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
摘 要:新課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我們的教學高效,要讓課堂教學高效就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激活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主動,由要我學變我要學。因此,必須改變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本文擬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一點拙見,以期能夠拋磚引玉。
關鍵詞:英語;高效課堂;探索
一、以培養(yǎng)良好習慣為前提
我國當代教育家葉圣陶曾明確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笨梢娏晳T的重要性!學生是否具備良好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直接決定了學習質量的高低,和學習效果的優(yōu)劣,而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需要一個長期的持續(xù)的過程。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主要培養(yǎng)了學生以下習慣。
1、高效記單詞的習慣。記單詞很枯燥,而且忘得很快。我采取先教學生音標,然后用簡單的單詞記會音標。比如雙元音/ /,就用學生最熟悉的單詞BOY 來記。反過來,音標掌握了以后,再根據(jù)音標記單詞。學生只要會讀這個單詞,就可以根據(jù)發(fā)音劃分音節(jié)來拼寫出單詞。比如mo/ment,(瞬間,此刻),再如co/mmu/ni/cate(交流,溝通),再把這個單詞放到句子里去記Id love to communicate with my mother,這樣記單詞就很快了。所以一個單元的單詞,早讀時,我先讓他們自己試著拼讀,再教一遍,再給他們十分鐘記,然后就聽寫,效果相當不錯,比較高效。
2、高效背課文的習慣。要想擁有流利的英語書面表達能力,首先需要積累,其中一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記多背,尤其是課本上的一些優(yōu)美、經(jīng)典的范文是需要掌握的。由于學生學習任務重,時間緊,那就只能向課堂要效率。比如初二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3a是寫度假計劃的一篇范文,我先請學生觀察文章的結構,總分總,再讓他們劃分層次,五層,每層大意是 where,when,who,how long,what。然后合上書,要求復述課文,每個學生只說一句,只要大概意思正確就行。再翻開書讀兩遍,一篇文章就輕松的掌握了。這樣學生很有興趣,覺得不難,當堂就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生可以流利的背下課文。
3、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一切學習能力的基礎,只有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其它學習能力才能有所提高,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方法、技巧、當然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學習,廣泛的閱讀,生活的閱歷,生活的思考、生活的表達能力、判斷、思考。
二、以抓好預習為重點
經(jīng)過實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沒預習和預習過的課,效果是絕然不同的。每個周我們同課的六個老師都要抽出兩節(jié)課來共同研討,設計出這個單元的預習提綱,編寫好導學案,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達到高效學習。設計導學案時,目標是通過導學案促使學生去看書、去思考。要設計得使學生無法直接按著書上抄,每個知識點都有相應的練習題。若較簡單可不講或在小組內講解解決,若較難可在小組內討論,然后小組代表發(fā)言。導學案上的例題一定要難易適中,最好是按易、中、難排列,難題只能占很小比例。選題時最好要選一題解法較多的,較靈活的,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有一道題是這樣的:英漢互譯(他騎車去上班)。有的答案是 he goes to work by bike \on his bike,he rides his bike to work。學案的使用大大了增加課堂容量,更加有效地實施分層教學,在學案上教師分層提供不同題目,學有余力的同學就可以盡情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了。如果學生把每份學案認真地整理起來,相信這一定是一份珍貴的復習指導材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在復習階段查漏補缺。
三、以親身體驗為要領
我校高效課堂改革為121模式,其中學生活動不少于20分鐘,這20分鐘就是讓學生展示預習成果,提問,質疑,解答。只有他們自己親身體驗了學習的樂趣,體會了成功的喜悅,他們才有動力去學,這樣的學習才學得有效。有時我是這樣安排的,我把導學案中重難點的短語,單詞的用法,有何句型等知識點,以紙條的形式發(fā)給各個小組?;蛘咝〗M長抽取,每個組一個,然后各小組較弱的學生負責給同學們講解,并接受同學們的提問,質疑甚至是“刁難”。當然本組同學可以共同解答。記得有一次二班劉培玲小組的講解任務是動詞HELP 的用法,一男生給大家講句型是help sb do sth,一學生就說舉個例子看看。這一男生卡住了。這時組長劉培玲就站起來舉了個例子,寫在黑板上。然后又有學生問還有其他句型,你知道么?這個小組長就不慌不忙的寫出了help sb to do sth,并舉了個很好的例句。不僅如此她還給同學們講了另一個句型help sb with sth,并把他們如何進行句型轉換也講得清清楚楚,儼然一個小老師。課后劉培玲告訴我: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這幾個句型,因為我親自站在講臺上給同學們講過的,記憶太深刻了。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敢于放手,給時間、給機會讓學生自己去體驗。
四、以當堂檢測為手段
看一堂課是否成功。關鍵是看學習目標的落實情況。為將學習目標落到實處,我每一節(jié)課都要進行達標檢測,全面了解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主要做法是:
1、學生自測。教師下發(fā)檢測題,學生獨立答題,不再借助于別人的力量,實事求是,看看自己這節(jié)課的知識是否真正掌握,檢測本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小組之間可以互相提問、探究,還可以就某一問題展開討論。
2、小組評價。做題時間到,各組長收卷,老師給出答案,組長和副組長快速閱卷,打出分數(shù),把全組整體成績報上來。和其他組的同學進行比較,讓每位同學和每組的榮辱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
五、以師生關系為補充
老師一定要和學生建立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多對學生笑一笑,把微笑灑向優(yōu)生,猶如錦上添花;把微笑灑給差生,猶如雪中送炭,密切的師生關系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學生喜歡你了,才喜歡你所教的這門課,喜歡這門課了,才會學得更好,我深信,一份關愛,就是一個世界,一份鼓勵,就是一個未來。
六、教學反思
反思的目的一方面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方面可以讓課堂教學過程簡化,一方面可以不斷改變、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設計,讓教學設計更有效,讓自己的設計更合理。讓課堂更開放吧,讓學生的活動更豐富多彩。
總之,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改革,要從點滴做起,要從細節(jié)抓起,循序漸進,不斷積累,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不斷創(chuàng)新。只要堅持嘗試,繼續(xù)探索,我相信,高效課堂改革的路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