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梅花
【摘要】對于小學一年級學生而言,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首先應該規(guī)范學生的朗讀姿勢,訓練學生語文朗讀的習慣,使學生真正學會獨具節(jié)奏、錯落有致的閱讀技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情感;其次,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朗讀能力;語文;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標曾指出,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環(huán)節(jié)是課文的朗讀環(huán)節(jié)。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指導一年級學生進行流利、正確、有感情地課文朗讀,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可以使學生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內容。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著重注意課文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應通過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朗讀,使學生走進課文,從而走進文章中人物的內心世界。
一、規(guī)范學生的朗讀姿勢
小學生在進行語文閱讀的教學中,應規(guī)范朗讀姿勢。端正坐姿,學生的雙臂擺在桌前,雙肘微微打開,雙手抓住書的兩邊,書本傾斜。眼睛距書本約一尺,學生做到肩平、身正、身直。小學生閱讀的姿勢是讀書的前奏,培養(yǎng)學生通過精神飽滿的讀書姿勢,使學生氣流通暢,從而更好地醞釀閱讀的情感,使學生能夠更好閱讀。
二、訓練良好的讀書習慣
語言的最小單位是詞語。在對學生進行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時,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朗讀詞語的能力,朗讀詞語是朗讀文本的基礎,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抑揚頓挫的閱讀語感。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盡量訓練學生明快的閱讀方法,使學生找準訓練點。例如由于小學一年級學生年紀小,從而極易出現(xiàn)拖腔拿調的現(xiàn)象。小學一年級在第一次閱讀雙音節(jié)詞時,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拖腔拿調的現(xiàn)象。例如教師在講述“桌子”一詞時,學生很容易讀成桌——子,拖音的聲音,彼此起伏,這時教師應及時糾正學生的讀詞方法,引領學生進行正確讀詞示范。正確的閱讀方法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能夠及時糾正自身的錯誤。教師通過不斷表揚、不斷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從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大大提升。
三、規(guī)范學生的讀句節(jié)奏
(一)規(guī)范閱讀方法
在小學課文閱讀的過程中,句子的朗讀情況極為重要。文本是由句子組成的,讀好句子會使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能力,學生在閱讀句子時,要做到不漏字、不加字、正確停頓、字字過目。教師在規(guī)范學生閱讀句子的方法時,可以通過示范閱讀,提醒學生規(guī)范閱讀。例如在閱讀“你栽樹,他培土,我去提水”這一句話時,教師應借助拼音,使學生正確朗讀句子。教師應抓住學生訓練的機會,規(guī)范學生閱讀方法。首先,應借助拼音法,使學生讀準音。其次,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做好標識,從而使學生在遇到逗號時停頓。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句中停頓和重音上突出人物。教師應教會學生在逗號處進行短暫的停頓,在句號處進行較長時間的停頓,使學生通過符號不同、停頓不同的思維差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進行范讀領路
教師應要求學生的朗讀不僅流利、正確、會停頓,還要有抑揚頓挫的語調和錯落有致的節(jié)奏,使聲音有聲有情,如同流動的水一般,起起伏伏。對于一年級小學生來說,學生剛剛開始識字,對于一句陌生的話、一首陌生的詩,學生都應盡量跟著范讀,學習教師的閱讀技巧和閱讀情感,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化長句為短句
由于小學生的自身特點,身心正處于成長期,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尚不健全。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會出現(xiàn)學生對于一句話或一段話總也讀不好的情況。教師在面對此情況時,應幫助學生將長的句子化為短的句子,把句子進行分解、短讀,然后再逐漸擴展。例如,學生在朗讀“我和媽媽從貨架上選了一些食品”這句話時,這句話對于剛剛入學的小學生來說,閱讀起來較為困難,難點主要有,小學生不知道在哪里進行句子停頓,集體朗讀時會出現(xiàn)凌亂的現(xiàn)象,每個學生的停頓不盡相同。因此,教師應進行領讀指導,將長句子進行簡單的劃分,使學生可以很容易讀起來,避免學生不良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情感
教師在面對一年級小學生時,應用委婉、平和的語氣進行交流,在面對學生在語文閱讀時出現(xiàn)少字、多字等閱讀情況是必然的, 此時,教師不應該急于對學生進行批評訓斥,而是要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幫助學生尋找原因,使學生的心態(tài)平和。教師多用鼓勵的表情、眼神、語言和親熱的動作,使學生從失敗中站起來,從而使學生樹立“我要好好讀書”的信心和決心,使學生為了達成這一學習目標,積極主動參與到語文閱讀中。教師在不同階段應該有不同的目的,選擇適合的朗讀對象,采用優(yōu)秀榜樣引導法,促使學生好好學習。教師在語文閱讀課堂朗讀中,把學生情感與自身的情感進行有機組合,多用幽默、童趣、激勵、輕松的語言對學生形成鼓勁,使學生對語文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教師應采取多樣形式、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進行閱讀時成為一種享受的活動。一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注意力難以長時間持續(xù),單調、枯燥的讀書方法會使小學生昏昏欲睡,因此,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朗讀形式。
五、總結
語文寫作是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強化和改善。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朗讀能力,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指導,使學生能夠把語言文字與課文知識相結合起來,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閱讀教學實現(xiàn)質的飛躍,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春麗.淺談小學生朗讀指導[J].教育探索,2000(6).
[2]沈育國.朗讀訓練的有效性淺析[J].教育觀察,2015(30).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