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雅玲
[摘 ? ? ? ? ? 要] ?There be句型是英語中常見的表示“有”的句型,雖然這一句型看著簡單,而且在初中時已經(jīng)有了一定程度的學習,但是出錯率仍然非常高。作為中職學校英語專業(yè)的任課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在使用there be句型表達和寫作中屢犯錯誤。為此,通過收集平時學生在there be句型里出現(xiàn)的錯誤并進行分析,試圖發(fā)現(xiàn)學生出錯的原因并進行必要的糾正。
[關 ? ?鍵 ? 詞] ?There be句型;錯誤分析;類型
[中圖分類號] ?H319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5-0095-01
一、學生情況
筆者的學生為東莞某中職學校商務英語專業(yè)二年級一班學生。該班總共35人,30個女生5個男生,大部分學生都是初中畢業(yè)后沒有考上高中才選擇本校就讀,個別學生在當?shù)馗咧芯妥x一年后退學再入讀本校?;旧蠈W生的文化成績偏低,英語基礎薄弱,雖然是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在本校經(jīng)過了一年多的英語專業(yè)的學習,但其英語基礎知識掌握得并不太扎實。究其原因,除了受其在初中階段綜合文化基礎差的影響之外,中職學生還表現(xiàn)為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自信,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較差。因此,作為老師,除了教授文化知識,還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二、數(shù)據(jù)收集
通過收集學生平時的作文和翻譯練習,把在表達“有”的概念中there be 句型的誤用或使用錯誤進行分類匯總,從而了解學生對該句型的掌握程度。
三、There be 句型失誤的類型
根據(jù)學生平時作業(yè)的表現(xiàn),筆者把其在there be句型中所犯的錯誤分為了兩大類:
(一)知識型錯誤
大部分學生對there be句型及相關的語法知識點理解不到位,知識型錯誤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最常見的是時態(tài)問題。英語時態(tài)之復雜,常常讓學生暈頭轉向,在其他簡單句型中也常常混淆,而there be句型中的時態(tài)問題,不僅是無法正確把握時態(tài)的使用,還有be動詞在時態(tài)中的變體的錯漏問題。
2.主謂一致問題。主謂一致歷來是學生所犯最多的錯誤之一,因there be句型的主語不在句首,而是在be動詞后面,學生容易忽略其主謂關系。
3.由于英語的名詞不僅有單復數(shù)之分,還有可數(shù)和不可數(shù)的區(qū)別,學生對名詞數(shù)的概念模糊不清也導致其在使用there be句型時不能正確地進行搭配。
4.還有就近原則的問題。就近原則的使用是there be句型中非常重要的使用原則之一,當there be后接幾個并列名詞作主語時,be動詞的形式應當和最靠近它的那個名詞保持數(shù)的一致。但仍舊有小部分學生對此原則掌握得不牢固,出現(xiàn)錯用be動詞的情況。
(二)語言負遷移的影響
英語和漢語的語言和文化的巨大差異性,是學生學習并掌握英語的阻礙之一。在使用there be句型時,學生常犯的錯誤之一就是there be和have的誤用和混用。There be句型和have都能表達“有”的概念,不同的是,there be句型實意應是“存在”,而have為“擁有”。比如:
Is there 200 Yuan in your wallet?
Do you have 200 Yuan?
表面上的翻譯,前者是“200元是否存在于你的錢包里?”后者則為“你是否擁有200元?”雖然兩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大致上是相同的,但它們的語法結構和句型完全不一樣,兩個“有”的概念相差甚遠。而漢語中,不管是“存在”還是“擁有”,都可以直接說成“有”。因此,漢語的表達對there be句型的掌握產(chǎn)生了負遷移的影響,學生容易把所有的“有”直接歸為“have”。
學生在口語表達中,凡是涉及“有”的概念,第一反應基本上也都是用have。如果不加以提醒,大部分學生都不會使用there be句型表達。
四、分析與教學建議
根據(jù)筆者的統(tǒng)計,以上兩種類型的錯誤以知識型錯誤為主,占錯誤總數(shù)的74%,其中時態(tài)和主謂一致的錯誤較多,而語言負遷移造成的影響也較大,占總數(shù)的25%。
由此可見,學生對該句型的掌握程度不佳,很大原因在于學生對該語法知識掌握不牢固或理解不到位。針對這一問題,教師不妨在平時口語練習和作業(yè)中多進行there be句型的操練,增加該句型的復現(xiàn)率,并把經(jīng)常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指出來提醒學生,讓學生在反復操練中逐漸熟悉該句型的運用。
而there be與have的混用誤用,這點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漢語的影響,使用have表達跟漢語的表達方式接近,學生掌握得也比較好,但是漢語中并沒有類似there be句型的表達方式,造成了學生掌握起來難度明顯比have大。因此,教師在對該句型的操練中,應該結合應用英漢語言表達“有”的對比和分析,有助于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英漢語言表達的異同,加深學生的印象。
There be句型在英語學習中是一個既簡單又不簡單的常用句型,簡單在于相比其他復合句而言,there be句型的結構并不算復雜,變化也不多,但對于中國學生來說又并不是一個簡簡單單隨隨便便能掌握的句型,容易在細節(jié)的地方出錯。如何處理好學生在該句型學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是每個教師都應該反思和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正紅.there be句型的錯誤探究[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2(23):58.
[2]楊秀忠,陳曉文.淺析“There be...”句型[J].英語輔導,20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