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要給小朋友們講的動物是非洲豹。
事實上,非洲有兩種豹,一種叫獵豹,一種叫非洲豹。大家可以從下面圖片里看出它們的區(qū)別,上邊的是獵豹,下邊的是非洲豹。
從圖片中,我們能看出,其實非洲豹和獵豹的主要區(qū)別就是獵豹的體型比較瘦長,而且獵豹的面部有兩條“淚痕”,非洲豹沒有。
非洲豹是依靠它機警、沉穩(wěn)的性格,和超出所有非洲大陸獵食者(當然不包括人類)的智慧入選非洲五霸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你聽我慢慢講。
非洲豹是一種獨來獨往的動物,在殘酷的非洲荒野和叢林中,沒有同伴,永遠自己照顧自己。
非洲豹的生命安全隨時都會受到威脅。
你可能會想,不會吧?即便是獨來獨往,那也是豹子??!誰會威脅他的安全呢?
答案是:非洲獅、狒狒、大猩猩這些兇猛的群居動物,它們人多勢眾,豹子再兇猛也打不過。
這些對手隨時都在盯著豹子的一舉一動,有時候豹子剛剛捕獵成功,它們就群起而圍攻豹子,哄搶它的食物。
如果豹子堅持抵抗,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敵人可能會被打退,但豹子一定也會受傷。在荒蠻的自然,一只受傷的豹子只有死路一條。
但是,豹子有自己的辦法。
它爬樹的能力非常強,每次捕獵成功,它一刻都不會耽誤,立即把獵物拖上樹,掛在高高的樹枝上,再安心享用,讓獅子在樹下無可奈何。
如果還沒把獵物拖上樹,獅子就圍了過來,它會果斷放棄,絕不與強敵正面沖突。
其實,非洲豹的食物不僅會有被搶走的威脅,后代的生命也面臨著危險。
剛才說了非洲豹是獨來獨往的,小豹子出生后一直由媽媽單獨撫養(yǎng),絕大多數(shù)時間媽媽都會帶著小豹子,藏身在巖石的縫隙中,那里就是它們的窩。
有時獅群等敵人可能會從離窩不遠的地方經過,這時,媽媽會靜靜地在窩里觀察它們的動態(tài),如果相安無事,敵人路過之后,媽媽會立刻帶著小豹子尋找一個新的窩。
這種機警的基因在豹子的血脈里流淌了千萬年,甚至出生不久的小豹子就學會了,當敵人靠近的的時候小豹子會一動不動而且不會發(fā)出任何聲音,避免引起敵人的注意。
除了機警,非洲豹還有一個優(yōu)點,那就是沉穩(wěn)。
豹子身上的斑紋,看起來很華麗,其實那是他們完美的保護色。
在這種近乎完美的掩護之下,非洲豹還擁有難以想象的耐心,當它們捕獵的時候,可以悄悄跟蹤獵物幾公里,還會在獵物旁邊一動不動地觀察幾個小時。
一旦時機成熟,它會以每小時58公里的速度沖向獵物,用自己尖利的前爪勾住獵物,鋒利的牙齒咬穿獵物的喉嚨或者脊柱。
這樣精準的出擊,節(jié)省了它的體力,提高了捕獵成功率,你可以網上搜索視頻,看看非洲豹捕獵時優(yōu)雅的身姿。
在非洲大地上有三種大型貓科動物,非洲獅、獵豹和非洲豹。
這三種猛獸在野外的數(shù)量一直都在銳減,但是非洲豹的數(shù)量減少的最慢,也就是說它的生存能力要比其它兩種動物都強。
這與它們的食性有關。
雖然它們更喜歡吃羚牛、瞪羚等體型較大的動物,但是它們也會抓鳥、老鼠和蜥蜴吃,在干旱的季節(jié)食物短缺,它們甚至會抓昆蟲吃。
不挑食,在哪里都能找到食物,所以非洲豹的生活范圍非常廣,無論在森林,還是草原,或者是沙漠邊緣,它們都能安家落戶。
不僅如此,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它們還學會了與人類共處。這恰恰是它們遠超出其它貓科動物的智慧的表現(xiàn)。
在猿人剛剛出現(xiàn)的時候,非洲豹就見識了他們的厲害。他們會團隊協(xié)作捕獵,更要命的是它們會使用工具,還會生火,這些本領讓猿人成為非洲大陸的不二王者。非洲豹一直在靜靜觀察人類,最終它們決定“不與人類為敵,學會與人類共處”。
在非洲的村莊,甚至城市周邊都有它們的足跡,盡管與人類距離如此之近,但是它們絕對不會讓人類看到它們,它們會在夜晚出來,抓一些小動物吃,有時甚至吃人扔到垃圾桶的剩菜剩飯。
它們絕對不會傷害人,這就避免了與人類發(fā)生沖突。
其實不單非洲豹,從炎熱的非洲到寒冷的西伯利亞,豹的分布非常廣泛,豹是地球上最成功的貓科動物。
今天,老虎、獅子、獵豹等大型貓科動物都瀕臨滅絕,只有豹還勉強保持著種群的數(shù)量。
不是因為它們強大,而是因為它們的智慧,它們是唯一懂得跟人類相處之道的大型貓科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