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問題學生”,大致可以解釋為鬧學、混學、逃學、輟學的學生。他們的品行上有缺點、學習上有困難、心理上有障礙。我們知道“問題學生”大多數(shù)來源于“留守學生”, 這個群體的存在會嚴重影響班風和學風,影響到其他學生或者問題學生本身的健康成長。探討并且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不能輕言放棄,只能用心思考如何從盤根錯節(jié)的癥結中找到突破口。
一、問題學生產生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監(jiān)護人沒有盡到監(jiān)護的職責。農民工外出務工,為了減輕工作、生活壓力只能將孩子留在家中。孩子就由單親家長或孩子祖輩們監(jiān)護,多數(shù)祖輩們文化水平低,他們很少甚至沒有主動地去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他們認為只要一日三餐讓孩子吃飽,有個安全的地方供孩子住宿,不挨凍受餓,就算是盡到了監(jiān)護的職責。至于孩子的學習品質、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等方面,那是老師應該做的事情。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之后,他們每天不能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忍受城里孩子無法想象的孤獨和寂寞。兒時形成的性格將會影響他們一輩子。他們在兒時就沒有給予愛、接受愛的經歷,成年之后,就會相對成為一個比較冷漠的人。對社會沒有信任感,這種態(tài)度很容易使他們走向極端。
另一方面,有的家庭教育存在嚴重的問題。家長認為現(xiàn)在讀書沒有好大的用場,認為讀書花了幾千、甚至幾萬元,畢業(yè)后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倒不如和他們一起早點出門打工,早點掙錢。于是,對孩子的學習就不管不問,任其發(fā)展。結果,這些孩子思想變壞了,成績下降了。
大多數(shù)問題學生的很多不良習慣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我們作為老師要主動擔負起教育轉化的擔子,要花上功夫,最大限度地挽救和教育他們。
二、轉化問題學生的策略。
(一)尊重問題學生,消除其逆反心理。
有過錯的學生由于擔心受到或曾經受到人們的嚴厲指責與嘲笑,往往比較“心虛”、“敏感”、“有戒心”、“有敵意”,常常主觀認為教師偏心,輕視自己、厭棄自己,甚至會“迫害”自己,以至于對真正關心他們的教師不愿接近,采取回避、沉默甚至對抗的態(tài)度。如何才能消除學生的“對抗逆反”心理呢?我們應要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尊重“問題學生”學生的人格,耐心地指導他們,熱心地幫助他們,即使批評也要注意“藝術性”,做到良藥不苦口,這樣才能消除“問題學生”的逆反心理,引導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穩(wěn)步前進,并且從內心對教師產生好感、信任和尊敬,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并進一步產生良好的雙向反饋,從而促進他們的智力發(fā)展,促進其成才。
(二)開展心理疏導、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種途徑。
開好心理輔導活動課。利用班隊活動、談話等形式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總體把握學生心理素質培養(yǎng)發(fā)展方向的前提下,以學生年齡特點為主線,突出心理知識、心理訓練的系統(tǒng)性,有目的、有步驟、分層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對問題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活動中完成心理基本知識傳授、心理素質培養(yǎng)和心理學素質實踐的任務。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課優(yōu)勢,對“問題學生”從心理上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和幫助。一是做到不嫌棄、不歧視、不疏遠,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二是對他們不體罰或者精神虐待———挖苦、諷刺、冷嘲。三是寬容他們犯小錯誤。四是正確客觀地評價問題學生。五是看到問題學生的進步,及時給予肯定。
(三)用“心”轉化。
教育孩子、關注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是一件重大事情。做好這一問題群體的教育輔導工作,是衡量一個教師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我認為,引導促進“問題學生”的成長必須用“心”交換,即
要有信心、有。信心是轉化“問題學生”成功的基礎,在對待“問題學生”方面,一是教師自身要樹立起信心。作為教師一定要擁有這么一個理念“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沒有差生,只有差異?!币嘈琶恳粋€“問題學生”不僅有進步的心態(tài),也有進步的渴望,更有進步的潛能。只要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全身心地投入,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二是要使“問題學生”樹立信心。“問題學生”身上雖然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但也蘊藏著一些不引人注目的“閃光點”。老師應選擇有利時機,適當表揚、鼓勵,循循善誘,喚起其積極向上的心靈愿望。
要有一顆童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每天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位“問題學生”。深入學生中間,與他們談心,詢問其學習、生活情況,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排除他們的戒備心理,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心理上接受教育,愿意跟我們傾吐心聲。平時給予全心的呵護,給他們更多的理解和信任,更多的一份關愛,少一些怨恨和責難,用愛去感化他們,讓他們能與教師、同學的感情融洽起來。、
要細心、。挖掘他們的積極因素,“問題學生”身上還是有一些閃光之處的,做老師的平時要多留心觀察,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對其進行引導和利用,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勢。使其明白原來自己并不是一無是處的。 “調皮型”的學生,大多是壞習慣多,毅力差,做事不用心,從而最終導致成績較差,但他們在其他方面的表現(xiàn)卻良莠不齊,很有個性特點,教育他們的關鍵是疏導、遷移,促使他們把旺盛的精力用到學習上去。 “遲鈍型”的學生,通常智力不行,自卑感較重,對他們必須教給其學習方法,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再說成績差并不等于不可以教好,習慣差不等于智力差,成績差不等于未來的人生就差。因此教師要有一雙慧眼,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亮點,只要他們比以前取得了些許進步,就要予以表揚和鼓勵??隙ū頁P問題學生,滿足其自尊心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為轉化創(chuàng)造契機,讓其產生一種成功感。
要有耐心。轉化問題學生,不要急于求成,首先找準癥結,弄清病因之所在,對癥下藥,然后再“進補”,反復抓,抓反復。總之,矯正孩子養(yǎng)成的不良習慣需要堅持和耐心。只有堅持到底,才有所收獲 。
(四)經常與家長溝通,共同促進學生成長
轉化“問題學生”需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所以,教師必須經常與家長聯(lián)系,通過家長了解“問題學生”的全貌,老師要把學生在校的行為表現(xiàn)反饋給家長,還要詢問學生在家的表現(xiàn)。聯(lián)系時先報喜后報憂、多報喜少報憂的原則。老師應時常做家訪,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xiàn),以及學生在學校的情況反饋給其家長或其監(jiān)護人,同時向其家長或其監(jiān)護人宣傳一些教育政策和方法。使他們對學校產生信任,讓家庭和學校形成一股合力,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有效的教育,才能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
三、
三、培養(yǎng) 問題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包括:對學習有一定興趣,能自覺的投入學習;自覺完成作業(yè);積極進行復習及預習,并能找到自己的問題,及時改正和勇于創(chuàng)新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因此良好學習習慣一旦養(yǎng)成,它便會持續(xù)下來,是一種自覺的學習行為,學生將受用終生。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去努力:
(一)因材施教,分層教育制。
對待問題學生,可以采用“五特殊”的分層教育機制。1.即特殊備課:平時教師在備課時,要將問題學生的心理因素和接受程度考慮進去,給他們設置特殊的學習目標,使他們學有所得。2.、特殊疏導:有的問題學生受不良心理品質的影響,聽課常有不耐煩、不專注的動作,教師應予以疏導,而不是批評。當他們在課堂上表現(xiàn)不錯時就要立即表揚。由于他們倍受教師關注、關愛,自信心得到滿足,會格外認真對待課堂。3.、特殊互動:對于有品德、心理方面問題的學生,教師在課堂中要有意多提問,讓其平等地參與課堂教學,使其感受到老師的真誠和集體的溫暖。4.、特殊作業(yè):針對學習問題學生,降低學習強度和程度。通過減少作業(yè)量,縮短學習時間,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使他們認識到學習并不可怕,并能循序漸進提高其訓練的強度和難度。5.、特殊表揚,:課堂上實行鼓勵教學,有目的、有計劃地關照問題學生,把簡單容易的問題留給他們,對有難度的題目加以提示,對他們在課堂中取得的細小進步、點滴成績,教師都要當眾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讓他們獲得成就感,不斷增強信心、克服學習、行為習慣、心理上的障礙,逐漸重新認識自我、接納自我。
(二)(二)、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改善學習狀態(tài)。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聽講的習慣;另一方面要根據(jù)學科課堂教學的特點,采用適當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動質疑、不斷反思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良好學習習慣。真正理解了學以致用,進一步明確了學習目的。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就要善于挖掘學生身邊的事例,給學生創(chuàng)設適合他們的學習游戲情境,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改善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在活動中積極融入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因素,融趣味性于教育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和喜悅,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
(三)(三)、 注重身教,做好學生的表率,發(fā)揮榜樣的作用。
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示范作用的好壞,對學生能否形成良好的習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一點,在教學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因此教師要從各方面給學生作好表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育無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師無小節(jié),節(jié)節(jié)皆楷模。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意言行一致,注意自己的形象,教師師所做的保證也要努力兌現(xiàn),做到誠信待人。學生經受教育,就能產生內心振動,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一些缺點,并主動改正這些缺點,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四)(四)加強檢查、監(jiān)督和指導,適時鼓勵。
問題學生也是充滿朝氣和未脫稚氣的青少年,我們切忌一味地指責,影響他們的熱情。要在他們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過程中,針對他們的付出、他們的努力而及時的承認和不斷的鼓勵。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決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而是一個長期而細致的過程,必須結合教育教學過程進行。從基礎抓起,長抓不放。
(五) (五)培養(yǎng)多思、善問、大膽質疑的學習習慣 。
學習要嚴肅認真、多思善問。“多思”就是把知識要點、思路、方法、知識間的聯(lián)系、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等認真思考,形成體系?!吧茊枴辈粌H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還要虛心向老師、同學及他人詢問,這樣才能提高自己。而且,還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敢于合理質疑已有的結論、說法。 對所學的新知識,要通過思考找出它與以前所掌握的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使知識形成體系,從而加深理解和記憶。對于思考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懂、不理解的問題,及時向別人請教,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同學之間充分的合作與交流,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互補性。
此外,通過聽報告、看展覽的形式,以科學道理、形象圖片、典型事例讓學生明確不良學習習慣的壞處,再以自己的努力和家長、老師的指導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
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一點一滴地去積累,一次又一次的耐心幫助和指導。相信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不是難事。
總之,問題學生的教育易“疏”不易“堵”,只要我們循序漸進,有耐心、有恒心,力爭一個學生不掉隊,一定會把問題學生教育成為優(yōu)秀的學生。
通訊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貢川鄉(xiāng)中心小學
姓名:韋榮福
聯(lián)系電話:13768281489
郵政編碼:530802
工作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貢川鄉(xiāng)中心小學
2018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