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習作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改變只注重指導,只注重寫作而不重視評改的理念,從評改入手,從多元的評改方式入手,激發(fā)學生修改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自我修改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自我批改;習作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生的習作能力包括“作”和“改”的能力,掌握自我修改習作的方法和養(yǎng)成良好的自我修改習作的習慣是提高習作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對于學生的作文,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么改,讓學生自己去改,學生不就處在主動地位了嗎?養(yǎng)成自我修改的能力,終身受益。”那么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們應(yīng)該怎樣培養(yǎng)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養(yǎng)成修改習作的良好習慣,提高自己修改習作的能力?筆者以為:
一、課堂師生同改,掌握方法
習作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標志,也是語文的一種綜合訓練方式。小學生因為知識積累和人生閱歷比較淺,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比較差,寫出來的文章也稚嫩,這就需要修改,才能形成一篇好習作,好文章。因此,我們不但要指導好如何習作,更要指導好學生怎么修改,兩舉并重,讓學生學會修改的方法,師生同改,掌握方法就體現(xiàn)了“寫、改”的統(tǒng)一,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步驟有:第一,做好準備,教師在批閱學生的習作時,從不同層次的習作中選擇幾篇有一定代表性,或優(yōu)或劣,或標點或句子,或段落或篇章,用課件準備好;第二,明確要求,在師生同改前,讓學生再一次明確這次習作的要求和目的,知道此次修改的要點;第三,共同評議修改,課件出示代表作,對照習作要求和修改要點,邊讀邊議,從句到段再到篇,逐步深入,循序漸進。第四,師生共同總結(jié)該文的優(yōu)缺點,一起提出適當?shù)慕ㄗh,如還可以怎么寫、寫什么。這樣,通過師生交流,傳授給學生自我修改的方法和要領(lǐng),讓學生從范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懂得怎么寫、怎么改。
二、課后面批面改,重點指導
這是教師針對性批改作文的做法,是“授之以漁”的一個重要方法。因為每一個學生的習作,在選材、內(nèi)容、結(jié)構(gòu)都不一定相同,甚至相同的題材,側(cè)重點也不盡相同,好、中、差學生的習作也肯定不同。我們可以選擇優(yōu)良的習作面批面改,在全班范讀,指出好在哪里,起典范作用。若為了全面提高,也要選一些其他層次的學生習作,和學生面對面地指導,教給學生修改的方法。
面批面改,教師一定要涉及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對象按需重點指導,這樣不僅有利于克服教師 “時間不足”等問題,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這是因為:
1.課后的面批面改,有利于糾正學生選材上的模糊認識,促進形成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如學生選材模糊,不夠正能量,我們就可以及時糾正,促進了學生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形成。
2.課后的面批面改,因為是一對一的互動,所以可以幫助怕寫作,怕修改的心理?,F(xiàn)在的小學生由于平時知識和語言的積累較貧乏,對習作都有一定的害怕心理,而我們老師在平時的批改評語時不可能寫具體,即使寫清楚了,學生也不一定會去仔細看,即使看了老師的批語,也不能夠理解領(lǐng)會,也不知怎樣才能針對老師所指出的問題,作自我修改。所以,我們教師的面批面改可以給予學生修改的方法,也可以幫助學生克服怕寫作、怕改作文的心理。
3.課后的面批面改,比較有利于“扶”或“放”。在學生寫前的習作指導,可以說是一種“導”或是一種“扶”,而寫后的批改則是習作指導更深層次的“導”和“扶”,它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它可以讓差生慢慢學會怎么寫,怎么改;讓中等生循序漸進,更近一步;讓優(yōu)等生掌握寫與改的訣竅,寫出更好的文章。如在句子的表達上,教師可以當面找出一些典型的句子,好的好在哪里,不好的不好在哪里,當場給予點撥、肯定,讓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通過這樣的“導”“扶”,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和修改能力。
三、課堂與課外生生互改,學會修改
讓學生參與評改作文的活動中,對我們的作文教學將是大有裨益的。在讓學生互改前,我們要先給學生講清意義,讓學生明白:只有反復修改的作文,才能達到語言的規(guī)范,才能使文章生動、感人。
在引導學生互相修改的時候,教師要采用多種形式的,如人員的安排——同桌之間,小組之間。小組之間則要注意好、中、差學生的搭配;修改內(nèi)容可以是字、詞、句,可以是標點,可以是段落,也可以是篇章。但是教師更要注意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從簡單到復雜,從單項到綜合。這樣一步一步,學生就能學會自我修改了。
四、平時多加激勵,養(yǎng)成習慣
習慣的養(yǎng)成要通過長期的培養(yǎng),必須貫穿在整個習作教學中。教師只有通過多種形式的激勵,組織多種形式的自我修改習作的實踐,讓他們在評改中相互交流、取長補短,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修改習慣。如:1.口頭表揚。即教師在課堂上師生同改時或在課外面批面改時,通過口頭表揚,讓學生有積極的心態(tài)主動修改自己的習作。2.榜樣的力量。通過舉一些名人對文章修改重視的例子,讓學生明白修改重要性,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去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學會修改。3.針對性激勵。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標,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只要能相對應(yīng)地完成修改要求和目標,就及時表揚、肯定或獎勵,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有興趣去修改自己或別人的文章。
總而言之,在習作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改變只注重指導,只注重寫作而不重視評改的理念,從評改入手,從多元的評改方式入手,激發(fā)學生修改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自我修改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作者簡介:鐘忠明,1969年生,一級教師,龍巖市第一批名師,武平縣名師。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切實提高課堂效率”課題研究。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