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歡
摘要:母豬泌乳障礙是能繁母豬容易發(fā)生的一種常見病,尤其是初產和老齡母豬易發(fā)。病豬臨床主要表現(xiàn)出精神萎靡,食欲減退,泌乳減少或停止,拒絕仔豬吮乳,導致仔豬過度饑餓,缺乏營養(yǎng),生長發(fā)育遲緩,嚴重時容易發(fā)生死亡,損害養(yǎng)豬業(yè)的經濟效益?,F(xiàn)總結該病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母豬;泌乳障礙;病因分析;臨床癥狀;藥物治療;飼養(yǎng)管理
中圖分類號:S858. 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8-0118-01
1 病因分析
營養(yǎng)因素。母豬飼喂量不合理,過多會導致營養(yǎng)過剩,容易造成體況過肥,使乳腺內沉積大量脂肪,影響乳腺泡發(fā)育;飼喂量過少會導致營養(yǎng)不足,容易造成體況過瘦,阻礙乳腺泡發(fā)育,使泌乳機能減弱。如果飼料搭配不合理,營養(yǎng)比例不當,缺少某些氨基酸、維生素或微量元素,也會導致泌乳減少。另外,母豬飼喂污染霉菌的飼料,其中的霉菌毒素會影響機體吸收營養(yǎng)以及乳腺發(fā)育,導致免疫力降低,發(fā)生免疫失敗,容易感染疫病,從而引起嚴重的泌乳障礙。此外,盡管母豬攝取充足營養(yǎng),但缺乏飲水,也會對泌乳性能造成嚴重影響。
應激因素。噪音應激,母豬分娩后要求環(huán)境保持安靜,如果長時間存在過大噪音,會使其無法休息好,或者母豬突然受到驚嚇,都會造成泌乳減少或停止。冷熱應激,產房沒有加強保溫、防暑,突然出現(xiàn)嚴重的冷熱刺激,過冷會導致機體消耗過多營養(yǎng),過熱會導致采食減少,都會使機體缺乏營養(yǎng),引起泌乳障礙。環(huán)境應激,母豬過晚轉移到產房,泌乳期進行轉欄等,由于環(huán)境改變而發(fā)生應激,也會影響泌乳。注射疫苗,母豬泌乳期接種容易產生較大應激反應的疫苗,也可引起泌乳障礙。
疾病因素。主要包括經常發(fā)生的慢性消耗性、熱性疾病以及嚴重的生殖系統(tǒng)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等,都會引起發(fā)熱、乳房炎、子宮炎、采食減少或者停止,從而使其產后少乳或者無乳。
2 臨床癥狀
該病的主要癥狀是泌乳量減少或完全停止泌乳。病豬的乳頭及乳房縮小,乳房皮膚變得松弛,乳腺質地松軟,擠奶時只能夠擠出很少的乳汁或完全沒有乳汁。由于母豬分泌較少乳汁會使后代仔豬增加吮乳次數(shù),但依舊無法吃飽,此時就會持續(xù)追趕母豬,并對乳房用力拱動以吮乳,同時會由于饑餓而發(fā)出嘶叫,不會建立清晰的吮乳排序。另外,仔豬往往會體況消瘦,被毛凌亂,缺乏營養(yǎng),四處亂走等,并容易導致母豬乳頭損傷,從而使其恐懼不安,因怕疼而拒絕哺乳仔豬等。
3 防治措施
藥物治療。如果病豬乳房飽滿,但無法排乳,可用手將乳頭塞擠掉,并配合按摩,肌肉注射30萬~40萬IU催產素,每天用藥3~4次,連續(xù)使用2~3天。如果乳房松馳,但無乳排出,可肌肉注射10—20 mg苯甲酸雌二醇、20萬IU催產素、5~10 mg黃體酮,每天用藥1次,連續(xù)使用3~5天。如果病豬泌乳力低下,可用胎衣湯催乳治療,即取新鮮胎衣,清洗干凈后加水煎煮,煮爛后添加一些胡椒粉和鹽,待溫度適宜后喂服;也可用鮮魚湯,即取適量新鮮小魚,加水、加鹽煎煮,煮爛后待溫度適宜喂服。還可采取中藥療法,即取黃芪、當歸、黨參、白芍各20 g,王不留行40 g,白術、山甲、通草各15 g,全部研成粉末,添加在飼料中混飼。如果病豬患有乳房炎,可在乳房基底部位注射400萬IU青霉素、100 mL0.1%普魯卡因進行封閉,每天用藥1次,連續(xù)使用2~3天。如果病豬患有陰道炎、子宮炎,可靜脈注射500 mL 5%糖鹽水、20 mL魚腥草注射液、20 mL 2.5%氧氟沙星、20萬IU催產素,經過6h再用藥1次。如果病豬患病超過3天,要先注射適量的氯前列烯醇或已烯雌酚,使子宮頸口擴張。如果病豬伴有發(fā)熱,可配合使用10—20 mL氨基比林。
加強飼養(yǎng)管理。確保母豬圈舍始終保持干燥、清潔,避免乳頭發(fā)生污染以及地面溜滑出現(xiàn)摔跌。母豬分娩前1個月適當調整日糧配方,確保供給充足的青綠多汁飼料,飼喂含有豐富蛋白質、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的配合飼料。經常觀察母豬體況,避免妊娠母豬體況過肥,一般每天喂量適宜控制在1. 8—2 kg左右,如果過肥要及時采取限飼。母豬分娩前2~3天開始逐漸減料,分娩后要先飲用麥麩湯,之后逐漸增加喂量,經過l周左右即可采取正常飼喂,以滿足機體需要。母豬分娩前15天要確保適量運動,每天需要活動1~2 h,并最好進行大約th的柔和日光浴,但禁止在中午強光下照射,以鍛煉體能,提高分娩以及泌乳能力,避免產后發(fā)生脫鈣等。經常測量妊娠母豬體溫,尤其在產前1—2天以及產后2~3天要分別在早晚各測量1次體溫,如果發(fā)現(xiàn)產后第1天下午或產后12~18 h內體溫得到39.5℃以上,則要采取預防性治療。產房要做好充分準備,并經過全面消毒。母豬臨產前1周轉入產房,使其適應環(huán)境變化。母豬分娩過程中,盡可能保持產房安靜,避免出現(xiàn)噪音,防止發(fā)生應激。母豬分娩時,要安排專人看護,如果發(fā)生難產,要立即采取正確助產,注意確保無菌操作,避免產道損傷,且術后要注射適量的抗生素和催產素,用于消炎并促使產道異物排出。新生仔豬要適時斷齒,一般適宜在產后24 h內進行,防止其在吮乳過程中損傷母豬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