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金星 金志麗 張玉麗 冉淑容 袁淵 王芳 楊再艷
[摘要] 目的 探討“校內教研室-院內科室”共建的護理實習帶教模式及其效果。方法 于2016年3月—2017年1月對銅仁市中醫(yī)院外科實習的專科護生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帶教模式進行帶教,試驗組采用“校內教研室-院內科室”共建的護理實習帶教模式進行帶教,實習結束后進行理論、操作考試,并發(fā)放實習問卷調查表以評價實習的效果。結果 試驗組護生理論、操作成績、及對自身實習效果的評價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校內教研室-院內科室”共建的護理實習帶教模式更有助于提高護生的實習效果。
[關鍵詞] 護生;帶教模式;實習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5(b)-0123-02
實習是護生向護士轉化的重要橋梁,實習的效果則是推動這一過程的重要內在因素,科學的護理帶教模式是提高護生實習效果的重要途徑。筆者認為,護理實習帶教工作從本質上講是以實踐為核心的教學活動,它不僅需要帶教老師具有較高的實踐能力,本身也需要科學的職教理念來指導實習帶教工作?!靶冉萄惺?院內科室”共建的臨床護理帶教模式將臨床與教學工作密切結合,更符合科學的職業(yè)教育理念,有助于提高護生的臨床實習效果。該文對該模式在臨床護理實習帶教中的應用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銅仁市中醫(yī)院外科2016年3月—2017年1月的實習的??谱o生12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原則分為兩組,對照組61例,男性3名,女性58名,年齡19~22歲(20.1±1.1)歲;觀察組61例,男性2名,女性59名,年齡19~23歲(20.2±1.3)歲。觀察組與試驗組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臨床帶教模式進行帶教,即在護理部的統(tǒng)一管理下,由有經(jīng)驗的護士作為帶教老師進行一對一的實習帶教,護生參與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無需分管床位進行責任護理。
試驗組采用“校內教研室-院內科室”共建的臨床護理帶教模式進行帶教。具體方法如下:①實習帶教老師的遴選:以銅仁職業(yè)技術學院護理學院《外科護理》與《基礎護理》課程組的中級以上的教師與銅仁市中醫(yī)院外科有經(jīng)驗的護士作為共同的實習帶教老師。②統(tǒng)一標準:在廣泛研討的基礎上,對帶教的理念、目標、模式、內容、方法、考核形式等進行統(tǒng)一規(guī)范。③護生的崗前培訓:即對試驗組護生進行崗前教育,我們采用的新模式的具體情況進行介紹,以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新的教學形式中。④帶教老師的確定:采用雙帶教制,即每位護生有一位院內帶教老師和一位校內帶教老師,共同負責護生的實習。⑤護生進入實習:以科室常見外科疾病作為教學載體,在既定的教學方法下開展教學工作;校內教師主要采用微信、QQ等形式或直接開展講座、案例分析、技能培訓等方式參與學生的帶教;院內教師直接指導護生參與外科疾病的護理,同時選取典型患者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獨立開展護理工作;校內教師與院內教師在帶教中圍繞著提高護生的臨床分析能力、提高技能操作水平、提升人文素養(yǎng)及溝通能力開展工作,根據(jù)自身的優(yōu)勢,合理分工。⑥實習考核與評價:實習結束后參加理論考核、技能考核及護生自我問卷調查。
1.3 觀察指標
①理論考核成績:護生出科理論考試主要考察護生運用??浦R解決臨床護理問題的能力,以外科常見疾病的分析為主,疾病基本知識占60%,案例分析占40%。②技能考核成績:以護理外科疾病最常用的基礎護理操作項目及重要的專科護理操作項目為主,技能本身操作占考核成績的60%,人文素養(yǎng)與溝通能力各占20%。③護生自我問卷調查:護生出科發(fā)放自行研制的自我問卷調查,主要考察學生對實習效果的評價。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均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率的比較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出科理論成績比較采用t檢驗,試驗組護生在疾病基本知識成績、案例分析成績及理論總成績3方面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提高護生實習帶教的效果,帶教老師是關節(jié)的一環(huán)。護理臨床帶教工作的本質屬性決定了帶教老師不僅需要有豐富的臨床護理經(jīng)驗,而且也必須要有科學的職教理念、過硬的職教能力。目前,很多??茖哟蔚淖o理實習醫(yī)院,護理實習帶教老師的職教能力有待提高,而護理學校的老師雖有較強的職教能力,但臨床護理經(jīng)驗有待進一步積累,只有將兩者密切結合,才有利于校內教師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護理工作者臨床帶教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護生臨床實習效果的提高。因此,探索“校內教研室-院內科室”共建的護理實習帶教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因為時間和地域的原因,校內教師參與護理實習帶教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探索一套適合校內教師參與護理實習帶教的途徑是本研究的前提?,F(xiàn)代網(wǎng)絡與通訊手段的不斷發(fā)展,使得校內教師參與護理實習帶教工作成為現(xiàn)實。高桂秀[1],李穎[2],張建男[3]在護生的實習帶教的研究中,將微信通信平臺運用于護生的護理實習帶教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理,微信QQ等現(xiàn)代社交媒體也可成為校內教師與護生之間聯(lián)系的橋梁。當然,直接在院內開展講座、案例分析、技能指導、實習考核等也是重要的聯(lián)系途徑。
研究表明,采用“校內教研室-院內科室”共建的護理實習帶教模式進行實習帶教的護生在理論、技能成績比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主要是校內與院內教師的雙帶教起到了明顯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校內教師與護生存在天然的聯(lián)系,護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無論是思想上、生活中、實習中的困惑都樂于與校內教師溝通,這樣就為護生的實習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氛圍;②校內、院內教師進行廣泛研討的基礎上,確立了統(tǒng)一的教學的理念、目標、模式、內容、方法、考核形式,校內與院內教師在帶教中有明確的分工;③在實習帶教中,我們主要以常見外科疾病的護理為主要教學內容,以護理程序為手段,以護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主線,以護理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溝通能力及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側翼,將護理外科疾病所需的知識、技能、素養(yǎng)融于一體,努力培養(yǎng)出適應外科護理崗位的優(yōu)秀護理人才。護生出科問卷調查,試驗組在疾病知識掌握、技能的提高、病案分析能力、人文及溝通能力、獨立工作能力方面均高于對照組,從另一個側面,體現(xiàn)了“校內教研室-院內科室”共建的護理實習帶教模式進的優(yōu)越性。
[參考文獻]
[1] 高桂秀,孫連香,杭寶明.微信平臺在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5):122-124.
[2] 李穎,高鳳丹,金霞,等.加強人為管理的微信教學模式在臨床帶護生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河北醫(yī)藥,2015,37(23):3672-3673.
[3] 張建男,曹文學.微信群互動模式在肝膽胰中心實習護生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臨床護理雜志,2017,16(1):75-77.
(收稿日期:2018-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