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問起老師是干什么的?肯定有很多人會搖頭晃腦地背給你聽:“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傳道"這個詞還是遵循自然的法則和教育的規(guī)律的,這都是極好的,可是現(xiàn)在的老師還在做這個事情嗎?再看“匠人精神"和“職業(yè)操守"在當代社會也嚴重缺失,導致職業(yè)歧視,導致明明是藝術家的街頭藝人淪為屈辱地被城管驅(qū)趕的乞討者。現(xiàn)在每年畢業(yè)那么多百無一用的本科生,還沒畢業(yè)就已經(jīng)失業(yè)。所謂授業(yè),已經(jīng)被曲解成知識的灌輸或應試技巧的傳授,“授業(yè)”已經(jīng)完全變味。
古時候,老師帶著弟子周游世界,回答學生們提出的關于生活,關于世界的種種問題。其實我們的孩子,尤其是青春期階段,更需要的不是學科老師,而是人生的導師,給他們指點一下努力的方向,聽聽他們的想法,教他們?nèi)绾蚊鎸ψ晕液褪缿B(tài)炎涼。而當代的老師們在“解惑"方面做得最多的就是出卷子,改卷子,訂正卷子。不過話又說回來,現(xiàn)在我們很多老師自己都還沒有活明白,怎么指望他們?nèi)蛯W生解惑呢?老師最好走到學生身邊去,走到學生身后去,給他們提供一些探索的場,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提出一些有趣、有價值的問題,給予他們提出更多問題的機會。勇敢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去探索這個瞬息萬變的精彩世界。
未來學家阿爾文·托爾泰在《第三次浪潮》中也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倍箤W生學會學習,我們教師就必須變課堂上的傳授者為學習上的引路人。阿爾文的思想就意味著教師將由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導者,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總是認為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主要是教師教得如何,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就會有很多教師為學生成績提高不上去而苦惱。 在當下的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角色就不再單單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全國著名的山東省271教育集團是當前國內(nèi)非常有影響力的教育機構(gòu),這所機構(gòu)下屬的所有學校,實行的都是“導師制”項目管理機制,這種機制背后足可以見得對老師的核心價值取向和角色定位。
在正確定位教師的角色后,如何引導孩子們學習呢?著名教育家奧尼舒說:“教師要把完成活動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們獨立地把知識運用于實踐,獨立去獲取知識,并補充和擴大自己的知識技能和技巧?!苯痰谋举|(zhì)在于引導。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參與所教內(nèi)容的探索過程,教師要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導者上,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學變單一主體為雙主體,在當好導演的同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積極參與教與學的活動。引導的價值是無窮的,因為“給”只是給死的知識,而“導”卻能激活活的源泉。很可能,經(jīng)過教師的努力引導,學生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經(jīng)過引導和沒有經(jīng)過引導,在學生的腦子里留下的痕跡是很不一樣,因為學生經(jīng)過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鐘,都是有效的。
當下教師將由學生的管理者變?yōu)閷W生進步的協(xié)助者。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處于至高無上的地位,學生是被動的、學習的奴隸。當下課程改革中,就要實現(xiàn)師生情感上的共鳴,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教師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zhuǎn)變。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當下的教師:(1)建立起充分體現(xiàn)尊重、民主和發(fā)展精神的師生倫理關系。要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和發(fā)展的師生倫理關系,教師首先要樹立教育民主思想。尊重學生人格,讓學生自由充分發(fā)展自己,體驗到自己作為人的尊嚴感和幸福感。并且還要不斷地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quán)益。同時更要努力加強本身的師德修養(yǎng),純化師生關系。(2)創(chuàng)造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師生情感關系,這就要求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品味學習成功的喜悅。同時還需要教師不斷地完善個性,展現(xiàn)個人魅力。
當下教師還將由教材的忠實遵從者變?yōu)榻滩牡拈_發(fā)者。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被排斥在課程之外,教師的任務只是按照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考試試卷和標準答案去教,課程游離教學之外,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進度是由國家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規(guī)定的,教學參考資料和考試試卷是由專家或教研部門編寫和提供的,教師成了教育行政部門各項規(guī)定的機械執(zhí)行者,成為各種教學資料的簡單照搬者。教師一旦離開了教科書,就不知道教什么;離開了教參,就不知道怎么上課;離開了練習冊,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實在可悲! 當下國家大力倡導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并且確立了國家、地方、校本課程三級管理政策,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要在課程改革中發(fā)揮主體性作用,要形成強烈的課程意識和參與意識,改變以往學科本位論的觀念和消極被動執(zhí)行的做法。我所在的濰坊峽山雙語小學是前文提到的山東271教育集團下屬的一所年輕的學校,建校不足3年,教師平均年齡26歲,但是我校大多數(shù)一線教師都開發(fā)了自己的校本課程,總計176門之多,供5600多名在校學生自由選擇,保證了每個孩子的適性發(fā)展。
杜威說過:“今天的教育和老師不生活在未來,未來的學生將生活在過去?!蔽磥硪褋?,教師角色定位刻不容緩!是時候重新審視一下老師的角色定位問題了。時代變化這么快,如果作為教師不趕緊思考,重新定位一下自己,很快會像公交車售票員一樣被淘汰。隨著世界逐漸扁平化,信息平面化,社會的智能化,現(xiàn)在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知識差距越來越小,或者說老師和孩子們獲得知識的途徑和速度越來越接近。在高科技運用方面,有些學生甚至早就走到老師的前面。所以趕緊趁學生還沒徹底瞧不起你,趕緊走下講壇,走下“神壇"吧。承認自己的不全知、不全能,在學生面前示弱一次,不但不會失去你的尊嚴,反而會贏得他們對你人格的尊重。 因為示弱的另一個功能是賦權(quán),它能帶給學生更多的動力,更大的成就感,更多獨立探索的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錢志龍. 中西教育內(nèi)容與方法的差異 J.圖解中西方教育的異路與同歸 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10
聯(lián)系人 劉德義 聯(lián)系方式 13963670735 地址: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區(qū)濰坊峽山雙語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