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翌帆
又是一個愉快的星期天,我特意起了個大早,為的是能和媽媽一起逛菜場。
一踏進小菜場,到處都是吆喝聲:自己種的青菜,新鮮不打藥;剛燒好的糖藕,又糯又甜;正宗的野生小甲魚……哈哈,好不熱鬧啊!
媽媽先是來到了蔬菜區(qū)的一家攤位前,看看這個,又掂掂那個,問了好幾個菜的價格,結(jié)果一樣都沒有買,接著是第二家,第三家……我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一圈轉(zhuǎn)下來,她才來到剛剛問過的一家由兩位老人經(jīng)營的攤位,買了我們所需的各種菜品。媽媽像是看出了我的疑問,她笑著說,買東西最好做到貨比三家,這樣才能買到物有所值的產(chǎn)品。
接下來的事情更讓我驚訝了。在水產(chǎn)區(qū)我們要買瀨尿蝦,媽媽選好了一家攤位選出十幾只個頭肥大的,老板接過去裝進一個紅色袋子,放在秤上顯示出金額58.5元。誰知媽媽從旁邊找來了一個白色塑料袋,讓老板把那些蝦重裝進袋子再稱一下,這時候秤上的金額卻變成了52.6元。天啊,一個袋子竟要賣6元。
原來,看似平淡的飯菜中離不開媽媽的斗智斗勇。我以后一定好好吃飯,再也不挑三揀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