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土
小琬琰七個半月,會爬能坐扶茶幾可站立,對身邊的一切事物好奇??蛷d里鋪著塊爬爬墊,上面擺放著由小到大四個黃橙藍綠塑料環(huán);裝有三角形、五角形、正方形、圓柱形塑料玩具的盒子,上方可通過對應形狀的小孔將玩具投入,再從下方出口處伸手拿出;還有上發(fā)條可走的消防車、警車、出租車、小轎車,可演奏樂曲的玩具電子琴等,所有的玩具,一開始她都好奇無比,而滿足好奇心的方式便是用嘴去咬(或舔)。很快,她對那些熟悉的玩具就不感興趣了,由爬爬墊向外圍探索,伸手拿電視柜里的紙張、充電器電線往嘴里塞;或扶著茶幾站起,抓水果盤里的蘋果來啃。聽到八音盒或收音機傳出音樂聲,她也要靠上去用嘴咬一下……因擔心她不慎把物品吃進肚子里,所以一刻也不能離人地看著她。我開玩笑說,應該發(fā)明個小籠頭來給她戴在嘴上。當然僅是說說而已,她就是通過嘴巴品嘗來探索身邊的世界,我們怎么能剝奪她這個權(quán)利呢。
照心理學的說法,小琬琰現(xiàn)在處在口唇期,接下來依次是肛門期、生殖期、潛伏期與青春期。我不是不相信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但我覺得,她在用口唇去滿足快感的同時,其實也是在探索著這個陌生的世界。要知道梨子的滋味,非要親口去嘗上一嘗的,在她眼中,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可以吃的吧。
看著小琬琰的可愛舉措,我就努力地回想自己這么大時的情形,當然是什么也想不起來了。但我想應該也和她差不多吧,只不過沒有這么多玩具而已。對于她來說,這個世界是全新的,故而對一切都充滿好奇。于是她就從身邊的事物探索起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直立行走后,其探索的區(qū)域,將會從家中到家外,從小區(qū)到公園、商場、電影院......驅(qū)使著她對一切感興趣的,是好奇心!可以說,無好奇心,便談不上什么興趣愛好!
西諺云“好奇心害死貓”。我曾經(jīng)養(yǎng)過貓,著名的“王老虎”是也。據(jù)我之觀察,小琬琰的好奇心,絲毫不亞于“王老虎”。我認為,人類為了滿足自己之好奇心,自小而大,便使用嘴巴、眼睛、耳朵、手腳等感覺器官,來探索周圍的世界。等到他不滿足這一切了,便要借助語言這個工具,通過閱讀,繼續(xù)深入探索人類的精神世界。這是何等奇妙的一件事情啊。帕斯卡爾(法國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散文家)言,人只不過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這思想,不正是人們借助語言在進行探索,而滿足其好奇心嗎?當然,通過思想之探索、滿足而抵達無限險峰者畢竟是少數(shù),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斯賓諾莎、康德等。然假如你一點也不進行這樣的探索,不也太可惜了嗎?你對得起自己的一生嗎?
而小琬琰的無窮無盡之好奇心、不知疲倦之探索,從不與任何功利心掛鉤,她就是感到好奇,就是要去嘗試一下。此好奇心人人具有。遺憾的是,這無比寶貴的好奇心,隨著年齡的增大,在與現(xiàn)實的摩擦中,恐怕將被功利心一點一點地給磨損掉了:升學、找工作、掙錢、買房、娶妻、生子、升官、發(fā)財、評職稱等,讀書不再是為了滿足好奇,而是為了升學;刷題不再是為了探索,而是為了分數(shù);考入大學也不再是為了好奇心,而是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我們把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拋到九霄云外,而去滿足近在眼前的利益。我們的有錢有權(quán)有名,恐怕就是以付出好奇心與不懈之探索為代價的吧。
為了換來現(xiàn)實之利益,我們毫不猶豫地丟掉了好奇心與探索的精神!
對于小琬琰來說,除了床上、童車里、餐桌旁、爬爬墊上,其他地方統(tǒng)統(tǒng)是無知、陌生之世界。其實,對于我們成年人來說,雖然你可能讀到了博士后,評上了教授,出版了大部頭著作,搞出了不起的發(fā)明,周游過五大洲,涉足南北極,上天入海,無所不能,但誠如梁任公所言,“登高山復有高山,入瀛海復有瀛海”。面對遼闊的大自然與浩瀚之宇宙,人類所能認知者,不過滄海之一粟爾,比小琬琰也高明不到哪里去!正因如此,孔子才說“活到老,學到老”“朝聞道,夕死可矣”;蘇格拉底才感慨“我擁有的知識越多,我越覺得無知”;笛卡爾才說“越學習,越覺得自己無知”。從這些言語中,可看出他們所具有之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索精神!
不要為自己的好奇心畫地為牢,不要讓世俗之功利犧牲自己的探索精神,好奇心與探索精神可謂人類發(fā)展之最基本動能,一旦喪失,則前進乏力,并難免會誤入歧途!
請停下功利的腳步,反觀自身吧,看看你的好奇心還在也不在。請重新燃起好奇心與探索精神,開始別樣的人生征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