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正宇
育人之道,在于明德;明德之本,在于快樂。但反觀現(xiàn)在的課堂,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累,看似熱鬧,有問有答,實際上并沒有真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如何改變這種情況呢?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到每一位學生,要充分發(fā)掘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樣才能真正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一、給學生一個關愛
沒有愛的教育不能稱之為教育,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成功的基礎,也是學生快樂成長的需要。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有真正關愛學生,他們才會樂意學習自己所教的這門學科。我們身邊的每個學生都有豐富的潛能。作為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間暫時的差異,而且要善待相互間有差異的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學習上暫時困難的學生。他們最渴望老師的鼓勵和關愛,我們難道就不能多給他們一些鼓勵、一些關愛嗎?古人云: “親其師,而信其道。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也曾經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作為一名教師,他服務的對象是學生,關切的也應該是所有的學生,只有真心誠意地付出愛,用愛心去換取學生的真心,才會贏得學生的愛戴和信任,而不是表面上的尊敬和畏懼。有了這種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學生自然會有“我喜歡上這節(jié)課”“我想上好這節(jié)課”的愿望。在課上,就會積極思考,主動探求,而老師一個愛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也會激起學生的無限潛力。一道贊許的目光,一次善意的微笑,一句鼓勵的話語,可以喚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能。語文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作用與相互影響的過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誠心誠意地愛學生,學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因此,在教學時,要慎重考慮自己的言行,努力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自己的愛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二、給學生一個氛圍
愉快的課堂氛圍可以提高教學效果,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教育的對象是人,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有思想的軀體,如果不把他們當作社會的人,更不把他們看成具有自然屬性的人,無視他們的喜怒哀樂,無視他們的生存需要,就會壓抑人性的靈氣,也必然會給學生智力潛能的發(fā)揮造成束縛。良好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fā)學生的智力、陶冶學生的情操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蘇聯(lián)著名學者雅各得欽說過:在教學中,最主要的是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活潑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覺得沒有負擔,能夠無拘無束地談論問題,能夠自由自在的發(fā)表見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享受到課堂的快樂。因此,在教學中要積極走入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探討問題,并充分尊重他們的意見。學生正是在這寬松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中,才會精神愉快、思維活躍。 “立足孩子的立場,真正使他們成為課堂上平等的首席”。這絕非是一句應景之話,要讓學生真正從內心深處激發(fā)起對學習的熱愛,激發(fā)出他們的學習潛能。
三、給學生一個樂趣
興趣是人的精神對特定對象或某種事物的喜愛和趨向,是人在探索、認識某種對象的活動中產生的一種樂趣。在語文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單純地課堂上講解很難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語文知識也是一個積累過程。所以,我除了完成課本教學以外,還不間斷的向學生推薦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好文章,讓學生去閱讀。通過長時間的學生興趣培養(yǎng),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全班語文水平也有了顯著提高。在語文教學中,除了一如既往地投入激情外,還讓學生能時時沐浴樂趣的陽光,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潛能。這種樂趣能夠使學生得到極大的滿足,從而促進他們注意力高度集中,達到忘我的程度。好多科學家從小肯用功,放棄了作為一個孩子樂于享受的游戲、玩樂,抓緊一切時間學習,正是因為他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從科學研究本身感受到無窮的樂趣和愉快,這是他人所無法體會到的。
四、給學生一個習慣
古語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弊鳛榻處煟绻茉趥魇谥R的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那么既有利于教師的教學,也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潛能的發(fā)掘,在教學中,教師應把教學過程中的小事做細、做全面,真正做到嚴謹細致。在備課中注意細節(jié)、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師生互動時間、問題設計、板書設計……都要面面俱到,不能忽略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上課過程要注意細節(jié),學生的一舉一動、課堂反饋等都要仔細觀察,適時調整教學過程,以取得最好的課堂效果。布置和批改作業(yè)也要注意細節(jié)。如字跡是否清秀,是否有抄襲現(xiàn)象,知識點是否掌握等。作業(yè)要求上不能一味地貪多。要精批精改,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精講精練。作業(yè)反映出的學生學習情況,要引起足夠重視,并制定對策,及時解決。如在批改數(shù)學作業(yè)時,我注意收集學生出錯較多的題,在班內集體講解、指導。并要求學生在課本該題目上做記號,以備以后復習時做重點訓練。以此來訓練、培養(yǎng)學生對重難點做標記的習慣。
人常說“積少成多”。在一個個小細節(jié)中,學生慢慢形成了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這說明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它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逐漸形成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要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和教學具體情況等方面,循序漸進,長期堅持。使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由小到大,持續(xù)穩(wěn)定地得到發(fā)展。
是的,多一個好習慣,心中就將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機遇;多一個好習慣,我們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乘著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達到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