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
近年來,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書畫藝術品的收藏和投資越來越成為一種潮流,看著數(shù)萬、數(shù)十萬、數(shù)百萬,甚至千萬的拍賣成交價,書畫經(jīng)紀人張延凱動起了歪主意,他偽造名家的畫作,利用拍賣公司不保真的條款,成功地將數(shù)百幅假畫拍賣出去,狂撈上千萬元的好處費。
2018年1月18日,公安機關成功破獲一起特大制販假冒名家書畫作品案,扣押字畫1165幅。一個以張延凱為首,從臨摹名家書畫作品、偽造真品收藏證書,到中間商倒賣、關系人代銷為一體的制販假冒書畫作品的犯罪網(wǎng)絡浮出水面。
1997年張延凱大學畢業(yè),他被分配到一所鄉(xiāng)中學擔任繪畫老師,可是他放棄了鐵飯碗只身來到廣州,由于他在大學學的是美術專業(yè),他進入了一家設計公司,底薪800元,外加提成。在工作之余,他還接一些私活,賺取外快。賺到第一桶金之后,張延凱辭掉了工作,在深圳租了一個工作室,專門從事書畫創(chuàng)作和銷售。
2002年,張延凱參加廣州一家拍賣行的拍賣會,看著別人的書畫作品動不動就能賣到幾萬元羨慕不已,特別是一幅張大千的畫起拍價為200萬,競拍人踴躍叫價,最后成交價竟然達到440萬元??粗偪竦母偱娜?,張延凱納悶:根據(jù)他的判斷這幅畫很可能是假畫?!拔业囊环嬞u3000元,而一幅假畫竟然賣了440萬!”張延凱再也不能平靜了,“要是我能弄到一幅張大千的畫還不發(fā)大財了?”
之后一段時間,張延凱通過網(wǎng)絡下載了張大千的很多畫作,接著又到書店買了關于張大千的書籍,認真地分析他畫作的風格、用筆、用墨,以及畫面的布局。經(jīng)過半年的練習,張延凱臨摹得八九不離十了。可是張大千的畫風可以臨摹,他的印章卻成了問題。再三考慮之后,張延凱將張大千畫冊作品的印章裁剪下來,制成假印章模板,然后將這些模板在印章門店里雕刻成假印章。
“大功告成!”看著出自自己之手的張大千的作品,張延凱陶醉其中。有一次電視臺舉行鑒寶節(jié)目,張延凱報名參加了,本來他只想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蒙混過關,出人意料的是,鑒定人員在簡單地鑒定之后,認定作品是張大千的真跡,市場估價200萬元。張延凱的心都快跳出來了,自己炮制出來的贗品竟然逃過了鑒定人員的法眼,這說明自己的造假水平已經(jīng)過關了。
興奮的張延凱將畫作交給了一家拍賣行,工作人員告訴他,要想作品能拍出好價格,最好能找到權威人士開具的證書,另外這幅畫還要有一個從創(chuàng)作到現(xiàn)在傳承有序的故事。找權威人士開證書對于張延凱有點難處,可是杜撰故事對他來說是小菜一碟,很快他杜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半個月后,張延凱的假畫以120萬成交。一夜之間就成了百萬富翁,讓張延凱感覺像做夢,也害怕了好一陣子,生怕買家發(fā)現(xiàn)是贗品找上門來,可是一直都風平浪靜。
旗開得勝,張延凱除了模仿張大千的畫作,他還臨摹起了李可染的畫作。半年后,他拿著一幅模仿的畫作,請求李可染的后人鑒定,可是很快他的畫作就被認定為贗品,在張延凱的死纏爛打下,對方給出了贗品的幾個依據(jù)。雖然費了半年時間臨摹的作品被識破了,但是這趟也沒有白走,因為他知道了李可染的家人也是憑借著李可染畫畫時的幾個習慣來判斷畫作的真?zhèn)危@些隱密性的東西是書籍和文章所沒有曝光的。
又是一段時間的刻苦練習,張延凱再次拿著畫作出現(xiàn)在李可染后人面前鑒定時,竟然蒙混過關了。在張延凱的要求下,他還拿著畫作和李可染的家人照了一張合影。
這張合影成了畫作出自李可染之手的最好證明,一個月后,張延凱拿到了143萬。有了錢,他也開始收藏一些張大千和李可染的作品,可是他看上的并不是這些作品的升值空間,而是這些作品上兩人的印章。雖然張延凱仿制了兩人的印章,有經(jīng)驗的鑒定大師還是會發(fā)現(xiàn)問題的。再者張大千和李可染有些題材的作品并不都能賣高價,他可以“移花接木”把真畫的印章移植到假畫去,再由裱畫師傅把兩者拼接起來,鑒定人員如果不通過特殊手段,很難發(fā)現(xiàn)這是拼接的假畫。
就在張延凱準備大干一場時,他送到拍賣行的畫作被退了回來。第二天,他接到一個自稱是拍賣行廖經(jīng)理的電話,在電話中他含蓄地說:“其實在這一行大家都心知肚明,你委托的畫不是不可以拍,但是就看你怎么運作了!”張延凱覺得事情還有轉機,于是好奇地問:“你們打算怎么運作?”經(jīng)理沒有細說,只是邀請張延凱到一家茶樓詳談。
張延凱趕到茶樓,對方自我介紹說叫廖江華,在拍賣行里擔任業(yè)務部經(jīng)理。廖江華遞給張延凱一份合同,“如果同意我們的條款,保證今后你好我好?!睆堁觿P認真地看了合同的條款,按照合同細則,他提供畫作,然后和拍賣行五五分成??吹綇堁觿P猶豫的樣子,廖江華拍著他的肩膀說:“不要以為你干得神不知鬼不覺,我們之前不過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再說我們合作對你并沒有什么壞處,我們會利用一切資源,保證讓你的畫拍出去!”
能夠攀上廖江華,張延凱自然求之不得。之后一段時間,他先后將三張張大千和李可染的畫作交給了廖江華,在廖江華的運作下,不僅杜撰了這幾幅畫的傳承有序的收藏故事,還在一家書畫報刊上大作宣傳,把這些偽作和真跡照片混在一起。拍賣的時候,廖江華又請了一些托,好烘托拍賣的氣氛。其中李可染的一幅畫從20萬元,迅速上升到了60萬。
張延凱通過廖江華的電話“直播”了解著拍賣的情況。就這樣,最后三幅作品都成交,而張延凱分到了100萬,雖然被廖江華和拍賣行拿去了100萬,可是這讓他看到了一條比他單干更安全的“致富”之路。
有了廖江華的幕后操作,張延凱要做的是如何盡可能地以假亂真,在掌握了張大千和李可染的繪畫技巧之后,張延凱又廣開財路,開始臨摹高劍父和黎雄才等嶺南畫派的作品。
很快,張延凱就發(fā)現(xiàn),這兩個畫家的作品臨摹起來很難,更主要的是,這兩個畫家在廣東還有不少傳人,比較容易看出畫作的真假。
在臨摹了一段時間沒什么進展之后,張延凱又專攻臨摹范曾的書畫,范曾在書畫界非常出名,書畫的價格早就達到數(shù)萬,甚至數(shù)十萬。
可是當張延凱臨摹了幾幅畫準備通過廖江華拍賣出去時,廖江華卻建議他先買幾幅范曾的真跡,混合在一起,這樣就可以達到魚目混珠。廖江華告訴張延凱,在拍賣行這是一貫的做法,“對于存世畫家的作品,藏家還是警惕的,他們不是傻子,他們不但可以請專家鑒定,還可以上門找畫家自己鑒定?!睅滋旌?,張延凱親自提著數(shù)十萬從范曾那里買到了幾幅真跡。接著,他將真跡和偽作一起交給了廖江華,半個月后,兩幅偽作和兩幅真跡被拍賣出去,雖然張延凱沒賺到什么錢,可是他手里掌握了范曾的兩幅真跡,遲早可以將畫作變現(xiàn)。
為了更加快速地賺錢,在和廖江華合作的同時,張延凱又主動找了幾家拍賣行的業(yè)務經(jīng)理進行合作,有的甚至是拍賣行的董事直接出面,直到這時張延凱才發(fā)現(xiàn),拍賣公司利用拍賣法中“不擔保真?zhèn)巍钡葪l款,將大多數(shù)拍賣行變成了一個合法的銷售假畫、假藝術品的平臺,而藏家即使發(fā)現(xiàn)畫作是贗品,也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沒多久,張延凱就和10多家拍賣行達成了合作關系,而他通過拍賣出去的畫作達到320幅,非法獲利達到千萬元。頗為搞笑的是,有了錢,他利用電視、報紙,以及網(wǎng)絡媒體大肆宣傳自己,成為知名的畫家和收藏家。
有了這身偽裝,張延凱的偽作生意運作得更為駕輕就熟了。有一次,他接到一個藏家的邀請對他的藏畫進行鑒定,他很快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三幅是贗品,看到對方失望的樣子,張延凱馬上表示,雖然是偽作,但是他可以買下這些畫作。對方表示既然是偽作,他買下來干什么,張延凱笑而不語。買下畫作之后,張延凱立刻聯(lián)系了廖江華,通過拍賣成功將畫賣了出去,凈賺30萬元。這次成功的運作讓張延凱忽然意識到,之前他親自偽造畫作還是充滿危險,而現(xiàn)在他只要穿針引線,低價從藏家那里弄到畫作,然后通過廖江華的運作,他同樣可以廣進財源。
一段時間以后,張延凱發(fā)現(xiàn)了更大的商機,在給別人鑒定時來一個顛倒黑白,明明是真跡的他鑒定為偽作,然后游說藏家低價買進,然后到異地高價賣出。有一次,他接藏家高俊的電話,對兩幅范曾的畫作進行鑒定,在畫作前徘徊了十幾分鐘,用放大鏡仔細看了幾圈之后,他表示其中的一幅畫是仿作,張延凱振振有詞的說出了依據(jù):“據(jù)我了解,范曾的印章周圍是圓潤的,而這幅畫則是呈現(xiàn)出方形?!痹趶堁觿P的口若懸河下,對方只好自認倒霉??吹綍r機成熟,張延凱馬上表示,“雖然這幅畫是贗品,但是還是可以看出模仿者有幾分功底的,如果你愿意的話,我可以出一萬元買下來?!笨吹节I品還能賣出,對方自然欣然答應。
回到家里,張延凱仔細地看了畫作,他可以斷定這幅畫是范曾的真跡,之所以印章和其它的畫作不同,很可能是他蓋章時用力側向了一方,故而出現(xiàn)了現(xiàn)在的這種情形。陶醉不已的張延凱立刻聯(lián)系了深圳一家拍賣行的業(yè)務員。一個月后,畫作成功拍出。
然而就在張延凱興奮著等待著拍賣款進入自己賬戶時,他卻等來了警察。原來,碰巧的是當初賣他畫作的藏家也參加了拍賣會,他親眼見到了畫作的拍賣全過程,特別是看到畫作拍出了15萬的高價之后,他立刻聯(lián)系了拍賣行的鑒定師,確認了這幅畫作出自范曾之手,他感覺給騙了,于是報了警。雖然張延凱通過朋友送拍,可是警方還是通過多種渠道掌握了作為幕后的他。
在諸多證據(jù)面前,張延凱很快承認自己的犯罪事實:他通過臨摹作品、偽造鑒定證書、為假作品題款等方式完成書畫的“制假,隨后通過自己或中間人聯(lián)系等方式將假書畫作品賣給他人,或送至拍賣公司進行拍賣。另外,他和多家拍賣行的經(jīng)理、董事合作的事情也完全曝光。
對于張延凱的犯罪行為,筆者采訪資深收藏界人士劉杰,他表示這幾年假畫層出不窮,
“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拍賣以來,到現(xiàn)在共拍了齊白石的作品24000件,其中96%左右是假的,因為齊白石一生只創(chuàng)作1萬多件作品,很大一部分在各大博物館收藏,還有一部分在大收藏家手上收藏,除去這一部分,在市場上流通的真跡是很少的。而李可染一生中只畫了一千多張,而現(xiàn)在市場拍了一萬兩千張,假的也占95%以上?!?/p>
根據(jù)《拍賣法》第61條第2款規(guī)定:“拍賣人、委托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的真?zhèn)位蛘咂焚|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此條款本來是針對一些很難掌握真?zhèn)渭捌焚|的特定拍賣標的(如文物藝術品),很難要求拍賣人與委托人百分之百地為此承擔責任,然而在現(xiàn)實中,此條款已經(jīng)被一些人利用,作為“擋箭牌”,知假賣假。對此,劉杰建議道,“一方面要加強市場監(jiān)管,對從業(yè)人員普遍進行法治教育;另一方面,建議對著作權法、拍賣法以及拍賣公司的相應行政法規(guī),特別是拍賣公司關于拍賣作品的真實性方面的規(guī)定,要引進一些發(fā)達國家關于拍賣市場成熟的法律法規(guī)加以借鑒,來規(guī)范拍賣公司?!?/p>
編輯鄭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