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加里·格拉夫曼對四位音樂演奏者的現場指導,分析偉大音樂教育家是如何理解和詮釋作品,對其鋼琴教學思想進行探究。
【關鍵詞】加里·格拉夫曼;精神氣質;真理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加里·格拉夫曼——具有“二十世紀美國音樂家代表人物”、“世界知名鋼琴巨擘”“音樂教育家”,還有“中國藝術收藏專家”“旅游考古老手”等稱謂,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音樂家于2016年5月30-31日來到素有“音樂之都”美譽的哈爾濱,為哈爾濱音樂學院上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大師班。4位鋼琴系教師依次演奏,格拉夫曼進行現場指導。
一、歷史的“在場”與演奏者的精神氣質
第一位方弋演奏的曲目是《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他是第一位上場的演奏者,曾經多次與交響樂隊協(xié)奏,他的演奏宏大自如,瀟灑而奔放。格拉夫曼在指導過程中始終強調歌唱性的表現。這種歌唱性不僅僅表現在對于作曲家原創(chuàng)風格的遵守,如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創(chuàng)作初衷就是強調,“音樂是從心中流淌出來的,最后也要回歸到心靈中去”。同時還注重演奏者在理解作曲家創(chuàng)作特色基礎上,充分表現自身內在精神氣質的問題。
這包括如何做到將音樂的演奏從極弱到極強的對比,彈奏時的逐漸放開,如何能夠聽到左手的聲音,如何在漸強時做到速度與力量的均勻,發(fā)揮出無限的張力。進入連接部時,左手如何單獨練習。進入副部主題,想象一個大樂隊的進入,想象小提琴的柔弦,踏板使用一半,如何堅持用歌唱性的方式去演奏等……。將作曲家與演奏家的精神氣質融匯合一。
第二位高威演奏的曲目是《肖邦g小調第一敘事曲》?!缎ぐ頶小調第一敘事曲》作品以其獨具的特色和鮮明的民族風格表現了震撼人心的故事。如何把握作曲家的風格特色,對于每一位鋼琴學子都會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和詮釋。
格拉夫曼走上前說:在你的演奏中我聽到了十分美妙的旋律,我很喜歡,但如果加強樂句的感覺,更加重視作曲家的“自由速度”,這將會是更具有意義的?!白杂伤俣取边@種術語在肖邦的鋼琴作品中很常見,特別在其敘事曲中的運用更是普遍。強調在演奏中,在不打亂基本拍子的情況下作出節(jié)奏上或快或慢的自由處理,隨即又回到原速,給人一種自然連貫的感覺。①
高威的演奏細膩、優(yōu)雅,并富有彈性。格拉夫曼按照她的個人氣質,順勢引導,如當音樂弱起時,要注意呼吸、學會區(qū)別強大、弱小、謙虛、害怕的細微差別、如何用鋼琴的音色表現小號、模仿號角的音色、小提琴、樂隊的音色、如何將短句變長句、三連音的旋律化、模仿心臟的跳動等,為表演者打開了豐富的視域空間。
第三位是宋夢書演奏巴赫的《帕蒂塔》第二首。《帕蒂塔》又被稱作德國組曲,是巴赫生前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古組曲②。演奏結束后,格拉夫曼說:“在我像你一樣年齡的時候,我也是這樣演奏。但若將附點和短音符更短一些,節(jié)奏性就會更強?!彼赋鲆恍┭葑嗾咴谘葑喟秃盏囊魳窌r不用踏板,因為巴赫寫作品時,不標注踏板。現在人們彈奏巴赫作品時不知道如何用踏板,使得許多音樂家的演奏作品差別很大。格拉夫曼強調彈奏巴赫要有變化,一定要有樂句感,要注重線條,要精致。
格拉夫曼上課非常嚴謹而認真,不放過每一個小的瑕疵,如斷句的彈奏、新句子開始時的粗放、雙聲部的層次變化、低聲部的連貫與漸強的細微變化、三聲部的細部要求等。
二、“擬音哼唱”的人性自覺
“非凡的思考,不是作為個人,而是作為人性而自覺。”③
最后一位孫宇演奏的曲目是《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奏鳴曲》。
拉赫瑪尼諾夫是浪漫主義晚期作曲家,在音樂中更加注重個人內心精神層面的表現和情感的抒發(fā),因此他的音樂更加充滿抒情性、戲劇性、詩意的寧靜、幸福美好和心曠神怡的靜謐。
孫宇的演奏熱情澎湃,激情奔放,伴隨著柔情似水……。格拉夫曼用自己的“擬音哼唱”解讀著作品,在不經意間將自身人性的內在魅力釋放和流淌出來,他帶領演奏者進入細部的調適:如演奏作品時,“如何做到拇指和小指多些力度,線條更長一些,如何將右手的聲部用左手彈,怎樣想象兩個不同的樂器連線的感覺,就像彈奏巴赫的多聲部音樂一樣來練習。
他始終強調旋律線條應如夢幻般的美妙,類似大提琴,巴松的特質。
格拉夫曼充分挖掘了單聲旋律中所蘊含的復調因素和對多聲部思維的多種想象,在“擬音哼唱”的過程中帶給演奏者全新的感悟和體味。
“世上的聲音,或者甚多,卻沒有一樣是無意思的?!雹?/p>
格拉夫曼在音樂的世界中,用自己全部的熱情和智慧,細心體味每一個聲音的意思和寓意……。他在調適著作品的表現維度,調適著作品的風格和特色,在“擬音哼唱”的過程中全力投入,以自身巨大的人格魅力詮釋著音樂,帶領演奏者靠近著音樂的真實,詮釋著音樂的真理。
三、結語
海德格爾曾說:“真理如何作為陳述而組建起來的呢?一個陳述又是什么呢?”③
格拉夫曼的大師課,讓我們感悟到真正的演奏是充滿無限創(chuàng)造力和美感的,特別是樂曲詮釋中所蘊含著的強大的精神氣質。
格拉夫曼在教學中經常運用超凡的想象,如將某些樂句的演奏想象成大管、圓號、進軍號等。格拉夫曼說:“鋼琴是敲擊的樂器,要把鋼琴想成是一個樂隊,具有幾百種樂器色彩和功能的樂器。要注重旋律的優(yōu)美和流暢,達到細致入微的表現心靈的流淌感。除此之外,其他都是次要的。
鋼琴演奏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對于蘊含在音樂中的真理的陳述和表達,是對于這個真理的一種接近、靠近和找尋。在這種找尋的過程中,海德格爾給我們一些找尋的原則:“真理——與諸物的符合;”這就是說,如何將作曲家所創(chuàng)作的、存在于作品中的真理展示出來?真理就發(fā)生在演奏作品的行為中,就在于對作品詮釋和演奏的是否符合中。
格拉夫曼所做的工作就是這樣一種在演奏者的演奏中、在符合與非符合過程中做出的恰切調適,因此,他的教學經常出現,包括如何使踏板輕一些,而達到音樂的干凈和澄明的色彩追求;如何叫前一小節(jié)、后一小節(jié)的外聲部突出出來,以形成整體的旋律脈絡;如何在強與弱的對比中,將不同的樂器音響展現出來等。
一位美國留學的鋼琴學童看了這場大師課后說:“當我從海報上看到格拉夫曼的眼神時,我被震撼了!他所具有的精神性力量絕對是超出常人的?!?/p>
另一位老師說:“格拉夫曼的指點,對我的啟發(fā)很多。如音樂橫向、縱向的層次變化,踏板的精致運用……。和他上課不需要很多言語,一個動作、一個‘擬音哼唱,就會讓學生茅塞頓開??粗?8歲的老人一直站著給我們上課,真的是好感動。”
大師課結束了,但帶給我們的更多思考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發(fā)地顯現出來。我們衷心祝愿格拉夫曼這位“福氣老人”健康長壽,幸福平安!更期待著他下一次來到音樂之都,來到我們的中間……。
注釋:
①岳遠洋.肖邦第一鋼琴敘事曲研究及演繹[J].華東師范大學,2008.
②林華.我愛巴赫-巴赫鋼琴彈奏導讀[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③[德]馬丁.海德格爾.物的追問-康德關于先驗原理的學說[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④哥林多前書14:10.《圣經》啟導本1647頁.
作者簡介:石娛赫,哈爾濱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