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穴位敷貼治療尿毒癥的研究概況

      2018-05-11 09:50:28胡必梅孟梓
      科技視界 2018年6期
      關鍵詞:穴位敷貼尿毒癥綜述

      胡必梅 孟梓

      【摘 要】尿毒癥是臨床常見的危急重病,且病情反復、遷延難愈。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對尿毒癥有其獨到的見解與認識,在對尿毒癥的治療上有突出的療效優(yōu)勢。本文從尿毒癥的病因病機、穴位貼敷治療的理論基礎及中藥穴位貼敷輔助治療尿毒癥的研究進展進行論述。

      【關鍵詞】尿毒癥;穴位敷貼;綜述

      中圖分類號: R246.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06-0168-002

      【Abstract】Uremic disease is a common clinical critical illness,and the disease is repeated and delayed.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its unique insights and understanding of uremia, and it has outstanding therapeutic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uremia.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gress of uremia from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uremia,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oint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uremia.

      【Key words】Uremic;Acupoint application;Review

      尿毒癥是各種腎臟疾病發(fā)生發(fā)展導致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病情發(fā)展至嚴重階段所表現(xiàn)的一組臨床癥候群。本病是泌尿內科常見的危急重病,致死率高,若不及時有效治療,極易危及病人生命而致死亡。從本病的臨床表現(xiàn)特征及發(fā)生發(fā)展來看,類似于中醫(yī)學“腎癆”。

      1 病因病機

      尿毒癥沒有特定的中醫(yī)病名,類似于中醫(yī)所說“腎癆”,腎癆是指患者因癆蟲通過血脈而侵及腎臟,繼而耗氣傷陰。臨床上,尿毒癥患者常并發(fā)高熱,尿毒癥的病人常因免疫力低下,而易外感新涼導致發(fā)熱,但患者此時發(fā)熱非常規(guī)外感可比。一般的外感發(fā)熱,常常只需辨清衛(wèi)、氣、營、血。在衛(wèi)只需辛涼輕疏,到氣才可清氣,入營猶可透熱轉氣,入血則須涼血散血,用藥層次分明、井然,而尿毒癥患者發(fā)熱紛繁復雜,內有濕熱瘀滯于下焦,外有邪熱犯于肺衛(wèi),上下皆為邪郁,臨床多以內傷為主。且本病起病較為緩慢,病程較長,多表現(xiàn)為顴紅、潮熱、盜汗等癥狀,臨床上多見低熱,但有時患者亦可為高熱,或有患者體溫并不升高僅自覺發(fā)熱或五心煩熱。

      2 穴位貼敷治療尿毒癥

      2.1 理論依據(jù)

      穴位貼敷療法是一種以中醫(yī)理論為基礎的無創(chuàng)痛的中醫(yī)外治法,是融合了穴位學說、經絡學說與藥物學說三個體系為一體的綜合治療方法。該方法通常將藥物研磨成細末,用水、藥液、醋或蜂蜜、蛋清等介質調成糊狀,或加以賦形劑如棗泥、黃醋或米飯等制成的軟膏,或直接添加凡士林等使之凝結成固狀油脂,以餅劑、丸劑,或藥抹于膏藥,或將中藥湯劑熬至膏狀,貼敷于患處,即“阿是穴”或特定穴位等,該法最早見于《五十二病方》。

      穴位貼敷療法作為一種中醫(yī)外治療法,用于治療內傷發(fā)熱是人們多年來在與疾病斗爭中總結出來的,經歷了由實踐到認識,到再實踐再認識的反復驗證過程,是一種可操作性很高且行之有效的中醫(yī)治療方法。

      2.2 實踐意義

      溫病學說認為,中病邪致病與內傷發(fā)熱的的發(fā)病特點之一是病位有別。 患者因邪氣侵犯各個臟腑,此時若有行之有效的方式直接作用于病變臟腑,既可避免藥物與尚未被侵犯的臟腑直接接觸,又可提高作用于局部病變部位的藥物濃度。

      口服藥物往往有其作用局限性,口服藥物大多經食管進入胃內,經由胃腸道消化吸收,這一吸收過程易降低作用于局部病灶的濃度,尤其是對于局部外癥,遠離脾胃,若由內攻外,更是難以到達一定的藥力。雖然內服藥物基于一定的藥物歸經相關理論指導,然“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能恰當其位?能中病與否?能不犯無故否?不可必也”。[1]而使用穴位敷貼這一方法,施治者可靈活選擇藥物的作用部位,只要辨識出病變位于何腑何臟哪個部位,就可直接在病變部位的外面進行操作,使藥物直達病灶,從而減少損耗?;蚴┲握咭嗫勺裱ㄎ粴w經理論,用藥于病變臟腑所主的經絡循行部位或特定穴位,因為敷貼雖然隔皮膚,但經絡內外貫通且毛竅相通,因此敷貼藥性亦可由外入內,直達病灶。

      同時,相較于內服藥物,穴位敷貼價廉易操作這一特點也不可小覷。由于穴位敷貼是用制好的藥物直接施用于穴位部位肌膚或孔竅等體表部位,施治者可隨時觀察患者適應和耐受情況,部位選擇得當,劑量掌握良好,毒副作用發(fā)生率很低,且在施治過程中出現(xiàn)任何問題,亦可隨時停用,比內服藥安全度高。因此,穴位敷貼安全性高、適應癥廣且禁忌癥少,只要施治者操作得當,老弱婦幼皆宜。

      尿毒癥病程中,患者發(fā)熱,熱毒燔灼,必然傷及胃陰與胃氣,且發(fā)熱患者常脾胃功能呆滯,又因尿毒癥患者不可大量飲水,若內服藥物,增加已受傷的脾胃,無疑雪上加霜。而穴位敷貼法退熱時無礙胃陰與胃氣,因此間接起到顧護胃氣的作用,保護機體正氣的抗邪能力。

      2.3 經穴選用

      根據(jù)中醫(yī)經絡學說理論,經絡聯(lián)絡著人體各部位的通路,運行氣血津液,調節(jié)臟腑肢節(jié),溝通內外上下。腧穴是經氣流注之處,穴位敷貼通過藥物刺激局部腧穴,該部位臟腑之氣與經絡輸注于體表,從而激發(fā)全身經氣,并在局部產生藥物濃度的相對優(yōu)勢,可以發(fā)揮藥物較大的藥理作用。

      涌泉穴又名地沖,是人體位置最低的穴位,歸屬足少陰腎經。該穴是升降要穴,功擅主降,可引氣血下行。正如《針灸資生經》所記載:“針灸于諸穴皆分主之,獨膏盲、三里、涌泉特云治雜病是三穴,無所不治也”。《黃帝內經》云“病在上者下取之”,中藥貼敷涌泉可清火退熱,引火歸元。

      大椎穴[2]為督脈和手足三陽經的會穴,文有“泄大椎退熱”的記載[3]。

      命門穴歸屬督脈,最早見于《針灸甲乙經》。在腰部,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刺激該穴位能益氣壯陽、補腎固本之功,主治腰痛虛損、遺尿等。

      腎俞穴為腎的背俞穴,最早見于《靈樞·背俞》篇,歸屬足太陽膀胱經。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具有補腎納氣、益精利水、聰耳強腰之功,主治腰膝酸痛、水腫目昏、小便不利等。

      復溜穴歸屬足少陰腎經,最早見于《靈樞·本輸》篇,在小腿內側, 主治水腫、腰脊痛等,具有通調水道、滋陰補腎之功。

      2.4 臨床治療

      穴位敷貼療法[4]是將藥物敷貼在與病變相對應的體表或特定穴位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中醫(yī)外治法。張振中[5]等在西藥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穴位外敷腎康敷劑治療PNS40例,加用該法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有效縮短蛋白尿患者尿蛋白轉陰時間,有效降低強的松的副作用,進而提高該疾病整體治療效果。

      李氏[6]等用吳茱萸、生山桅各等份(1-5歲用8克,5-10歲用10克),共研細末混合,加以雞蛋清調成糊狀,分2份攤在外敷布上,外敷于涌泉穴,約8小時后取下,每日1次。該法用于治療小兒口瘡、感冒、扁桃體炎等發(fā)熱63例,除3例無效,均獲痊愈。方氏[7]和王氏[8]等均采用單味生山桅10克,研成細末,加以雞蛋清調成糊狀,或浸泡于75%酒精(白酒亦可)中,混合取汁用面粉調和,做成硬幣大小的藥餅,敷于內關、涌泉穴。張氏[9]等運用蟬蛻散治療急性支氣管炎、小兒感冒、急性扁桃炎發(fā)熱、支氣管肺炎,方用全蟬蛻、山桅各9克,鉤藤3克,地骨皮5克,共研細末,倒入少量雞子黃攪拌成泥狀,做成4個藥餅,貼壓于內關、涌泉穴,次晨取下。馬氏[10]采用退熱散(吳茱萸、牛膝、大黃、生山桅各10克,黃連5克),研末,以陳醋調成糊狀,敷于涌泉穴,12小時更換,一般連用2-3次即愈。

      劉彩欣[11]等人認為,患者腎功能正常時腎臟能充分排泄鈉離子和水分,如果患者腎功能損害遷延不愈嚴重到尿毒癥期,則腎臟對水與鈉負荷過多,腎臟適應能力下降,出現(xiàn)血壓升高與鈉水潴留,甚至出現(xiàn)急性左側心力衰竭和肺水腫,尤其少尿型尿毒癥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和肺水腫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同時,現(xiàn)代醫(yī)學發(fā)現(xiàn),人體皮膚組織具有吸收外界物質的能力,并不是絕對嚴密而無通透性的組織。藥物經皮膚吸收的途徑有三,即汗管口、毛囊皮脂腺及角質層。由于毛囊皮脂腺及汗管口作為皮膚附屬器,表面積僅占體表總面積的0.1%,因此,角質層就成為藥物經皮吸收的重要途徑。且研究發(fā)現(xiàn),經穴對藥物具有放大效應與外敏感性,經絡系統(tǒng)是低電阻的運行通路,藥物貼敷于特殊經穴,能夠迅速在相應組織器官上產生較強的藥理效應,能夠起單相或雙相調節(jié)作用。

      3 結語

      穴位敷貼作為中醫(yī)護理技術的重要內容,是以中醫(yī)基本理論和經絡理論為依據(jù),在辨證論治指導下采取的一種中醫(yī)外治法,是中醫(yī)特色療法之一。用穴位敷貼療法治療尿毒癥,保護腎殘存的功能且能降低對腎臟的毒副作用,為治療尿毒癥內傷發(fā)熱癥狀拓寬思路。

      【參考文獻】

      [1]吳師機.理論駢文[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23,27,39,45,89,134,123,145,246,231,267,321,348,324,395,367,383,2,239,271,298.

      [2]袁志太.灸百匯、點刺大椎穴治療雜病[J].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3,23(8):466.

      [3]王曉波,潘巧紅,李麗娟.石膏貼敷曲池、大椎穴治療小兒發(fā)熱臨床療效觀察[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6(3):53-54.

      [4]陳慶昭,陳家鑫.肺腧穴敷貼治療小兒咳嗽臨床效果觀察.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1):110-111.

      [5]張振中,岳軍.腎康敷劑治療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40例,中醫(yī)外治雜志,2000:2

      [6]李正平.中藥外治法治療小兒高熱240例[J].中醫(yī)外治雜志,2003,12(5):50

      [7]方紅,樓建華.生山桅外敷治療小兒發(fā)熱60例[J].中醫(yī)雜志,1991,32(12):32

      [8]王明義,姚九香.自擬退熱膏取穴外敷治療高熱45例[J].新中醫(yī),1995,27(8):28

      [9]張群才,王安平.一貼靈外敷治療感冒200例[J].陜西中醫(yī),1990,(6):270

      [10]馬杰.退熱散外用治療小兒高熱129例[J].河南中醫(yī),1998(5):45-46

      [11]劉彩欣,李永剛,李忠兵.限鹽限水飲食與規(guī)律血液透析患者并發(fā)癥的關系[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19.

      猜你喜歡
      穴位敷貼尿毒癥綜述
      SEBS改性瀝青綜述
      石油瀝青(2018年6期)2018-12-29 12:07:04
      NBA新賽季綜述
      NBA特刊(2018年21期)2018-11-24 02:47:52
      人物
      健康人生(2017年12期)2017-12-21 02:25:52
      穴位敷貼治療癌性疼痛的研究進展
      良肢位設定聯(lián)合穴位貼敷對治療腦中風患者肢體痙攣的療效觀察
      科技視界(2016年12期)2016-05-25 00:53:18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中醫(yī)藥治療高血壓病臨床研究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尿毒癥早期腎性貧血20例療效觀察
      穴位敷貼對老年性肺炎患者相關炎癥因子的影響
      血液透析聯(lián)合血液灌流對尿毒癥自主神經病變的影響
      富蕴县| 聊城市| 重庆市| 平定县| 溧阳市| 日土县| 交口县| 关岭| 顺义区| 平山县| 乐安县| 从化市| 营山县| 澄江县| 沙湾县| 成都市| 韩城市| 西乌| 米泉市| 玉林市| 揭东县| 郴州市| 清丰县| 九龙县| 南溪县| 中江县| 梁山县| 鹤岗市| 岑巩县| 古丈县| 绍兴市| 延庆县| 海安县| 洛南县| 黄梅县| 连云港市| 五家渠市| 南陵县| 东光县| 禹州市| 桂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