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剛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內(nèi)容應重視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相結(jié)合,加強語文課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闭Z言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這是“大語文教學觀”的需要。語文教學中識字、閱讀、習作等方面都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連。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使語文教學返樸歸真,應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同時生活又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識字;情境;閱讀;寫作
一、識字教學生活化
校園,是學生平時活動的一個重要場所,根據(jù)低段學生無意注意、無意記憶占優(yōu)勢這一特點,巧妙妥善地利用好這個環(huán)境,能使學生的識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們在校園里,凡是學生能看到、聽到、接觸到的地方,都應該營造一種良好的識字環(huán)境,要“讓校園中每一個事物都會說話”。如:給花草樹木插上牌,寫上它們的名稱、生活習性、生長過程等。這樣既讓學生在玩耍觀賞之余自然而然地識了字,又學到一種知識,同時陶冶了情操。
教室,是學生學習的地方,我們可充分利用板報,壁畫,以及學習名言來布置教室,不僅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漢字信息,又能充分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來識字,效果很不錯!
家,不僅是每個孩子避風的港灣,也是孩子識字的溫床。我們需要家長的支持與配合,讓他們在家中的家用電器,家具等等上貼上字卡,讓學生隨處可見漢字,時時可以識記漢字!
二、情境表演生活化
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信息資源或?qū)嵨?,把課文的故事情節(jié)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來再現(xiàn)生活原形,則可以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形象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而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在執(zhí)教《負荊請罪》時,可以安排兩個學生分別表演藺相如和廉頗,想通過角色再現(xiàn)學習廉頗知錯就改的精神和藺相如顧大局識大體的品格,一男生演廉頗,一女生演藺相如,只見男生把老師用的教棒往自己背后衣服里一插,單膝跪地:“我錯了,丞相”。女生連忙扶起他:“將軍,快快請起,讓我們一起保衛(wèi)祖國!”通過兩主人公的語言、動作、神情營造出與課文內(nèi)容相匹配的氣氛,使學生入境動情,順利地跨越了時代的鴻溝去理解、領悟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同時也獲得情感的陶冶。然后因勢利導:我們的班級也需要大家的齊心協(xié)力才能搞好,一個家庭如此,一個國家更是如此啊!讓學生學會了如何做人!如何愛自己,如何愛國家!語文就在學生的表演中融為一體。
三、語文實踐生活化
《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nèi)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語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語文。教學時要緊密聯(lián)系生活,讓教育與生活“親密接觸”。一方面,要大力倡導學生學習時聯(lián)系大自然,特別我們農(nóng)村小學,要把山上長的、水里游的、天上飛的與教學內(nèi)容緊密聯(lián)系,讓我們把教學內(nèi)容和生活中接觸的實物聯(lián)系起來,讓生活的源頭活水滋潤語文園地;另一方面,要倡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擴大信息接受量,鼓勵學生切實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金口常開。語文與一個人的社會生活閱歷和文化底蘊密切相關,如此多看、勤聽、常說。并且關注生活,何愁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提高呢?
四、閱讀教學生活化
學生在閱讀時能經(jīng)常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使形象的浮現(xiàn)、感情的共鳴、思維的活躍達到迅速、準確、鮮明的程度。例如學《桂林山水》,隨著課文中一幅幅特有畫面的展開,學生腦海中迅速產(chǎn)生相似的聯(lián)想,仿佛置身于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如漓江,象鼻山……從而進入一種審美的境界,得到美的熏陶?!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很自然使學生聯(lián)想到自己捕捉小昆蟲、玩各種游戲等童年有趣的生活畫面。在學了《葡萄溝》《鳥的天堂》等課文后,可以讓學生做小導游,向朋友介紹那兒的美景,這樣即可鍛煉其口頭表達能力,又可提高學生復述課文的水平!
凡此種種,都說明唯有從生活方面去體驗,理解才真切、深刻,語感才越強。
五、寫作教學生活化
葉圣陶先生指出:“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币坏┟撾x生活,學生的習作之泉必然干枯,因此我們必須教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努力拓展他們的生活空間,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惡丑。
讓孩子親近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陶冶情操,在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熱愛家鄉(xiāng)一草一木的高尚情懷的同時,感受春的生機,夏的熱烈、秋的浪漫,冬的純潔,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讓作文觸手可及;讓孩子走上大街,觀察身邊的人物,留心周圍的事情,關注身邊出現(xiàn)的每一點變化,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充實了他們的內(nèi)心感受;讓孩子通過報紙、電視,電腦等方式關注身邊的新聞,養(yǎng)成對新生事物敏感吸納和分析的好習慣,在老師指導下讓他們慢慢領悟事實在新聞和作文中的作用,還可以組織學生到工廠、農(nóng)村、采訪先進人物的突出事跡,促進學生學會運用典型事例作文。
生活有多么廣闊,語文世界就有多么廣闊。只要我們讓語文教學和社會生活相銜接,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