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燕霞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6-0260-02
本文試圖從近三年高考語文全國卷“論述類文本閱讀”考點分布及考查方式的變化角度,分析提高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選擇題得分率的方法與策略。
一、近三年全國高考卷論述類文本閱讀分析
由以上三年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考點可以看出,“歸納整合”能力的考察是重點。
(一)三年來,論述類文本閱讀的“變”
縱觀近三年高考語文全國卷,論述類文本閱讀變化點有以下幾點:
1.文本內容指向性更具有時代特色
從三年全國I卷來看,2015年的文本內容從經(jīng)濟學的領域,引導學生思考“信用”在商業(yè)發(fā)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2016年則從文化傳承上引導考生把視野投向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保存、研究與發(fā)展,2017年考察的是學生對于氣候與環(huán)境、氣候與社會、氣候與人類等的關系的了解。選文廣泛地反映了社會不同領域新的研究動態(tài),文本內容的指向性更具有時代特色。
2.考查能力的難度提升
如原來的“一般論述類文章”閱讀改為“論述類文本閱讀”,并劃定了論述類文本(時政文、學術論文、時評、書評等)的范疇和考查重點(注重文本的說理性和邏輯性,分析文本的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增加了“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考點。
3.更突出文體特征
比如2017年論述類文本閱讀中第2題:“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這題是針對論證的設問,切中學生在學習議論文時重視論點、論據(jù),忽視論證過程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不得到很好地解決,學生不光在文體閱讀上有漏洞,在議論文寫作環(huán)節(jié)中也還要吃虧,所以這個考查點的設置,提醒考生平時要有文體意識。
二、論述類文本閱讀題的提分策略
如何提高論述類文本閱讀選擇題的得分率?我認為,除了在平時的教學中采用各種手段,從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提高教學效率之外,還應該教給學生一定的方法與技巧。
(一)整體閱讀、限時讀懂
“整體閱讀,限時讀懂”是復習備考急需提升的能力。如果考生能在考場所限定的時間內整體上把握文本,就可以大大提升做題的效率。整體把握是文本解讀的前提。
1.明確題目,預測內容
論述類文章閱讀的文章往往有明確的題目,如:2016年的《近百年來的殷墟甲古文的研究》,文章的題目可以給考生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通過題目,學生可以了解論述的內容范疇或中心話題。如2017年的《中國參與國際氣候治理的法律立場和策略:以氣候正義為視角》,題目明確該文章涉及的范疇是“氣候正義”,全文圍繞“氣候正義”這一話題展開論述。所以說,題目有明確論述話題和把握內容范疇的作用。
2.快速閱讀,把握大意
用較快的速度閱讀文章,重點放在文章每段表達觀點的語句上,目的是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如作者的觀點,證明觀點的材料等。如:2017年論述類文本閱讀第2題:“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答案:C、“只要每個人都控制碳足粉,從而實現(xiàn)了代際共享,才能避免生態(tài)赤字。”答案區(qū)域在選段第三自然段作者闡釋“在代際權利義務關系問題上”這一觀點的句子。
3.針對設題,標畫信息
提升閱讀速度還需要有一個好習慣,即在閱讀時把可能會設題的相關信息標畫出來。弄清容易設題的信息:①直接宣布新觀點、新理論的句子;②對上述內容進行肯定或否定評價的句子;③年代時間、數(shù)據(jù)(多個數(shù)據(jù))及其概語;④重要的修飾限制詞語;⑤已然未然,或然必然;⑥具有邏輯關系的詞語。如果閱讀時把這些信息標畫出來,那么比對時會節(jié)省很多時間,同時提高準確率。
(二)典例剖析,歸納技法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需注意的“兩個辨明”“四個警惕”
①“兩個辨明”:“正確”與“最為準確”;“不符合文意”與“不屬于”。
②“四個警惕”:警惕范圍擴大、警惕扭曲文意、警惕混淆時空、警惕糊弄組合。如:
【典例】2015年福建語文高考試卷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是對精神的刷新》)第一題:下列對文章中“刷新”一詞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答案】 A、闡明了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自我教育、自我升華、達到內心豐富。
這一題是考查“重要概念的含義”這一知識點。
2.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三步走”
①審題,明確篩選的標準。
②扣題,細心查找信息:找準信息區(qū);找全信息點;借助標志語:角度性標志語(為什么、怎樣、如何等);結構性標志語(首先、其次、不過、那么等)
③對比、排除確認答案。
比對信息的過程,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以偏概全;主客顛倒;信息有變;查無實據(jù)。如:
【典例】2016年語文高考試卷論述類文本閱讀《近百年來的殷墟甲骨文研究》)第2題: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答案】B “舊史學”錯,據(jù)原文第4段第二句話內容可知,原文指“對一切經(jīng)不住史證的舊史學”,屬于范圍的括大化。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主要信息的篩選和理解能力。
(三)檢測實效,實現(xiàn)能力的跨域
學生對論述類文本閱讀能力的提升,自然會提高做題的準確率與得分率?;诖?,檢測就必須有所取舍,有的放矢。訓練既可文本片段訓練,也可全文。既可按考查點,也可按比對技巧??傊茖W選題,盡量做到針對性強。訓練形式可以靈活,復習伊始,可以進行文本片段訓練,如下:
【文本片段一】生物電池可以利用蝸牛體內的葡萄糖發(fā)電。我們在蝸牛殼上鉆孔,把覆蓋著酶的電極植入聚集在蝸牛身體和殼之間的血淋巴,也就是蝸牛的血液中。與其他類型的電池類似,我們的電池也是基于化學反應來讓電子流動的:一個電極捕獲血淋巴中葡萄糖的電子,之后這些電子會通過外部回路——包括我們想供電的任何設備——抵達相對的電極。在那里,電子與血淋巴中的氧反應形成水。輸出的電力很微弱,在微瓦的量級上,而且在數(shù)分鐘后會因葡萄糖耗盡而斷電。(2015湖南卷)
文本片段訓練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學會歸納做題規(guī)律,洞悉論述類文本閱讀干擾項的設置規(guī)律,掌握比對技巧,這樣才能有實效,從而提高做題得分率。
針對2018年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的考查,有專家指出:2018年論述類文本將多選用史論文和時評,考查邏輯論證和批判推理能力,將全方位考查閱讀的“關鍵能力”。因此,學生應該在閱讀廣度、數(shù)量和速度上下功夫,學生的整體閱讀意識,邏輯思維能力,解題規(guī)律歸結,解題技巧掌握等要素在論述類文本閱讀中將不可或缺!