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雅莉
【內(nèi)容摘要】隨著英語聽力納入高考內(nèi)容,聽力訓練必然會向初中延伸、加強。本文從一節(jié)聽力示范課入手,從聽力課的課型劃分、聽力技巧訓練、聽力微技能培養(yǎng)及聽力課的一般目標等方面加以歸納,并試圖從聽前,聽中,聽后三個階段對教師設計教學活動提出建議,為一線英語教師聽力教學提供了一種思路。
【關鍵詞】 聽力教學 有效 創(chuàng)設情景 聽力方法
在城鄉(xiāng)教師交流活動中,有幸聽了寶雞市新建路中學朱寶香老師的一節(jié)公開課。教學內(nèi)容為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題為《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課時是第1課時,課型是聽說課。對本節(jié)課的觀摩,給予我們一線英語教師很大的啟迪。
一、 一、課堂教學回顧
1、.導入與準備(用時3分鐘)
授課教師播放關于各種各樣的交通方式的影片。
T:what other transportation do people often use?
S: train; plane……
2、.聽力理解(用時4分鐘)
教師提出任務1,讓學生邊聽邊思考下面的問題。
此任務的目的:授課老師要求學生整體聽,了解材料的大概內(nèi)容。
①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A. How to study English.
B. How to get to school.
C. How to keep healthy.
②What do you think the speakers are?
A. They are students.
B. They are teachers.
C. They are workers.
教師提出任務2,Listen and match.
此任務的目的:授課的老師對教材進行重新的整合,把書本上P19,1b的內(nèi)容改為任務2聽連線的題型,讓學生的任務更明確。
3、.說的訓練(用時2分鐘)
(1) (1)呈現(xiàn)授課者的照片,說自己每天從學校步行到家。
(2) (2)呈現(xiàn)學生的照片,讓學生說自己的上學的交通方式。
(3) (3)引入新句型:
How far is it from Jobs home to school?
How long does it take Job to get from his home to school?
4、.聽力理解:(用時2分鐘)
(1)first listening. Listen and Check.(P20)
(2) second listening. Listen and Match.
a. 10 minutes b. 15 minutes c. 25 minutes
d. 30 minutes e. 35 minutes f. 40 minutes
g. 50 minutes h. 55 minutes
聽力結束后,學生說出答案。
(2)third listening. Listen and Answer Questions.(用時2分鐘)
A.If it takes you 10 minutes,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B.If you go to school by train,and your friend getsto
school by bike, how long will it take?
S1: I walk to school. / I get to school on foot.
S2: 65minutes.
(3) Fourth listening. 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用時4分鐘)
Task 1: Listen to Conversation 1 and fill in the blanks.
Tom and Mary are good friends. They go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 Mary____ ____ _____to school. It takes her___minutes. But Tom goes to school __ ______. It takes him 35_______.
Task 2: Listen to Conversation 2 and retell.
Tom: ride a bike →25minutes
Mary: on foot → 10minutes
5.活動與展示(用時7分鐘)
(1) BOYS AND GIRLS PK. (用時2分鐘)
提出活動要求:
①Listen carefully.②Get the key information. ③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PK)
(2)Make a travel plan (用時5分鐘)
He is Eric. He is a foreign teacher in our school. He wants to visit some interesting places in Zhongshan for the coming vacation. Please make a travel plan for him. Tell him how to get the places, how far it is and how long it takes.
二、本節(jié)課的亮點
二、 1.
本節(jié)課的授課教師的設計思路非常清晰。整節(jié)課分為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導入準備、聽力理解、活動與展示。
從教學時間安排上看,導入用時4分鐘,聽力理解用時16分鐘,句型操練用時2分鐘,活動展示用時18分鐘??梢钥闯鲋炖蠋煱驯竟?jié)課的重點放在聽力理解和活動展示的環(huán)節(jié)。本節(jié)課的亮點有:
1.利用視頻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注重使用多媒體資源,在盡可短的時間內(nèi)呈現(xiàn)本課的話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呈現(xiàn)朱老師本人的照片,說自己每天從學校步行到家的環(huán)節(jié),本來是例題,但是以老師自己為例子,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同時這種談話式的形式也激發(fā)了學生說的欲望。
在學生躍躍欲試的時候,老師別出心裁,改變了點名回答問題的形式,在學生照片里點,當學生看到鼠標一點,自己照片出現(xiàn)在屏幕上的時候,特別激動。在此情景中,讓學生說自己的上學的交通方式,學生是在特別喜悅的情緒中認真地完成了任務。
2.2.教師合理的整合教材的資源,對聽力材料進行深度挖掘。
教師針對教材的聽力材料設計了聽寫型、聽說型的題型。如設計了listen and check; Listen and match; 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listen and retell what you hear等。教材只是材料,這些材料怎么用才適合學生,怎么用才能收效最大,這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更需要教學的智慧。
3.3.拓展活動,貼近學生生活。
本節(jié)課的話題是交通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各種不同的交通工具。提出有外教要到寶雞一日游,請學生說說乘坐的交通工具,花費的時間,有什么特色活動。因為該班的學生是來自寶雞市區(qū),路線非常熟悉,也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在學生當導游的過程中,老師認真傾聽,及時補充相關詞語、句型,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在學生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適時給予幫助,記憶效果肯定要好很多。
4.4.說聽訓練綜合進行,事半功倍
英語是語言,語言就有很強的實踐性,。。英語文字形、音、義并無有機的結合,它是拼音文字,這對中國學生來說是個很大的差異。此外,英語中還有一些只能意會的不能用語法規(guī)則講清的習慣用法, 句型,也存在一些漢、英思維上的差異,在這樣的條件下,中國的學生學習英語的拼音文字,如果不能聽懂, 也就不會讀說,文字的形義也就不能牢記。因此要重視聽說訓練。其中,聽是源泉和基礎,聽得清,才有??煞拢牭脺?,才能說得對;說是實踐是運用,是提高,說得對才能交流。聽和說結合起來就可以相互促進,快速提高。朱教師用流利動聽的口語,配備上實物、圖片以及表情動作,給學生造成深刻的語言印象,并努力使聽說訓練從小處著手,創(chuàng)造學生開口的機會。本節(jié)課以聽力訓練為主,把說作為自然延伸,二者自然結合,聽例子,隨后就介紹自己的到校途徑;聽課文內(nèi)容介紹后就選擇,口述理由,聽與說始終緊密配合。
三.、 對聽說課的思考
1.聽說課的目標與任務
(1) 聽說課的課型劃分:聽說、聽寫、聽說寫。
(2) 聽說課的一般目標是:Listening for information.
(3)聽力微技能。主要是對材料的理解。根據(jù)這個目標設計的練習有:①對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②細節(jié)題的理解;③推測說話人的態(tài)度;④推測對話發(fā)生的時間、地點、說話人的關系等。
(4)聽力技巧:做筆記。邊聽邊記錄重要信息。
2. 聽說課的活動與實施
為了達到聽力教學的目標,教師可以從聽前,聽中,聽后三個階段設計教學活動。
聽前活動盡可能簡潔,針對性要強,時間基本控制在3分鐘以內(nèi)。一般采取以下方法:
(1)視頻引入話題。給學生觀看相關話題的英語影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說出與之相關的詞匯、句子或文章結構等,教師在學生說的同時將這些內(nèi)容寫在黑板上。
(2)讀題干。讓學生閱讀題干,插圖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數(shù)。
(3)預測部分重點詞匯。聽前活動也可以處理一些在聽力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生詞。
聽中活動應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該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層次清晰,一般是由粗到細,由整體到局部。
(1)提取對話的大意。讓學生聽完后,理解材料的大意。題型一般是“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此外,看圖聽句子等題型也屬于此范疇。
(2)細節(jié)性問題。
如:聽連線,聽圈出你所聽到的單詞;聽選擇正確的答案;簡要回答問題;聽填信息等。
聽后活動,也是產(chǎn)出(output)的環(huán)節(jié)。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也是基于文本內(nèi)容,可以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的內(nèi)容作進一步的探討與思考。聽后的活動一般有以下形式:
(1)復述或表演。該活動給出聽力材料中的關鍵詞,讓學生去復述或表演,可以全班完成也可以是小組完成。
(2)寫作。要求學生把聽力信息轉化為寫作素材。如七年級第四單元“Where is my backpack?” 中,要求學生聽完聽力后,寫一張留言條給父親。
3、.注重聽力方法的指導
如前所述,聽是源泉和基礎,聽得清,才有??煞?,聽得準,才能說得對。學生感到聽力困難,與聽力技巧也有很大關系。這就要求我們平時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1)介紹相關文化背景知識。
背景知識是指對聽力材料中主題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及人物、場景等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背景知識的主要作用在于它為聽者提供了判斷、推理等的依據(jù)。這就需要我們老師的引領和指導。在聽前介紹和聽力文章有關的背景知識和中國文化的不同,并指導學生聽的重點,讓學生在理解的情況下有目的地去聽。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聽力興趣,還能讓學生體會到聽懂的成功感,從而增強學習信心。
2. (2)養(yǎng)成聽前看題的習慣
在聽材料前,應抓緊時間快速瀏覽題干及選項,根據(jù)題干提供的語言信息如關鍵詞等對所要回答的問題預測。憑借有關知識和關鍵詞來快速確定聽的范圍,有的放矢地捕捉期待的信息內(nèi)容。捕捉一切可以從題目及選項上獲得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數(shù)。
3.(3)學會捕捉主要信息
一般文章都會涉及到人物、時間、地點等,因此,要讓學生帶著六個W去聽短文,做到有的放矢,培養(yǎng)學生有選擇地接受信息的能力。老師在平時的聽力訓練中還要提醒學生:一篇文章開頭和結尾的句子往往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在聽文章時特別要注意開頭和結尾的句子。
4.(4) 學會記錄關鍵詞
有時文章讀得較快,且考查的是對文章一些細節(jié)的把握,這時只聽出文章的大意和主線索是不夠的。在聽力教學中,教師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做筆記的習慣和能力。記筆記能力是在聽的過程中,邊聽邊將他認為是比較重要的內(nèi)容記錄下來的能力。在教學設計中經(jīng)常使用的填空練習其實就是一種記筆記的形式。所以,聽音時要養(yǎng)成記憶的習慣,記住主要的信息,尤其是一些數(shù)字、人名、地點。可采用縮寫個別字母、符號、阿拉伯數(shù)字或自制符號等,這樣有助于判斷選擇正確答案。
5.(5)營造輕松的聽力氛圍
如果學生帶有緊張、焦急、壓抑的心理去聽 , 學生的心理語言活動過程就處于抑制狀態(tài) ,會對聽力訓練產(chǎn)生畏懼心理思維也變得遲鈍 。相反 , 如果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充滿信心 , 輕松愉快、毫無心理壓力地去聽 , 就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聽力水平。所以,在聽力前可讓學生先聽一小段輕音樂,或找到適合自己的放松方式,例如:深呼吸,自我暗示法(我能行?。┑鹊?。
總之,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持之以恒,不斷多聽,多說,多練習。在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準確定位,合理設計,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