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y
許多人都說成人的世界充斥著謊言,唯有孩子的世界單純美好……嗯,這么說的人,大概是因為沒養(yǎng)過孩子。那些(沒養(yǎng)過孩子的)人驚呼:怎么可能?孩子的世界難道不應(yīng)該是最真實最純潔的么?
噗——才不是哩!
不信,你自己留心觀察一下——
在超市里,一個4歲的男孩正在撒潑,非要買一個價格昂貴的玩具,他爸爸一心想擺平狀況,于是對兒子說:“我們趕快回家,回到家快遞員叔叔會把玩具送來我們家的!”
在甜品店,一個2歲女孩的媽媽正美美享用冰激凌,女孩眼巴巴地望著媽媽的冰激凌,提出也要嘗一口,媽媽對她說:“小孩不能吃冰激凌,吃了會死?!?/p>
……
這只是小孩謊言世界里的滄海一粟,中國的小孩,哪有沒被騙過的?我們現(xiàn)在要討論的是究竟該不該欺騙孩子,以及如果不得不騙,該怎么把欺騙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我們先來討論一下,該不該欺騙孩子。
不可否認,面對小孩這種奇特的生物,再有耐心的家長也有崩潰的時候。好家長和壞家長的區(qū)別就在于,好家長一年可能只有幾次失控,壞家長呢,干脆天天都在失控。
一旦家長自己的底線失守,就開始不計后果騙孩子,因為騙孩子是最方便、最快捷的解決問題之道。比如上文提到的情況,其實是走了教育的捷徑——比起苦口婆心說道理,或換種方式解決問題,欺騙和恐嚇最簡單。
然而家長沒有想過,假如快遞員叔叔并沒有“把玩具送到家”,假如小女孩最終偷吃了一口冰激凌發(fā)現(xiàn)自己“并沒有死”……后果是什么呢?
孩子如果記性不好,很快忘了這件事當然好咯。事實上,只要有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的記憶力可比大人要好得多!
那么后果只有一種,發(fā)現(xiàn)自己屢次上當受騙的孩子,開始不信任家長,不再把家長說的話當真。比如“不要吃顏料,有毒”,比如“好好聽課,成績不好會找不到工作”……他們干脆一概不當真。
那些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的家長,請回憶一下,你們到底騙過孩子多少次,這和“狼來了”是一個道理嘛。
所以,如果是為了簡單擺平眼下狀況而欺騙孩子,卻又無法事后圓謊,這種欺騙,能少則少,最好一次也不要有。
我們再來討論一下,如果不得不騙,該怎么把欺騙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上面說了,哪怕是再好的家長,也有失控的時候。家長也不是圣人,偶爾想走個捷徑,可以理解。
所謂捷徑,絕不是上文那種“慌不擇路”的捷徑,哪怕非得騙孩子,也要謹遵這幾個原則:
1.謊言盡可能美好。比如希望孩子早睡,與其告訴孩子不睡覺會被大灰狼抓走,不如說睡著后會有小仙女給孩子準備好美味的早餐,如果老是不睡,小仙女就不會帶來好吃的。
2.謊言要能圓謊。舉例說,假如說快遞員叔叔會把玩具送到家,回到家孩子自然充滿了期待,那么怎么編下去?為了給孩子一個交代,家長一定要想一個合理的理由,解釋為什么“快遞員叔叔沒把玩具送到家”。既然演了,一定要演到底,因為你挑戰(zhàn)的,是孩子對家長的信任啊。
3.謊言要可持續(xù)。千萬不要今天說“不好好吃飯會被大灰狼抓走”,明天又說“不好好吃飯就要打針”,拜托,孩子雖然天真但并不傻,連撒謊都東一句西一句,簡直是藐視孩子的智商嘛。
是啦,美好的童話也是謊言,但是,相信云朵上住著仙女、走過彩虹橋就能看見幸福樹的孩子,內(nèi)心肯定比隨時擔(dān)心被狼外婆抓走的孩子要明亮得多吧。
愿每個家長都是好演員,能用心配合你家熊孩子,演一出結(jié)局圓滿的家庭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