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紅
[摘 要] 聾校職業(yè)高中的教育目標主要是把聾生培養(yǎng)成自食其力、擁有一技之長的合格勞動者,職高聾生對文化課普遍存在厭學情況。作為職高教師,應真正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了解職高聾生語文學習的特點,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對策,走出聾校職高語文教學困境。
[關(guān) 鍵 詞] 以生為本;聾校職業(yè)高中;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086-02
《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試行)》指出:“語文課程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各類專業(yè)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礎(chǔ)課。語文教學對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對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yè)能力、創(chuàng)業(yè)能力以及繼續(xù)學習和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逼涿鞔_了語文學科在職業(yè)高中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語文學科在聾校職業(yè)高中教學中同樣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那么,當前聾校職高的語文教學狀況如何呢?
一、調(diào)查與分析
在聾校職高的語文課上,我們常??吹嚼蠋熢谥v臺上講得滔滔不絕,聾生在講臺下兩眼茫然。老師只好自問自答,聾生成了看客。怎樣走出這種困境?本著“以生為本”的理念,筆者從聾生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內(nèi)容與遇到的困難三方面進行了調(diào)查設(shè)計,對本校的20名職高聾生進行了調(diào)查,并對相關(guān)問題作深入分析。
(一)喜歡自主學習
從聾生喜歡的學習方式來看(見表1),喜歡以老師教為主的聾生只占35%,65%的聾生喜歡以聾生自主學習為主,老師適當指導。可見,職高聾生已有一定的學習能力,但是當前課堂上,聾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很少,總是老師在教,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導致聾生學習興趣不高,沒有從根本上提高職高聾生的語文能力。
(二)喜歡關(guān)注文本內(nèi)容
從聾生喜歡的學習內(nèi)容來看(見表2),喜歡從寫作背景了解古今中外歷史的占85%,喜歡學習文中語言的占60%,喜歡感受文中豐富內(nèi)容的占90%,喜歡從文中得到啟示,明白道理,學會做人的占100%,而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中心思想、了解課文結(jié)構(gòu)、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都只占50%以下??梢?,語文是一門充滿無窮魅力的學科,它有著鮮活的語言材料、豐富的人文精神,是大多數(shù)聾生喜愛的,而對分段概括段意、了解課文結(jié)構(gòu)等語文知識,很少有聾生喜愛。然而,在語文課上,老師總是過多地關(guān)注作品的知識點,逐段串講,條分縷析,在聾生還不熟悉作品原文的情況下,就展示給聾生支離破碎的形象,破壞了文章的整體形象,忽略了聾生對文本足夠的接觸感受,使聾生對學習語文失去了興趣。其實,對職高聾生講太多的語文知識,是不切實際的。人格健全、心智正常、快樂的、健康的人那才是我們應該探索的。
(三)存在學習困難
從聾生是否存在學習語文的困難來看(見表3),100%的聾生存在學習困難。
從存在的各種困難來看(見表4),認為自身語文能力差的占60%,認為教材比較深,學習起來有困難的占55%,認為邊學邊忘,語言貧乏的占95%??梢姡捎诼犃埣?,聾生的語言能力很差,隨著年級的升高,教材中安排的課文難度也在增加,學習起來倍感吃力,絕大部分聾生覺得自己邊學邊忘,語言貧乏。
二、對策與方法
通過以上的調(diào)查與分析,筆者認為,要走出當前聾校職高語文教學的困境,必須真正做到“以生為本”。
(一)倡導自主學習,落實“以生為本”
語文課程標準中談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崩蠋熞颜n堂交給聾生,讓他們自主學習,而老師在其中僅起指導和服務的作用。我們不必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不要總是想著這節(jié)課我教了些什么,而應該更多地關(guān)心聾生學到些什么,使多數(shù)聾生受益。如何指導聾生自主學習呢?應努力培養(yǎng)聾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方法、能力。
“學”,課堂上或課前騰出時間讓聾生自學,老師要教給聾生自學方法,提出自學要求。主要是讀讀課文,劃劃自己想掌握的詞(包括以前學過現(xiàn)在已經(jīng)遺忘的詞語),不懂的詞語想辦法理解,把自己不能理解的詞、句做上記號以便在“導”的階段提出;為檢測自己是否讀懂課文,試著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回答老師設(shè)計的問題;最后,提出不懂的問題,以便在“導”的階段師生共同討論。
“導”是在聾生自學的基礎(chǔ)上,在老師的引領(lǐng)下,聾生充分地讀、盡情地說、快樂地寫,化解“學”中的疑問。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應盡量設(shè)計一些提綱挈領(lǐng)的問題,避免問題滿天飛,把課文分解得支離破碎,聾生疲于應付老師的提問。
“練”是鞏固、延伸,重在依托文本,提高聾生的語文能力,而不是簡單重復、枯燥乏味地抄寫,或者是脫離聾生實際能力的練習。
(二)以人文帶知識,體現(xiàn)“以生為本”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如果使學生習慣于簡單地接受或被動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壞的,如果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痹诿@校職高的語文教學中,要實施生本教育,必須從聾生感興趣的角度出發(fā),加大人文精神熏陶的力度,“以人文帶知識”為切入點。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xiàn)人文性,即營造一種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促進聾生自由發(fā)展,充分相信聾生,張揚聾生個性。
(三)分解學習難度,保障“以生為本”
俗話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自信心對學習能力較弱的職高聾生更為重要。老師必須根據(jù)聾生實際,降低難度,讓聾生感受成功的喜悅。聾生學語文,最怕的是作文、閱讀。對課文后難度較大的思考題,老師可把它分解成幾個小問題,讓聾生閱讀思考。
(四)加強詞語積累,促進“以生為本”
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就像砌房子一樣,一塊石頭、一個磚頭、一抹水泥、一張瓦片、一顆釘子、一根木條,需要一點一滴地壘和砌。而有些聾生對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像其他學科一樣,只要上課聽聽、課后做做練習就可以了,抱著這樣的思想觀念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從調(diào)查中知道,大部分聾生邊學邊忘,語言貧乏,到了職高階段,語言能力仍然低下。因此,要提高職高聾生的語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需要日積月累。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試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童璐.閱讀教學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J].中外教育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