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田
2009年3月26日是詩人海子逝世20周年的紀念日。我在西南科技大學主持“詩意的春天——紀念詩人海子逝世20周年詩歌朗誦會”時,開始就朗誦這首《亞洲銅》,在這里我同樣將《亞洲銅》作為開場白:
亞洲銅 亞洲銅
祖父死在這里 父親死在這里 我也會死在這里
你是唯一的一塊埋人的地方
亞洲銅 亞洲銅
愛懷疑和飛翔的是鳥 淹沒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卻是青草 住在自己細小的腰上
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亞洲銅 亞洲銅
看見了嗎?那兩只白鴿子 它是屈原遺落在沙灘上的白鞋子
讓我們——我們和河流一起 穿上它吧
亞洲銅 亞洲銅
擊鼓之后 我們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臟叫做月亮
這月亮主要由你構成
我看海子的詩歌
海子的《亞洲銅》是我1985年在由四川省東方文化研究學會、整體主義研究學會主辦的《現(xiàn)代詩內(nèi)部交流資料》上讀到的。同時,這本《現(xiàn)代詩內(nèi)部交流資料》上刊載有北島、楊煉、顧城、徐敬亞、周倫佑、歐陽江河、廖亦武、島子、趙瓊、翟永明等40多位詩人的原創(chuàng)作品和翻譯詩歌。在這之前,我從未讀過海子的詩歌,也不知道中國有叫海子的詩人。
《亞洲銅》是海子的成名作,也是最早為海子帶來廣泛聲譽且奠定他日后在中國詩壇重要地位的杰出詩篇。全詩所包蘊的深邃豐富的歷史文化及生命情感內(nèi)涵,使它在海子數(shù)量眾多的充滿純粹抒情色彩的詩篇中顯得卓爾不凡,分外引人矚目。作為一個統(tǒng)領全篇的核心意象,“亞洲銅”在此具有深刻的雙重象征含義,它既是貧窮祖國形象的精妙比喻(“亞洲銅”在視覺形象上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北方貧瘠廣袤的黃土地,而海子本人又常常把北方當成心目中的祖國),同時又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形象命名與概括(“亞洲銅”這個名稱具有濃厚的東方色彩),表達了詩人對于民族苦難生存景況的深沉廣闊的文化反思。
全詩分四節(jié),海子在第一節(jié)就點出“亞洲銅”(黃土地)是“祖父”、“父親”和“我”的“唯一的一塊埋人的地方”,暗示出貧瘠的黃土地是我們世世代代無法逃避的生存背景,它飽含了我們命運中的全部苦難、屈辱與辛酸;他在第二節(jié)則用“青草”在海水“淹沒一切”的荒涼背景中“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這一自然意象,傳達了詩人對于民族苦難命運內(nèi)在的深沉思索以及隱秘的反抗意向;而第三節(jié)順承第二節(jié)的思想脈絡,通過“白鴿子”轉(zhuǎn)化成“屈原遺落在沙灘上的白鞋子”的大膽聯(lián)想,以及“穿上它們”的熱烈懇求,流露了詩人對以屈原為代表的、為著祖國的幸福前途而不憚勇敢殉身的崇高人格的由衷敬慕與禮贊;第四節(jié)對前三節(ji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給予進一步的深化,它通過一場想象中的“擊鼓”舞蹈(儀式舞)所呈現(xiàn)出來的表面狂歡圖景,與內(nèi)在深層的痛苦中傳達出我們對于生命和生存的虔誠祈禱與美好憧憬,有力地揭示了作品的深刻主題。
《亞洲銅》意象鮮明生動,畫面感強,聯(lián)想豐富而大膽,比如“我們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臟叫做月亮”,節(jié)奏張弛有效,極具情緒感染效果,與作品深刻的思想性堪稱互映生輝,構成了《亞洲銅》的藝術魅力。
有寫作經(jīng)驗的作者都清楚,“反復”是詩歌創(chuàng)作中常見的現(xiàn)象,它是詩人抒發(fā)情感的方式,而這種方式又是通過語言形式體現(xiàn)出來。所謂反復,是指詩歌的段落之間有相同或相近的詩句,造成一種連環(huán)性的效果,一層一層地、層層遞進地抒發(fā)感情。詩歌具有一唱三嘆的特點,所以運用反復手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這已經(jīng)形成一種套路,一般性的運用已經(jīng)使人覺得不新鮮。因此,這方面需要有作為的詩人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不斷地推陳出新。海子無疑是具有這樣素質(zhì)和能力的一位詩人。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海子1980年寫的這首《九月》吧:
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我把這遠方的無歸還草原
一個叫木頭 一個叫馬尾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遠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鏡 高懸草原 映照千年歲月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只身打馬過草原
《九月》便運用了反復手法,但是和以往詩人的用法不一樣。用得非常自如,出神入化,使人渾然不覺。短詩只有十行,卻用了兩種反復。一處是“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這一句,先在首段中間出現(xiàn),隨后又在首段未尾出現(xiàn),接下來又在第二段第三句出現(xiàn)反復。此詩的第二處反復是兩段的段首部分,顯得更加隱蔽,因為不是整個句子重復,而是部分詞語“死亡”、“野花一片”重復出現(xiàn),也可以說是意象的反復。短短十行詩,創(chuàng)造了反復手法的新形式,是值得更年輕的一代詩歌寫作者認真體會和仔細研究的。
海子無疑是這個時代青年詩人中最具有才華的詩人之一,在他短短的25年生命歷程中,嚴格說是1982至1989不到七年的時間里,他創(chuàng)作了以詩歌為主的近200多萬字的文學作品,其中很大一部分詩歌在青年人中廣為傳閱。才出版不久的這本《海子詩全集》是由他的同學、詩人西川編選,作家出版社在2009年3月出版的海子詩歌迄今最全面的選集。該全集除收錄海子的抒情短詩、長詩詩劇、詩學提綱、日記小說外,還補充有他的早期詩作、散佚作品,詩歌異文、手稿畫作等。
1985年底,我從《亞洲銅》開始第一次接觸到海子的詩歌時,我認為海子是天才性的詩人。他的《村莊》、《秋》、《九月》、《四姐妹》等作品是值得反復吟誦的佳作。過去了的很多個夜晚,我的閱讀是伴隨著“我的琴聲嗚咽/淚水全無/只身打馬過草原”;“當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說我一無所有/你不能說我兩手空空”這些詩句度過的。
90年代,不少青年詩人仿效海子的詩歌,其作品表現(xiàn)出了十分明顯的“海子風格”,“馬匹”、“淚水”、“雨水”、“野花”、“麥地”、“山岡”、“草原”、“死亡”、“荒涼”、“王”、“姐姐”隨處可見,但他們學習不到海子詩歌中的那種黑暗、悲傷與絕望,因為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和悲傷與絕望本來就是只能靠自己體驗而是無法復制印的。
因為對海子作品的喜愛,這里我只能把部分注意力停留在了海子的詩歌上。
盡管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不是一個特別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海子作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入選仍然令我欣慰。中國新詩發(fā)展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在這百年中,出現(xiàn)了大量優(yōu)秀之作,而青少年卻與現(xiàn)代詩越來越隔閡,不能說與教材中所選的作品老化、跟不上人們的審美需求無關?!睹娉蠛?,春暖花開》這首詩不長,現(xiàn)引用如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第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第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海子代表作,它語言優(yōu)美,意蘊悠遠。但從藝術角度上說,這只能算是海子中上水平的作品。在我的印象中,海子還有不少作品比這首詩藝術含金量更高,但這些作品要么太長,如《彌賽亞》、《祖國》;要么太短,如《村莊》、《秋》后也被列入高中二年級語文的輔助閱讀篇目;要么“消沉”得近乎絕望:如《春天,十個海子》、《九月》、《七月不遠》; 要么深情得足以令人想入非非(不入選的理由可能和前面一樣),如《四姐妹》、《日記》;還有的太熱烈,如《麥地與詩人》;太“先鋒”,如《黑夜的獻詩》、《找鐘》……
二十余年來,海子的死成就了一個又一個詩人,有的成就了詩歌,有的成就了名聲,有的僅僅成就了膚淺的虛榮。今天我在這里不想談論與海子詩歌無關的人和事。
其實,只要我們回顧一下近年來國人的生活及純文學狀況,就可知道海子的詩受歡迎并不是偶然的。一方面,人們腰包漸鼓,精神領域卻鬧饑荒,他們開始意識到文化品位的重要,開始尋找真正能浸潤靈魂的佳作,但正因為商業(yè)的沖擊,嚴肅作家們要么一窩蜂地改寫通俗小說、紀實小說,要么就退縮到書齋里埋頭創(chuàng)作脫離現(xiàn)實、曲高和寡的“探索性作品”。這時候,海子那空靈明快、意境高遠、充滿鄉(xiāng)村氣息的詩歌引起了他們的注目,另一方面,青年人中熱愛海子詩歌者極多,他們對這個早逝的詩才心懷敬意,而對海子所知不多的更年輕的一群也不會放過了解這位傳奇詩人的機會。
海子離去我們將近21年了,可是,死亡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這些年里,盡管詩壇風起云涌,各種“流派”和“主義”爭奇斗妍;盡管商海的潮流時時沖撞著詩人們顛沛的靈魂,但海子純粹的歌聲一直沒有被淹沒,甚至更為清晰。是啊,垃圾永遠無法理解金子的美,開在俗物中的鮮花只能更鮮艷。80多年前,我國著名詩人臧克家曾寫下他的代表作《有的人》:“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今天重讀這首詩,我覺得好像也完全適用于海子——這個大地之子。
走向遠方的詩人[1]
21年前的3月26日,生于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zhèn)查灣村的傳奇人物,這位4歲就能無師自通地背誦50多條《毛主席語錄》,15歲就高分考上北大的少年大學生,大學畢業(yè)被分配在中國政法大學當老師的海子隨身帶著《新舊約全書》,梭羅的《瓦爾登湖》、海雅達爾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得小說選》四本書。下午5:30時,山海關和龍家營之間的一拐彎處,一列1205次貨車經(jīng)過這里。因為火車拐彎,車速很慢。這時,海子鉆到火車車輪下面,就是這列1205次貨車把他攔腰軋成了兩截。鉆車的剎那間,他戴的眼鏡毫無磕損。海子死得異常從容,他25歲的生命“完成了其最純粹的生命言說和最后的偉大詩篇。”
他的同學,詩人《十月》的編輯駱一禾與海子室友劉廣安獲知噩耗趕到出事的山海關,見了海子最后一面。駱一禾悲痛地說:“海子死得很有尊嚴?!彼牧硪晃煌瑢W、詩人西川聽到這個消息,也悲痛地說:“怎么可能這樣這樣暴力?他應該活著!”當我在四川聽到這個消息時,我說“這怎么可能,他答應我1989年放暑假來四川,我們一起登劍門關、游九寨溝……”。
海子逝世兩個星期前由海子提議,北大詩歌四條漢子海子、駱一禾、西川、老木在西川家有過一次聚會。在西川家,他們曾談到歌德不應讓浮士德把“泰初有道”譯為“泰初有為”,而應該譯為“泰初有生”;還曾談到過大地豐收后的荒涼和亞歷山大英雄雙行體等話題。
海子在世時能與他經(jīng)常交流的,能理解他或能讀懂他的只有他的這兩位兄弟情誼般的同學駱一禾、西川。特別是駱一禾在這里,讓我們一起來重溫一下駱一禾在海子死后不到兩個月時間里,他為海子做的事情,就能看出這同學加兄弟之間的情誼。
1989年3月26日海子去世后,駱一禾同他(海子)的室友劉廣安第一時間趕到山海關至龍家營之間約3000千米黃燈慢車道上——海子出事的現(xiàn)場,親自料理了他的后事。
1989年4月第一天,駱一禾與詩人西川聯(lián)合組織了在北京詩人為海子募捐的大型義捐活動,總共募得兩千零三十元義捐款,全部交給了海子老家的貧苦父母。
1989年4月7日,駱一禾和詩人西川在北京大學組織了一場上千人參加的“海子詩歌朗誦紀念會”。海子在那一天復活——從朗誦者的嘴里,走向我們的心中。
1989年4月14日,駱一禾在海子所在的中國政法大學作了關于海子詩歌的推介講演,標題為:《我考慮真正的史詩——早逝的天才海子詩歌總觀》。
這期間,駱一禾傾盡全力推介海子的詩歌,因而當時《詩歌報》《詩刊》《人民文學》《開拓文學》《北京青年報》都陸續(xù)發(fā)表了“紀念海子詩歌”專頁。
這期間,駱一禾傾盡全力投入對海子詩歌的整理和匯編工作,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編好了海子的兩本詩集:海子抒情及海子最完整的一部長詩《土地》,并可以馬上出版。
這期間,駱一禾馬不停蹄地繼續(xù)為海子的遺稿奔走呼號……
海子是駱一禾生死相托的唯一親人。但是,駱一禾實在太累了!
1989年5月13日,駱一禾寫了一篇紀念海子的文章,標題為《海子生涯》(后載《上海文學》1989年9期)。這篇文章成為了他的絕筆,因為這天深夜,即5月14日的凌晨,駱一禾因突發(fā)腦溢血被送往醫(yī)院做了開顱手術,但是無效。他昏睡了18天,于1989年5月31日下午1點31分,在北京天壇醫(yī)院逝世。
駱一禾是在海子離去后的第六十六天,離開了這個世界。
海子自殺后醫(yī)生對海子的死之診斷為“精神分裂癥”。
——海子走了快21年的時間,這期間發(fā)生的一些事情,父母兄弟的或悲傷、或無奈的事情,以及發(fā)生自眾多朋友的那些暫時無法言明的事情,以及某些出版社隨意出版海子詩集的事情,海子都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海子的詩歌已經(jīng)流動在我們這個時代。
海子辭世后,留下大量詩稿。駱一禾、西川兩位好兄弟進行了分工;西川負責整理出版海子的短詩,駱一禾負責整理出版海子的長詩。因為懷著巨大的哀痛,海子辭世后六十六天,駱一禾腦溢血死亡。1990年,春風文藝出版社“世紀末詩叢”出版了由駱一禾整理的海子長詩《土地》,駱一禾撰寫了《我考慮真正的史詩》作為代序。此外,一些民間詩歌愛好者也自發(fā)編寫他倆的詩歌集,1991年7月南京出版社出版了周俊、張維主編的《海子、駱一禾作品集》。
2003年6月,短詩《面向大海 春暖花開》入選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字教科書《語文》(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全國高中生都知道中國有這樣一位“以夢為馬”的詩人。
海子詩歌稿子的全部整理工作,只能由西川一個人承擔。1992年5月西川將海子詩歌整理基本全部完工。1995年4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西川選編的《海子的詩》。《海子詩全編》1997年2月由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西川在后記中感慨地寫道:“愿海子對我的工作感到滿意?!?009年3月26日,海子辭世二十周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更為全面的《海子詩全集》。
對海子的研究也在開展。有關海子生平和詩歌研究的重要著作有:崔衛(wèi)平主編的《不死的海子》,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燎原著的《撲向太陽之豹——海子評傳》,南海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高波著的《解讀海子》,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余徐剛著的《詩歌英雄——海子傳》,江蘇文藝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周玉冰著的《海子評傳》(修訂版),時代文藝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邊建松著的《海子詩傳——麥田上的光芒》,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年4月第11版。
【注釋】
[1]余徐剛著《詩歌英雄·海子傳》(江蘇文藝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1964年農(nóng)歷二月十三日(公歷3月26日)中午海子出生;邊建松著《海子詩傳·麥田上的光芒》(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1964年3月24日(農(nóng)歷龍年2月11日)海子出生;燎原著《海子評傳·撲向太陽之豹》(南海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1964年2月19日(公歷4月1日海子出生);詩人西川選編的《海子詩全編》(作家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里這樣寫:海子生于4月2日,是白羊星座。另外還有人看過海子的身份證,說是1964年3月25日生,也有人說海子是5月生。海子1984年創(chuàng)作的《河流》后記《源頭和鳥》中特別提到寫作時間“3月13日生辰”這是海子唯一提到自己生辰的具體時間,1984年3月13日是農(nóng)歷二月十一,由此推算應該是公歷1964年3月24日。海子父母親反復回憶過:海子的生日是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