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桂紅 李小康
摘要 在對鄭州地區(qū)槭樹科植物資源引種應用情況調查的基礎上,對其園林景觀應用模式進行評價分析,提出適于推廣應用的槭樹科植物景觀典型配置模式,為今后槭樹科植物在鄭州地區(qū)的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槭樹科植物;資源調查;景觀應用
中圖分類號 S688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17-6611(2018)34-0086-02
槭樹科(Aceraceae)植物泛稱“槭樹”或“楓樹”。槭樹科植物樹葉可呈現(xiàn)出綠色、紫色、紅色、金黃色的亮麗色彩且季相變化明顯,是世界著名的色葉觀賞樹種。河南槭樹科植物資源豐富,且具有南北交融、東西過渡的特征[1]。筆者以鄭州地區(qū)適宜生長槭樹科植物為例,探討其在植物景觀中的配置模式,以充分挖掘利用河南地區(qū)槭樹科植物資源,進而為槭樹科植物在園林景觀中應用提供參考依據(jù)。
1 槭樹科植物資源概況
全世界槭樹科植物超過200 種,我國已知分布有151種,占全世界槭樹種類的75%。河南自然分布的槭樹共有2 屬、23種、2亞種、9變種, 約占全國槭樹科植物種類的15%,但擴散成分豐富,過渡特征明顯[2]。其中既有華北五角楓、茶條槭等景觀價值很高的種類,也有河南杈葉槭、小杈葉槭等河南特有分布種類。
在槭樹科植物栽培和利用上,我國擁有著豐富的資源和悠久的栽培歷史,但在相關研究及開發(fā)利用方面與歐美和日本還存在較大差距。隨著城市的發(fā)展,極具特色的鄉(xiāng)土彩葉樹種應用越來越迫切,槭樹科植物也越來越受重視。孟慶法等[3]、張璞等[4]分別對河南省槭樹科植物資源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表明,河南野生槭樹在低海拔平原地區(qū)引種馴化、人工繁殖,以及城市綠化、美化應用是切實可行的。
2 槭樹科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
2.1 槭樹科植物種類及景觀價值
2017年5月—2018年6月,對鄭州地區(qū)公園綠地進行抽樣調查,對鄭州植物園、鄭州市碧沙崗公園等6個鄭州市公園綠地中槭樹科植物的應用情況進行實地調查,包括槭樹科植物種類、生長狀況、應用方式等(表1)。
結果表明,在鄭州地區(qū)槭樹科植物應用仍以華北五角楓、三角槭、紅楓、雞爪槭等傳統(tǒng)園林綠化樹種為主,與李振山等[5]調查結果基本一致。在鄭州植物園專類園中,槭樹科植物應用相對較為豐富。建始槭、茶條槭、飛蛾槭、血皮槭等在省內外分布且具有良好開發(fā)前景的種類,以及國外引種種類復葉槭、金葉復葉槭等在園林景觀中均得到有效應用。另外,槭樹科植物應用均為落葉樹種,除紅楓、雞爪槭等不耐干熱,易出現(xiàn)焦葉現(xiàn)象外,其他樹種均長勢良好。
2.2 槭樹科植物景觀配置模式[6-8]2.2.1 開敞式景觀配置模式。
垂直面上層是高大喬木,下層由矮生灌木、大面積草坪或地被組成。槭樹作為前景樹或中層樹種,小面積植物群落種植或孤植于整個空間的邊緣或中心,形成外向、開敞式空間。該空間視野開闊,視線通透,多用于道路景觀節(jié)點、林緣、廣場等景觀配置中。典型配置模式:①喬灌草型,白蠟(女貞等)+三角楓(五角楓等)—月季(牡丹等)—草坪; ②喬灌型,建始槭(三角楓等)—麻葉繡線菊;③喬草型,茶條槭(飛蛾槭、紅楓、復葉槭等)—草坪(或麥冬、玉簪)。
2.2.2 半開敞式景觀配置模式。
垂直面以喬木、花灌木或地被植物為主,不同高度、形態(tài)以及季相變化的植物組成的群落形成靜態(tài)的圍合空間,空間一側與外界連通,即半開敞式空間。整個空間中常綠喬木、常綠灌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視線完全通透,具有一定私密性,適宜于游人休憩。這種植物配置方式易營造半虛半實、時斷時續(xù)的景觀效果,也是園林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植物配置形式。典型配置模式:①喬灌草型,黃山欒+紅楓—鳳尾蘭—草坪; ②喬灌型,五角楓(三角楓等)—闊葉十大功勞;③喬草型,竹類+紅楓(雞爪槭等)—草坪。
2.2.3 封閉式景觀配置模式。
垂直面上利用喬、灌、草形成多層次植物群落,整體空間頂部開敞,垂直視線不通透,私密性較強,僅通過林間小路聯(lián)系各處,稱為封閉式景觀。該景觀以生態(tài)功能為主,槭樹多片植,與常綠樹種以及其他彩葉植物組成彩葉專類園,形成“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壯麗景觀。典型配置模式:①喬灌草型,華北五角楓+血皮槭—紅楓(雞爪槭)—毛杜鵑(牡丹)—常春藤(麥冬);②喬灌型,廣玉蘭+五角楓—紅楓(雞爪槭)—南天竹。
3 問題與展望
3.1 資源開發(fā)與利用
槭樹科植物葉色色彩絢麗,極大地豐富了城市色彩,是園林植物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鄭州地區(qū)實際應用觀賞的槭樹種類僅10余種,資源開發(fā)力度不夠。應充分利用河南的過渡帶氣候特點及優(yōu)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勢進行野生槭樹科植物的引種馴化以及園林應用研究,為鄭州乃至河南生態(tài)城市建設提供豐富的植物材料。
3.2 景觀配置模式
首先,槭樹科植物多為弱陽性樹種,且季相變化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因此,植物配置要符合生態(tài)學原則,將槭樹科植物觀賞特性完全展示出來。如雞爪槭、紅楓需要種植在部分遮陰的小環(huán)境中,華北五角楓和杜鵑等耐陰喜濕灌木搭配種植等,不僅有利于植物生長和特性表達,而且極大地豐富了植物景觀層次。其次,槭樹科植物應用形式較為單一,不夠豐富,應根據(jù)不同城市生態(tài)群落空間類型,注重配置方式的多樣化。開敞式、半開敞式景觀中喬木類可適當增加“主調大喬木+主調中小喬木”的搭配方式,豐富林冠線,增加群落層次及穩(wěn)定性。同時,槭樹科植物應與建筑物、景石、水景等相結合,營造植物景觀的意境美。封閉式景觀多為4層結構,廣玉蘭、華北五角楓等作為第1層喬木,起到遮陰護濕的作用,紅楓、雞爪槭等作為第2層,耐陰灌木杜鵑等作為第3層,耐陰地被玉簪等作為第4層。整體景觀層次較為豐富,群落穩(wěn)定,也最接近于自然群落。但應注意常綠與落葉樹種比例,以及植物群體的季相變化。
參考文獻
[1]王海亮,李冬林,韓軍旺,等.河南小秦嶺自然保護區(qū)槭屬植物的分布與區(qū)系分析[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6,25(4):47-50.
[2]孟慶法,田朝陽,高紅莉,等.河南省槭樹科植物資源及開發(fā)利用研究[J].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9,43(1):65-69.
[3]孟慶法,高紅莉,趙鳳蘭,等.河南省野生槭樹種子育苗試驗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37(27):13309-1331 13373.
[4]張璞,李克新,馬小琦,等.河南槭樹科植物資源及景觀價值[J].河南林業(yè)科技,2014,34(4):30-32.
[5]李振山,王珂.槭樹科植物在鄭州園林中的應用[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6,36(3):58-60.
[6]胡潔.福州槭樹科植物資源調查及景觀應用評價[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3.
[7]謝珊珊.鄭州城市公園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及景觀美學研究[D].鄭州:河南農業(yè)大學,2016.
[8]李文靜,賈璐,王承健.濱河植物景觀配置模式研究[J].北方園藝,2013(7):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