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連成
芝麻幣 這是尼泊爾1740年發(fā)行的一種輕型硬幣,每枚只重0.008~0.014克。不可思議的是,這種小小芝麻幣,在購買零星物品時,還常常被分割成兩份,甚至4份。
牙幣 美拉尼西亞島上的黑人居民,長期使用狗牙和豬牙做的貨幣。有了“牙幣”,就可以買回自己所需的物品,娶回妻子。一家人一年有百來個狗牙就夠開支了。
鹽幣 公元6世紀時,摩爾的商人曾用鹽作交易的憑證。當時,那里的食鹽相當匱乏,1克鹽換1克黃金。以后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鹽開采量的增加,“鹽幣”逐步退出貿易。但是目前,中非部分地區(qū)的民族仍保留使用鹽幣的習慣。
貝殼幣 非洲部分民族和太平洋的一些島嶼仍用貝殼作錢幣。當?shù)氐呢悮沤小凹永餅酢保?00個“加里烏”可買回一整匹棉布。
珠幣 在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地區(qū),從公元9世紀起,就用玻璃珠子當貨幣,價值很高,不是萬不得已時,不肯輕易出手。
手鐲幣 西非象牙海岸的貨幣形同大大小小的手鐲。持有者可將其戴在手上、頸上和腳踝上。
骨幣 印度尼西亞北部地區(qū)的民族,用母牛頭蓋骨作貨幣,頭蓋骨的大小,決定貨幣價值的多少。
(摘自《老年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