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敏鋒
隨著新形勢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方法都在不斷改變。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的進行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是每一個教師心中的難題。目前,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教師只是單純的給學生灌輸知識,忽視學生的主動性,以至于學生沒有足夠的興趣去學習,達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增進教師與學生的感情,提高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有效性,從而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就成了農村每一個教師都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一、 一、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師生互動意識淡漠
目前,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以及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一直是處在傳統(tǒng)教學的陰影下進行,無法枝繁葉茂。課程改革的實施,雖然對我們的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做了許多的要求,但是,在我們農村,由于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根深蒂固,很多的教師教學觀念依然沒有得到及時的轉變和革新,授課形式依然過于呆板和傳統(tǒng)化,無法吸引學生,更談不上課堂互動了。很多教師依然在教學中擺出高高在上的架子,沒有彎下腰來與學生交流溝通,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突出,教學效率顯得極為低下。
(二)師生互動形式單一
在目前的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一般采用提問的方式,通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有些教師為了提問而提問,不注重問題的質量和達到的效果,在一節(jié)課中,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提問,問題的數(shù)量過多,學生一直處于快速思維的狀態(tài),容易使學生出現(xiàn)疲倦感,學習效果不很好。
(三)學生參與性不強
教師互動過程的單一化,以及互動的傾向,直接導致的就是學生的參與下不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得不到有效增強。有些教師在進行課堂互動時,比較喜歡選擇學習成績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導致那些不善言談、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到學習中。
(四)師生互動方式模式化
在農村,好多教師缺少互動技巧,只以簡單的提問進行師生互動,不能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因此往往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體現(xiàn)不了師生互動的價值。長此以往,學生漸漸失去了學習興趣,也就沒有了與教師互動的欲望,對于學習也只是應付了事,從而沒有達到教學效果。
二、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該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
(一)轉變教學觀念,有效的組織課堂師生互動
目前,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以及教學手段早已不能滿足現(xiàn)階段的教學要求,因此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的革新也成為必然。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以教師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中占主導地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發(fā)揮,容易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因此,新課程改革的今天,要想在我們的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組織好師生互動,那么,作為教師的我們,就應積極的從教學觀念的轉變入手,積極地轉變師生之間的角色,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為此,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積極的學習課程改革指導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成為師生良好互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者,交流機會的提供者,師生互動的組織者和學生發(fā)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改變傳統(tǒng)的師生定位,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完全體現(xiàn)出來,引導學生有效的展開互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建立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營造師生互動的環(huán)境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這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做到:第一,建立融洽、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教師是主角,少數(shù)學生是配角,大多數(shù)學生的觀眾、聽眾的教學模式,這種課堂教學過多的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做學習的主人。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信任并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才能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第三,教師對學生要一視同仁,要遵循無偏袒、無歧視原則。只有這樣,在師生共同的努力以及相互信任、理解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打造民主、和諧、友好的課堂交流氛圍,我們的教學效率才會提高,課堂師生互動教學才能得以落實實施。
(三)創(chuàng)設師生互動情境,激發(fā)學生的互動興趣
課堂互動是需要導火索的,就是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能勾起學生交流的欲望和興趣。一個人做有興趣的事情,常常會伴隨著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就會激發(fā)個人的想象力,擴大思維空間,容易出現(xiàn)智慧的火花和意想不到的結果,獲得成功的收獲。課堂環(huán)境中的良好情境對于激發(fā)學生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有著重要的作用。課堂中,教師要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得先創(chuàng)設情景。
例如:在教學《火燒云》時,以“情”為首,調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運用朗讀形式激發(fā)學生對火燒云變化莫測的有趣景象的興趣,從而達到使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這樣,通過情境的引導,有效的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了學生開始融入課堂之中,參與到與教師的互動中來,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奠定了基礎,課堂互動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四)引導學生合作學習,課堂師生交流互動
合作交流學習是課堂教學的有效組成部分,也是引導學生更好地實現(xiàn)交流互動的有效方式。在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積極的在課堂上不失時機地組織學生討論,最大限度地讓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表見解的機會,真正使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合作互動學習的方式有多樣,其一是師生之間的集體合作交流互動,其二是同桌之間的合作交流互動,其三是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互動。值得教師注意的是,無論是哪種合作方式,一個合理的、科學的合作任務不能缺乏,合作必須圍繞某一問題而展開,這是合作互動的前提。此外,對于小組合作交流互動,我們教師還應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對全班學生的分組進行認真對地研究設計,最好做到每個小組中成員的學習能力、組織能力、思維活躍程度、學習成績和性別等都要分配均衡,實現(xiàn)優(yōu)化組合。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無論是哪種方式,我們教師都要積極的參與進去,在需要處、疑難處給予學生適當?shù)狞c撥和指導,充分凸顯合作交流學習的意義,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當今社會已經(jīng)淘汰掉原本沒有交往和互動的教學活動,在我們的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只有加強師生互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活動才能真正被當今社會所接受。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積極的研究和總結教學經(jīng)驗與策略,有效的組織學生互動,讓學生在合作交流學習中不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 王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方法的淺談,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
[2] 朱啟美.師生互動教學研究,新鄉(xiāng)教育學院學報
[3] 陳敏聰.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研究,教育教學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