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壯
關(guān)于茅臺需不需要拆股的輿論爭議還在發(fā)酵當中,《紅周刊》記者就此專訪了《紅周刊》榮譽顧問、林園投資董事長林園,上海實力資產(chǎn)管理中心CEO陳理和紐約天驕基金總裁郭亞夫。林園認為,茅臺拆股是好事,有利于擴大投資者參與度,也有利于茅臺的經(jīng)營管理。和林園不同,陳理認為茅臺的高股價利于自身高端形象的確立。
對于拆股會否引起投機,林園認為拆股和投機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投資者依然會關(guān)注公司的內(nèi)在價值,“拆股的最大影響就是擴大茅臺的關(guān)注面,相當于免費做營銷和廣告?!?/p>
《紅周刊》:拆股從來都是一個爭議很大的話題,焦點就在于一只股票是否需要增加股票的流動性?當前茅臺的流動性是怎樣的一種情形?
林園:拆股對于當下的茅臺來說是好事兒,因為股價確實是太高了。拆股主要就是給普通的想購買茅臺的投資者降低介入門檻。
茅臺不存在流動性的問題,流動性還是非常好的。
陳理:茅臺目前價格和流動性還不存在需要拆股的問題。個人認為茅臺股票價格如果到了萬元以上,為照顧個人投資者投資才需要拆股。
《紅周刊》:茅臺的股價稱霸A股,支持茅臺不拆股的觀點認為,高股價與茅臺的地位更加相稱,也代表了茅臺的自信。您怎么看?
林園:過高的股價,當然能夠幫助樹立茅臺的形象。但是高股價也有反面的作用,就是導致很多投資者沒辦法參與到茅臺的投資當中來,這對未來的茅臺消費者數(shù)量增長是不利的,可能未來的茅臺消費人群會因此減少。
陳理:茅臺高股價確實有助于樹立茅臺高貴品質(zhì)和高端品牌的形象。很多投資者是茅臺的消費者,很多消費者也是茅臺的投資者,二者良性循環(huán),互相促進,相得益彰??傊畷r代不同了,高股價正在成為喚起投資人注意的新方式。
《紅周刊》:目前,投資圈討論茅臺拆不拆股的前提大多是茅臺的價值不變,股票變多會怎樣。反對拆股的認為,拆股就是游戲。認同拆股的覺得,茅臺當前股價實際沒有反映茅臺的價值及成長。您的觀點是怎樣的?
林園:個人認為茅臺在當前的時點拆股的話,是非常好的,價格確實高了。1拆10就更好了,這對無論是茅臺的經(jīng)營層面還是二級市場投資都是有利的?,F(xiàn)在茅臺的焦點一個是酒價高,一個是股價高,這“兩高”不利于普通老百姓參與。
陳理:拆股本質(zhì)上就是數(shù)字游戲,拆股沒意義,只有需要照顧個人投資者分享茅臺的商業(yè)模式時才需要拆股。
郭亞夫:拆股對公司的基本面和估值不會產(chǎn)生任何影響,但卻會對投資人的心理和流通性產(chǎn)生影響。
1.對投資人心理的影響:(1)是好公司的特性。拆股的公司一般是和同行相比,股價已經(jīng)漲了很多的行業(yè)龍頭公司,公司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才會決定拆股。(2)“強者恒強”的心理。投資人看到公司拆股后,想到以往股價的歷史,也愿意相信分拆后的股價還會繼續(xù)走高,也就是市場上所說的“強者恒強”的心理。(3)求多心理。分拆后,股價對散戶投資人更具吸引力,因為人們都有求多的心理,股價太高,散戶投資人買不了幾股,覺得賺不了太多錢,就不買了。分拆后,股價低了,散戶投資人也可以多買幾股,心理感覺好多了,市場的需求也就增加了。
2.流通性:一股分拆多股,自然增加公司的股數(shù),這對流通性本來就很好的公司意義不大,但對流通性不是很好的公司,具有特殊的意義。
分股改變了公司的股權(quán)結(jié)構(gòu),一般來說,公司的大股東都是長線持有者,而散戶投資人,中短線居多,買進賣出,樂在其中。如果公司的股票都為長線投資人所擁有,毫無疑問,在市場上的流通性會很差,只有增加更多的散戶投資人,才可以加大流通性。分拆后,相對較低的股價恰恰可以吸引散戶投資人。所以,拆股對流通性不好的公司,意義重大。
《紅周刊》:有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自金融海嘯以來有過拆股的好公司,其股價在短期(2個月內(nèi))走勢一般,在長期會跑贏指數(shù)。蘋果、亞馬遜都是如此,這反映了怎樣的一種情況?
陳理:從市場情緒看,拆股一般熊市助跌或沒反應(yīng),牛市一般助漲甚至填權(quán),對成長性好的股票尤其如此,這是短期的情況,長期還是取決于基本面。
郭亞夫:亞馬遜和蘋果跑贏大盤,個人認為與股價的分拆沒有多大的關(guān)系,主要還是靠公司的業(yè)績實力。
《紅周刊》:正如郭先生所言,蘋果和亞馬遜股價上漲主要是自身的成長帶來了價值增長。那么茅臺呢?
陳理:評估企業(yè)的內(nèi)在價值,成長性是重要的變量,二者不是對立的,未來茅臺內(nèi)在價值可望保持持續(xù)增長。
《紅周刊》:有鐵桿“茅粉”說,拆股會讓“茅粉”有機會增持茅臺,因此不是什么壞事。您覺得呢?
陳理:如果這個鐵桿“茅粉”想用零花錢增持茅臺,拆股確實可以幫到他。否則適得其反,拆股助長投機,老股東可能買貴了。
《紅周刊》:假設(shè)茅臺股票1拆10,從股價而言,當然進入了散戶可以持有的區(qū)間,那么會發(fā)生散戶的積極進入的現(xiàn)象嗎?
陳理:假若茅臺1拆10,幾乎所有散戶都有足夠資金可以參與,但是不是參與不確定,取決于是不是熱點,散戶隨波逐流的可能性較大,特立獨行者是少數(shù)。
《紅周刊》:反對拆股的投資者最擔心的是茅臺會遭遇投機風,您覺得這種擔心是否多余?茅臺在拆股比例上做怎樣的設(shè)計會比較合理?
林園:實際上,拆股和投機的關(guān)系不大。如果你說拆股了就增加了投機,肯定不完全是這樣的,股價始終是和公司的內(nèi)在價值有直接關(guān)系。拆了,茅臺酒雖然還是要賣一千多塊錢,但是更多人會關(guān)注它,實際上是在幫茅臺做了營銷和廣告。
如果因此拆分讓更多的人參與到茅臺的“傳說”中來,這肯定是好事。
陳理:拆股確實會助長投機,對長期股東沒意義,對想持續(xù)買進茅臺的股東不利。還要看茅臺自身想吸引什么樣的股東,如果想吸引投機者,拆股是選項之一。
《紅周刊》:討論有無投機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最近兩年管理層對“高送轉(zhuǎn)”的嚴厲態(tài)度,茅臺與此的不同點很多,您有怎樣的觀點。
陳理:鼓勵長期投資、抑制投機和借高送轉(zhuǎn)減持是完全正確的,有助于培育投資文化、股東文化,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質(zhì)量。
《紅周刊》:巴菲特對拆股的看法是極為保守的。巴菲特在1984年致股東的信件中說,“以非價值緣由購買股票的投資人,同樣也會以非價值緣由拋售股票。”您是怎么看他的觀點的。
陳理:巴菲特的觀點完全正確,伯克希爾想吸引的是長期股東而不是投機者。就像宗教一樣,你不可能鼓勵信徒不斷地變換信仰,拋棄自己。
《紅周刊》:伯克希爾·哈撒韋也進行過拆股,該公司在2010年把B級股票1拆為50。您有怎樣的解讀?
陳理:伯克希爾2010年把B級股票1拆為50,以收購北伯林頓鐵路公司。通過拆股,伯克希爾用更便宜的股票置換北伯林頓鐵路公司原股東所持的股票。
《紅周刊》:在最近公布的MSCI中國指數(shù)調(diào)整情況中,貴州茅臺的權(quán)重下降了0.09個百分點。您怎么看該指數(shù)的這種調(diào)整?如果茅臺進行拆股,會否推高在該指數(shù)中的權(quán)重比例?
陳理:茅臺權(quán)重下降和茅臺股價調(diào)整部分相關(guān),當然股票價格波動引起的市值變化只是MSCI調(diào)整成份股權(quán)重的一個被動因素。MSCI按照自由流通股數(shù)權(quán)重計算方法編制新興市場指數(shù),這個“自由流通市值”并非常規(guī)意義上的“流通市值”,而是由MSCI賦予每只股票一個自由流通調(diào)整因子(FIF,F(xiàn)oreign Inclusion Factor)計算得來。理論上拆股不會改變自由流通股數(shù)比例(Free Float),所以不影響茅臺在該指數(shù)的權(quán)重。但不排除如果在牛市拆股會助漲,從而提高市值進而提高茅臺在該指數(shù)的權(quán)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