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堅民
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轉,保證師生有計劃、均衡地開展教學,本校在課務安排上秉持著“以人為本、科學規(guī)劃、以獎促教”的原則,力求老師們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穩(wěn)步提升學校教學質量。
善耕實驗小學校共有49個教學班,班級課務總量包含課程標準課以及課表外課。其中,課程標準課每周1406節(jié),課表外課915節(jié)。課表外課每個班級包括晨間管理一周(7:50-8:20)5節(jié)、午間管理(11:20-12:00;12:10-12:50)10節(jié),以及素質活動課低年級3節(jié),中高年級4節(jié),共計18或者19節(jié),課表外課占課務總量的39.42%。針對如此龐大的課務總量,如何利用現(xiàn)有的教師資源,科學合理地進行安排,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工作動力及潛能,這是學校和諧發(fā)展,提高質量的關鍵。
縱觀全局,合理統(tǒng)籌
論語有道“不患寡而患不均”,穩(wěn)定,依靠的是均衡。為確保老師工作的積極性,避免語數(shù)英教師和其他學科教師之間因課務的多少而產生的心理失衡,我校以工作總量的相對統(tǒng)一,來具體安排老師的課務總量。學校從全局考慮,統(tǒng)籌兼顧,宏觀調控,結合作業(yè)批改、提優(yōu)補差、活動訓練等因素制定出各年級、各學科教師相應的課務總量。低中高年段語數(shù)英教師的課務數(shù)量分別為23、21、19,音體美信息科學為24節(jié)。具體一二年級語數(shù)課表課12節(jié),表外課11節(jié),合計23節(jié);三四年級語數(shù)課表課11節(jié),表外課10節(jié),合計21節(jié);五六年級表內課10節(jié),表外課9節(jié),合計19節(jié);英語老師表內課12或13節(jié),表外課7或8節(jié),合計19或20節(jié);科學老師表內課18節(jié),表外課4節(jié),合計22節(jié);音體美和信息技術老師表內課統(tǒng)一為18節(jié),表外課6節(jié),合計24節(jié)。
科學安排,兼顧差異
為何做出這樣的安排,主要是考慮到教師崗位、工作性質等各方面的差異性。作為校長,我們深知,語數(shù)英主課教師比其他老師擁有另一項繁重而無形的工作,那就是課后的作業(yè)批改和提優(yōu)補差。而不同年段、不同學科的主課教師,在這項工作中也會存在工作量上的多少。至于一線教師和中層行政在工作范圍和內容上,更是有著完全不同的特點。如何結合這些差異,做出更為科學的安排,我們是這樣嘗試的。
學科、年段之間的差異
非語數(shù)英老師排足課表課,也就是專職音、體、美、信息、科學老師上足18節(jié)課表課。而語數(shù)英老師考慮到年段的不同,將課表課控制在10—12節(jié)(雙班語文除外)。同時,我們將相應年段的主課作業(yè)量也化為顯性的課務量加以體現(xiàn),合計出最終課表課體現(xiàn)的總工作量,詳見下表。我們會發(fā)現(xiàn),如果單算課表課和批改作業(yè)量,合計的差異仍然存在,這些差異則會相應在課表外課的安排上加以均衡。一二年級語數(shù)課表課12節(jié),批改作業(yè)工作量1節(jié),合計13節(jié);三四年級語數(shù)課表課11節(jié),批改作業(yè)工作量3節(jié),合計14節(jié);五六年級表內課10節(jié),批改作業(yè)工作量5節(jié),合計15節(jié);英語老師表內課12或13節(jié),批改作業(yè)工作量4或5節(jié),合計17節(jié);科學老師表內課18節(jié),批改作業(yè)工作量2節(jié),合計20節(jié);音體美和信息技術老師表內課統(tǒng)一為18節(jié)。
課表外課利用價值的差異
就課表外課的安排,原則上晨間管理、午間管理(下)由語數(shù)英老師按照2:2:1的比例分配,午間管理(上)、素質活動由各科老師分擔。這樣最大的好處就是語數(shù)英老師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提優(yōu)補差,拾遺補漏;其他老師則可以利用素質活動課豐富孩子們的興趣愛好,以此充分發(fā)揮課表外課的存在價值,用得其所。此時,課表課、課表外課、以及批改作業(yè)的隱形課時量均已算出,總工作量全校教師基本持平。
特殊情況的差異
考慮到體育老師工作的特殊性,每天要進行田徑、排球和足球訓練,我們把訓練也納入工作量。我校一共10名體育老師,兩名負責田徑訓練、兩名負責足球訓練1名負責排球訓練,把每天訓練時間折算成工作量,另外5名不帶隊訓練的體育老師上足18節(jié)體育課和6節(jié)課表外課,既保證了日常體育課進行,也不耽誤常規(guī)的訓練,力求總工作量保持一致,做到均衡。
教師、中層之間的差異
學校的管理需要中層行政的全面布置、協(xié)調,他們這個群體各自分工不同,承擔著條條線線的職能,組織著方方面面的活動,籌劃著框框架架的部署,接受著紛紛繁繁的檢查,在整個學校發(fā)揮著管理引領的指導性作用。以下是我校的中層課務安排表。如果單從課表的課時量來看,他們的總課時數(shù)的確比不上一線教師。但是,中層人員的行政事務如果換算成顯性工作量,那絕對不比普通老師輕松。首先,對于中層在教學上的指導引領,學校規(guī)定主課中層一學期聽課量要達到40節(jié),副課中層一學期聽課量要達到30節(jié),要求教研課、隨堂課須進行細致評課,優(yōu)質課、參賽課須進行磨課,以此換算,每周至少增加4-6節(jié)課的工作量;其次,行政分管工作耗時長,費心多,如每月一次“七認真”檢查,全校49個班級的作業(yè)量,幾十位教師的備課量,絕對要用上2—3天的時間;若遇到部門會議、行政會議等活動,至少需要半天;學校組織一次大型活動,前期準備時間就需要一周左右;至于接受各級各類的檢查任務,突發(fā)情況,光是做材料就會耗去所有的上班時間,甚至要用加班來進行補時……若這些工作量都要換算成課時進行計算,恐怕是怎么都統(tǒng)計不過來的。所以,想要學校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把中層管理人員從繁重的課務中解放出來勢在必行。
以獎促教,人事相宜
在綜合權衡之下,目前我??傉n務量的固定安排相對均衡,但學校在實際情況及客觀因素的影響之下,教師之間的工作量可能仍會出現(xiàn)個別失衡的現(xiàn)象,這種情況無可避免。由此,學校鼓勵教師勇挑重擔,通過績效獎勵的形式,充分調動教師主動工作的積極性。我們出臺了獎勵性績效考核補充方案,提倡能者多勞,多勞多得,對超工作量進行補貼。如雙班語文低中高每月獎勵600、800、1000;雙班五年級數(shù)學兼班主任每學期發(fā)放津貼600;英語教師超過3個班跨年級每學期發(fā)放津貼400,對于語、數(shù)、英教師批改作業(yè)的工作情況,經過教導處的考核分別給予一定的獎勵(對一二年級語、數(shù)、英教師獎800元,對三四年級語、數(shù)、英教師獎勵900元,對五六年級語、數(shù)、英教師獎勵1000元),體育教師享受每學期室外津貼400元。
獎勵是有價的,但這種對老師工作量的認可和肯定是無價的,這種認同感能點燃教師的工作激情,推動更多有能力的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發(fā)光發(fā)熱。通過獎勵的方式,不僅在讓老師獲得學校的認可,也在績效中體現(xiàn),通過這雙重的鼓勵機制,來激勵老師們敢于擔當,甘于奉獻。所謂“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公平合理的課務安排有利于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促進學校和諧發(fā)展,在治校策略中擁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每個學校因班級數(shù)和師資結構等客觀條件的不同,必然會有更適合自己的課務安排模式,教師只能縱向比較,無法橫向比較。課務安排只要教師行政認同,存在就是合理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以人為本、科學規(guī)劃、以獎促教”,總體上均衡每位教師的課務總量,不同學科、不同教師科學合理規(guī)劃,積極鼓勵教師勇挑重擔,多方權衡,才能促進學校教師團結一心,共同為學校的穩(wěn)步發(fā)展發(fā)力,共續(xù)百年老校的輝煌!
(江蘇省蘇州市善耕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