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琳
[摘 要] 《病理生理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之間的橋梁和紐帶[1],為后續(xù)學習《診斷學》《內科學》打下良好的醫(yī)學基礎。盲生由于先天或是后天的原因導致其視力障礙,無論從生理或是心理在學習這門課程的時候會有很大的難度,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授課教師需要探尋授課方法,一方面需要根據盲生自身的特點,另一方面需要結合《病理生理學》的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教學大崗,因地制宜地尋找適合盲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方法,才能有效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學有所獲,將所學到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推拿治療中。
[關 鍵 詞] 盲生;《病理生理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192-01
《病理生理學》是一門醫(yī)學專業(yè)的基礎課程,主要講授的是疾病的原因、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機制以及疾病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學基礎。重中之重就是講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機制[2]。
《病理生理學》對一般正常視力的學生,其教學手段不外是老師的課堂講解、PPT課件,一些仿真的模型,都是“眼見為實”,教學效果相對于盲生來說要好一些。但是面對一些非常抽象的環(huán)節(jié):比如講到DIC(彌散性血管內凝血)這一章節(jié),很多概念性的知識理解對于正常視力的學生來說都非常有難度,那么對于盲生掌握《病理病理學》的基礎知識,難度是可想而知的。由于盲生先天或是后天的原因,他們缺乏對疾病的發(fā)生機制的一個整體認識,難以做到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比較形象動態(tài)的理解和應用。但是上帝在為你關閉一扇門時,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盲生學生的聽力和觸摸感是要高于常人的。例如在講解消化性潰瘍這一章節(jié)時,首先讓盲生觸摸胃的仿真模型,重點觸摸幽門部的黏膜皺襞,可以摸到皺襞相對于賁門部而言,黏膜皺襞減少,對于胃酸的刺激,這樣防御就減弱了,從而可以充分理解了消化性潰瘍好發(fā)于胃小彎近幽門部,這樣于盲生來說就會理解和掌握得相對容易和準確。
一、善于歸納總結各個系統(tǒng)疾病的病理生理學表現的共同點
作為推拿專業(yè)的學生,所學的醫(yī)學知識較多,如何將所學的知識做一個很好的歸納總結是盲生醫(yī)學素質的重要體現。例如講到的發(fā)熱是屬于基本病理生理學過程,后面講到的心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中都會提到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如何理解這些章節(jié)中提到的水、電解質紊亂里所講的低鉀血癥?這時學生對于各章節(jié)的歸納總結就很重要。
在教學中,首先是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體會和理解人體體液組成部分,運用比較記憶的方法來理解低鉀血癥、高鉀血癥的區(qū)別,在后續(xù)學習各個章節(jié)中,例如呼吸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中都涉及到水、電解質紊亂,這些系統(tǒng)的改變有何相同點和異同點,進行歸納整理,這樣就可以將知識點記憶深刻,讓后面的系統(tǒng)學習可以做到有理有據。對盲生而言,歸納總結的能力提升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老師去引導和詳解。在老師的引導下,盲生不斷地在總結中掌握到正確的醫(yī)學思維方式[3]。
二、善于利用學生聽的優(yōu)勢
對于盲生的教材,最好能有專門與漢文教材相匹配的盲文教材,但是在市面上很少能做到完全匹配,所以對學生而言,無疑是增加了閱讀方面的障礙,這會嚴重影響到盲生學習《病理生理學》的學習效率和準確度,針對這種情況,能否可以利用學生聽力方面的優(yōu)勢,在課堂給學生多聽音頻,將每堂課上講解的重點錄制下來發(fā)給學生,同時在課堂采取音頻的方式也可以使課堂的氣氛變得活躍起來,多種教學手段的應用也會增加學生的課堂興趣。
三、善于利用師生角色互換,啟發(fā)式教學
在眾多的教學手段中,啟發(fā)式教學是提高學生能力最好的一種方法[4]。教師可以從之前學習過的《人體解剖學》和《生理學》知識基礎作為引子,采取盲生學習的主要途徑即用耳聽、用手摸、用大腦去聯(lián)想等,根據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出一場別開生面的討論來充分調動盲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將所學的知識回顧并運用、歸納、綜合,師生角色互換,將一堂課變?yōu)閷W生的主場,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演講能力、觀察能力、與人溝通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讓他們明白他們是很棒的[5]。
四、結語
盲生視力低下,由此造成學生在學習基礎課程時會出現學習困難的現象,作為一名基礎醫(yī)學教師,針對此種現象,是否可以考慮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豐富課堂教學方法,師生角色互換、PBL教學法,利用音頻等形式合理開發(fā)學生聽力方面的優(yōu)勢,力求將基礎知識以一種形象化和生動化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學有所用。
參考文獻:
[1]張子敬.病理學[M].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3.
[2]劉紅,鐘學儀.病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3]孫偉霞.全納教育理念與實施[J].煤炭高等教育,2003(5):20-21.
[4]馮莉.對啟發(fā)式教學藝術的探索[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01(3):30-33.
[5]黃志成.21世紀全球教育研究新課題[J].全球教育展望,2001(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