,小說閱讀教學占據至關重要的位置。與其他體裁相比,小說感情復雜,人物關系復雜,為此,很多學生并不喜歡小說閱讀課,甚至有部分特別愛看課外小說的學生,也提不起對小說閱讀課的興趣。
小說閱讀教學中,學生本是閱讀主體。如果忽視學生閱讀的主體性,那么學生的興趣并不濃厚,更別提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相組合而成的。高中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小說閱讀中去,活躍小說閱讀課的氛圍,在寬松的氛圍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
1 豐富教師文學素養(yǎng),揭示小說的思維過程
一直以來,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中,教師以“陳述”為主,他們一一介紹小說的寫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經歷、人物性格特征、小說寫作手法等,整個過程中,都沒有學生參與的“身影”,這無法鍛煉學生的思維,也無法激發(fā)學生對小說閱讀的興趣。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情節(jié)、具體環(huán)境描寫是小說的三要素。每篇小說都刻畫了人物,在特定的情節(jié)下,作者賦予了人物不同的性格,在小說閱讀中,教師籠統(tǒng)的講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不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盡管部分學生對人物有著不同的見解,但是卻沒有機會闡述他們的見解。
老師要有豐富的文學素養(yǎng),深入理解小說的時代背景,多層面理解小說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品析小說的主題,并多方位品析小說的寫作視角和寫作技巧。比如《紅樓夢》中描寫林黛玉的部分,每個人的視角不同,觀察的側重點也不同。從而體現人物的性格也不同,教師要熟練掌握文學知識和技巧,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教師的思維開闊了,教學思路多樣而清晰,才能不斷提高學生閱讀時的思維能力。
小說閱讀的目的在于教會學生閱讀方法。通常要求教師具備濃厚的文學素養(yǎng),逐步揭示小說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感受人物的心理變化。同時學生要提示自身閱讀過程中的心理層次和思維過程,掌握閱讀技巧。當閱讀同一類型的小說時,學生能利用閱讀技巧,準確的剖析人物特征,感知作者的內心世界。
2 尊重學生思維特點,開展有效的思維活動
小說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慢慢提高的。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既需要教師具備濃厚的文學素養(yǎng),還需要具備教育心理學知識,掌握不同階段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特點。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日趨成熟,他們開始從感性認識慢慢上升到理性認識。思考問題時,他們能站在多個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隨著高中階段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他們初步具備創(chuàng)造思維、發(fā)散思維,為此,教師要以此為出發(fā)點,開展有效的思維活動,著重提高學生獨立閱讀小說的能力。
以《祝?!窞槔?,閱讀本篇小說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準備充足的資料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如:“祥林嫂”的一生都經歷了什么,結局是怎樣的?這篇小說時按照時間順序敘述,還是另有安排呢?文章中描寫“祥林嫂”時運用了哪些描寫手法呢?“祥林嫂”悲慘的命運揭露了什么呢?你們是否能分析“祥林嫂”、“魯四老爺”和“我”的形象呢?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的空間。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并不斷追問,從而更深入地理解了小說,也提高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學生閱讀《祝福》這篇小說,在反復閱讀和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訓練了學生的思維。那么他們自然也掌握小說的寫作意圖,也深刻感受到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3 重視課外小說閱讀,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按照題材劃分,可分為武俠小說、恐怖小說、言情小說、懸疑小說、推理小說、歷史小說、軍事小說、網游小說、玄幻小說等。按照主義流派,小說分為古典主義小說、諷刺主義小說、現實主義小說、批判現實主義小說、浪漫主義小說、自然主義小說、形式主義小說、意識流小說等。由于受教學大綱的影響,語文教材中的小說通常是節(jié)選某一著名小說的片段,因此,教師僅僅讓學生分析節(jié)選情節(jié)中的人物特征以及小說中刻畫人物的方法等,學生卻不了解寫作背景,無法從整體思考這部小說。針對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外時間閱讀古今中外的名篇小說,感知小說的寫作特點。
閱讀課外小說,便于學生掌握故事的起因、發(fā)展、高潮和結局,通過分析人物,掌握小說想要表達的感情。課外小說的閱讀,還豐富了學生的視野,使得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對思維大有裨益。
以《林黛玉進賈府》為例子,《林黛玉進賈府》節(jié)選自《紅樓夢》第3回,原題為:“托內兄如海薦西賓,接外孫賈母惜孤女”。本文描寫林黛玉首次進入賈府的情景,借黛玉之眼描寫賈家的一干人等與賈府的建筑結構,房屋擺設,人們之間的關系。本節(jié)選是全書進一步展開故事的精華之筆。而語文教材中僅僅選取了《林黛玉進賈府》這一片段,雖然學生掌握了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的性格特點,但是對于小說《紅樓夢》的寫作意義并不了解。所以,課下要鼓勵學生閱讀小說《紅樓夢》,認識《紅樓夢》的反封建意義和曹雪芹對當時社會批判的態(tài)度。此過程中,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結合當時寫作背景,感知小說背后的深刻含義,無形中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增強了高中生的思維能力。
4 總結
“套路化”的小說閱讀課,剝奪了學生閱讀的思維主體性,忽視了學生對閱讀的獨特感受,閱讀教學的開展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的閱讀效率較低。要想提高小說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豐富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轉變教學方法,開展思維活動,重視課外小說閱讀,營造愉悅的閱讀氛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作者單位:商丘市回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